行星减速机工作原理
当太阳轮在伺服电机的驱动下旋转时,与行星轮的咬合作用促使行星轮产生自转,同时,由于行星轮又有另外一侧与行星减速机壳体内壁上的环形内齿圈的咬合,最终在自转驱动力的作下,行星轮将沿着与太阳轮旋转相同的方向在环形内齿圈上滚动,形成围绕太阳轮旋转的“公转”运动。
通常,每台行星减速机都会有多个行星轮,它们会在输入轴和太阳旋转驱动力的作用下,同时围绕中心太阳轮旋转,共同承担和传递行星减速机的输出动力。
从合富源工程师给出的行星减速机内部结构图看出,如上图所示,(自右向左)行星减速机大致由电机侧(输入侧)轴承、电机侧法兰、输入轴、行星齿轮组、输出轴、输出侧(负载侧)法兰和负载侧轴承几个部分组成。
而在这一系列组件的中间位置,就是任何行星减速机都必须搭载的核心传动部件:行星齿轮组。
可以看到,在行星齿轮组的结构中,有多个齿轮沿行星减速机壳体内齿圈环绕在一个中心齿轮(太阳轮)周围,并且在行星减速机运转工作时,随着中心齿轮(太阳轮)的自转,环绕在周边的几个齿轮也会围绕中心齿轮一起“公转”。因为核心传动部分的布局非常类似太阳系中行星们围绕太阳公转的样子,所以这种减速机被称为“行星减速机”。这也是行星减速机之所以叫作行星减速机的原因。
中心齿轮通常被称为“太阳轮”,由输入端伺服电机通过输入轴驱动旋转。
多个围绕太阳轮旋转的齿轮被称为“行星轮”,其一侧与太阳轮咬合,另一侧与减速机壳体内壁上的环形内齿圈咬合,承载着由输入轴通过太阳轮传递过来的转矩动力,并通过输出轴将动力传输到负载端。
正常工作时,行星轮围绕太阳轮“公转”的运行轨道就是减速机壳体内壁上的环形内齿圈。
行星减速机的结构原理
一、组成零件
本体、出力轴、出力轴油封、出力轴承、太阳螺帽、行星架、内齿环、行星齿轮、阶段齿轮、滚针轴、太阳齿轮、C型扣环、入力轴承、入力轴油封、入力法兰、O型环、透气塞、键、垫圈、内六角螺丝等。
二、传动原理
行星减速机之传动结构为目前齿轮减速机效率最高之组合,其基本传动结构为四个部分:
1、太阳齿轮 2、行星齿轮(组合于行星架) 3、内齿轮环 4、阶段齿轮
驱动源以直接连接的方式启动太阳齿轮,太阳齿轮将组合于行星齿轮架上的行星齿轮带动运转。整组行星齿轮系统沿着外齿轮环自动运行转动,行星架连接出力轴输出达到加速目的。更高减速比则需要由多组阶段齿轮与行星齿轮倍增累计而成。
三、减速特性
1、高扭力、耐冲击:行星齿轮之机构形同于传统平行齿轮的传动方式。传统齿轮仅依靠两个齿轮间极少数点接触面挤压驱动,所有负荷集中于相接触之少数齿轮面,容易产生齿轮间摩擦与断裂。而行星齿轮减速机具有六个更大面积与齿轮接触面360度均匀负荷,多个齿轮面共同均匀承受瞬间冲击负荷,使其更能承受较高扭矩力之冲击,本体及各轴承零件也不会因高负荷而损坏破裂。
2、体积小、重力轻:传统齿轮减速机的设计皆有多组大小齿轮偏向交错传动减速,由于减速比须由两个齿轮数之倍数值产生,大小齿轮间更要有一定之间距咬合,因此齿箱容纳空间极大,尤其高速比的组合时更需要由两台以上减速齿箱连接组合,结构强度相对减弱,更使齿箱长度加长,造成体积与重量极为庞大。行星减速机的结构可依需求段数重复连接,单独完成多段组合
行星减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