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就是设计小型变压器的计算公式
1、Ps=V2I2+V3I3......(瓦)
式中Ps:输出总视在功率(VA)
V2V3:二次侧各绕组电压有效值(V)
I2I3:二次侧各绕组电流有效值(A)
2、Ps1=Ps/η(瓦)
式中Ps1:输入总视在功率(VA)
η:变压器的效率,η总是小于1,对于功率为1KW以下的变压器η=0.8~0.9
I1=Ps1/V1×(1.11.~2)(A)
式中I1:输入电流(A)
V1:一次输入电压有效值(V)
(1.1~1.2):空载励磁电流大小的经验系数
3、S=KO×根号Ps(CM²)
式中S:铁芯截面积(CM²)
Ps:输出功率(W)
KO:经验系数、参看下表:
Ps(W) 0~10 10~ 50 50~ 500 500~1000 1000以上
KO 2 2~1.75 1.5~1.4 1.4~1.2 1
S=a×b(CM²)
b′=b÷0.9
4、计算每个绕组的匝数:绕组感应电动势有效值
E=4.44fwBmS×10ˉ4次方(V)
设WO表示变压器每感应1伏电动势所需绕的匝数,即WO=W/E=10(4次方)/4.44FBmS(匝/V)
不同硅钢片所允许的Bm值也不同,冷扎硅钢片D310取1.2~1.4特,热扎的硅钢片D41、D42取1~1.2特D43取1.1~1.2特。一般电机用热轧硅钢片D21、D22取0.5~0.7特。如硅钢片薄而脆Bm可取大些,厚而软的Bm可取小些。一般Bm可取在1.7~1特之间。由于一般工频f=50Hz,于是上式可以改为WO=45/BmS(匝/V)根据计算所得WO值×每绕组的电压,就可以算得每个绕组的匝数(W)
W1=V1WO、W2=V2WO.......以此类推,其中二次侧的绕组应增加5%的匝数,以便补偿负载时的电压降。
5、计算绕组的导线直径D,先选取电流密度J,求出各绕组导线的截面积
St=I/j(mm²)
式中St:导线截面积(mm²)
I:变压器各绕组电流的有效值(A)
J:电流密度(A/mm²)
上式中电流密度以便选用J=2~3安/mm²,变压器短时工作时可以取J=4~5A/mm²。如果取J=2.5安/mm²时,则D=0.715根号I(mm)
6、核算根据选定窗高H计算绕组每层可绕的匝数nj
nj=0.9[H-(2~4)]/a′
式中nj:绕组每层可绕的匝数
0.9:系数
H:铁芯窗口高度
a′:绝缘导线外径
额定电流以变压器额定功率求得:I=P/U,线径以电流密度为依据,每平方为2.5~3A,通常取2.5A计算,求线径:D=1.13*根号(I/2.5)
可查表。简单计算取线径截面积的2倍值。截面积(平方毫米),电流(安)
线径=1.13*(电流/电流密度)括号内开平方
电流密度要根据环境温度、温升要求来取值,电流密度约大温升越低
要求比较严格去5
常规取4.5
要求比较松取4
我觉得,先看你做何种类型的变压器。
线性变压器,设计比较简洁。如果是开关型功率变压器,设计就比较有意思点。除了套计算公式,建议你去学习磁学基础,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变压器,设计变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