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速只决定于介质本身的惯性和弹性而与波源的振动频率无关。
固体介质中,横渡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分别与剪切弹性模量和杨氏弹性模量的开方成正比。剪切弹性模量在一个固体中反映的是分子与分子间上下移动的弹力大小,杨氏弹性模量是分子与分子间挤压的弹力大小。
就像两块吸铁石,你水平来开的力一般都要大于你上下错开的力。所以,剪切弹性模量一般要比杨氏弹性模量小,纵波也因此比横波传的快。
扩展资料
大地震的震源所产生的震源纵波和断裂板块所产生的剪切纵波都是由于地球内部排出气体所造成。气体冲破地壳以前,主要表现出震源纵波特性,气体冲破地壳以后,主要表现出剪切纵波的特性。
维持板块张合产生的剪切纵波的剪切力主要来自排出气团(气团由大小不同,位置不同,形状各异的多个气室组成)的冲击力(有点象火车的蒸汽机原理又有点象一连串的多个气球先后气爆),其次才是板块的那么一点点弹性回跳的板块弹力维持板块张合产生剪切纵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震
震源处的岩石断裂错动时,会产生一种快速向四面八方传播的波,其中一部分传到地球表面,这就是地震波。地震波主要有纵波和横波两种。
纵波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能引起地面的上下跳动(上下颠簸),传播速度为每秒5—6千米。横波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相垂直,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左右前后摇摆),传播速度每秒3—4千米,稍慢于纵波。在一般情况下,地震时地面总是先上下跳动,后水平晃动,尤以震中附近最明显。由于纵波衰减速度比横波快,因此离震中较远的地方只能感到水平晃动。
横波虽然传播慢,但振幅比纵波大,因而破坏力大。横波的水平晃动是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地震仪就是专门接收这两种波的仪器,根据它记录的地震波数据,专业人员能在最短时间内计算出发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大小,这就是地震测报的“三要素”。
地震波传至地表,还会产生沿地表(界面)传播的波,称为面波。其速度比横波慢,是一种次生波,可使地面出现波浪状起伏,振动比较强烈,破坏力很大
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
从震源发出的波动有两种成分: 一种代表介质体积的涨缩,称为涨缩波,其质点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所以又称纵波。另一种成分代表介质的变形,称为畸变波,其质点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所以又称横波。
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在远离震源的地方这两种波动就分开,纵波先到,横波次之。因此纵波又称P波,横波又称S波。在没有边界的均匀无限介质中,只能有P波和S波存在,它们可以在三维空间中向任何方向传播,所以叫做体波。但地球是有限的,有边界的。在界面附近,体波衍生出另一种形式的波,它们只能沿着界面传播,只要离开界面即很快衰减,这种波称为面波。面波有许多类型,它们的传播速度比体波慢,因此常比体波晚到,但振幅往往很大,振动周期较长。如果地震的震源较深,震级较小,则面波就不太发育。
因为是固体传播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