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病逝后,蜀国危在旦夕,司马懿为何终生不去攻打?他并不傻
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时,蜀军因为群龙无首,随即撤退。同时,蜀军还发生内讧,杨仪和魏延闹了起来,魏延逃走,杨仪派马岱追杀魏延。可以说,当时的蜀军,处在十分危险的境地。这时候,如果司马懿乘势追击,发动大军碾压蜀军,蜀军一定无法抵挡,说不定当时就把蜀国给灭了。
就算一时不能灭,凭魏军的实力,只要此后连续不断地发动进攻,在没有诸葛亮这根主心骨的情况下,一定能够打乱蜀军,同时还可能引发蜀国内部动荡,这样也很容易找到尽快灭亡蜀国的机会。
(司马懿剧照)
可是为什么,司马懿却在这时候撤军了。而且此后一直到他去世的17年里,他都没有主动发动过对蜀国的战争。司马懿这样做,不是坐失良机吗?
我认为,司马懿却之所以不进攻,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不愿。
司马懿其实并不愿和蜀国打仗,之前之所以多次和蜀国打,都是因为诸葛亮挑战,他被迫应对。但是在应对的过程中,他始终坚持以防守为主,绝不主动攻击。以至于诸葛亮送他女人衣服,嘲笑他胆小,但他依然不为所动。
照理说,每个大臣都愿意打仗,因为打仗就可以建功立业,就可以拜将封侯,这是古代人的共同梦想。为什么司马懿反而还坚持息事宁人,不求有功呢?
其实,这是因为司马懿和古代将军们的梦想不一样。古代将军们是为了建功立业,拜将封侯,封妻荫子。但是司马懿的志向远大,不仅仅是要封侯,而是要获取天下。既然要获取天下,就必须学会藏锋。
当时司马懿已经掌控了魏国的兵权,但是还远远没到夺取曹魏江山,乃至夺取天下的时候。因此,当时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稳住,不让皇帝曹叡起疑心。
如果一味地攻击,曹叡势必会怀疑他有大志向,说不定就会剪除他的兵权。
(曹叡剧照)
二、不能。
说他不能进攻蜀国,是曹叡在猜忌他。
由于司马懿统兵多年,在军中的威权越来越大,曹叡也就越来越猜忌他,怕他拥兵坐大,把自己的江山给夺去。
但曹叡又不得不把军队交给他,因为只有交给他,才能退敌,才能打胜仗。所以,曹叡对司马懿的感情,就处在这样复杂的矛盾中。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希望司马懿和蜀军保持一种均衡。只要司马懿和蜀军保持均衡,司马懿就不可能做大。因此,当司马懿多次试图发动对魏国的进攻时,他都派人阻止司马懿的行动。最后甚至派出大臣辛毗拿着杖节前往司马懿营中。只要司马懿想出兵,辛毗就拿着杖节站在大门口。
而司马懿也相当配合,故意多次做出想出兵的样子,等到辛毗出现,他立马就取消行动。他这样做,一方面表现出自己很听曹叡的话,曹叡让干啥就干啥;另一方面,又让他在魏军中保持了威信,不是自己不想打,是皇帝阻止,自己也是无可奈何啊。
正是因为曹叡阻止,所以司马懿就算有心进攻,也是不能的。
(诸葛亮剧照)
三、不空。
在诸葛亮去世以后,司马懿非常繁忙,他组织了征讨辽东公孙渊的战争,又组织了阻挡孙权进攻的战争。
这些战争,都是曹叡派他去打的。曹叡之所以派他去,一是只有他去,战争才能打赢。同时,打这些仗,司马懿不会做大。
因为一直在打这些仗,所以司马懿其实不空。
后来,曹叡去世,曹爽架空他,接着他发动高平陵之战,夺取了曹魏的权力。更是忙得不亦乐乎。
四、不敢。
在他夺取了曹魏的实际政权后,为什么还说他不敢发动大军攻打蜀国呢?
因为他虽然夺取了权力,但政局不稳,国内有很多人不服,多次试图把权力夺回来。王凌就搞过一次,想拥戴曹彪,废了曹芳,同时把他给拿下来。在这种情况下,他当然不敢贸然出兵了。一旦出兵在外,没有坐镇朝堂,会发生什么事,谁也说不清。
所以,一直到去世,司马懿都不敢发动大军打进蜀国。
诸葛亮在病逝以后,司马懿之所以选择不去攻打蜀国,其实就是想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对手,防止出现兔死狗烹的局面。实际上司马懿自己也知道,整个曹魏集团对他是极度的不放心,如果此时不是因为有蜀汉以及孙权这两个比较大的威胁存在,那么他就没有了利用价值,到时候曹魏集团的君主肯定会第一时间来收拾他。
很多人都觉得诸葛亮和司马懿这两个人应该都算是对方比较合格的对手,对于诸葛亮来说一生的心愿就是能够北伐成功,这样才能够帮助蜀汉恢复汉室。所以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就会不停的发动北伐战争,当然对于诸葛亮的北伐司马懿倒也不是真正的害怕,只不过不想过快的结束这场战斗,所以这样他自己就没有了利用价值。所以同样在诸葛亮死了以后,司马懿就更加不会选择去攻打蜀国了,反而他还会放任蜀国发展,为曹魏制造一个比较厉害的敌人,这样自己才会一直受重用。
果然由于蜀汉确实是一个比较棘手的存在,所以曹魏的历代君主也都没有动过,司马懿反而还给了司马懿很大的权力。而这个时候司马懿就专心的在朝廷里面发展自己的势力,平时也就低调的做事,等待着一个最合适的机会能够一击毙命。不得不说司马懿这个人确实是比较老练,而且也是特别的能够隐忍,最终让司马懿找到了机会,给予了曹魏家族致命的一击。
你想想看,如果在诸葛亮病死以后,司马懿第一时间选择去攻打蜀国,那么此时的蜀国肯定是不堪一击的。这么做对于曹魏集团来说是非常有好处的,但是对于他司马懿本人来说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诸葛亮几次北伐都功亏一篑,最后身死五丈原,诸葛亮最大的对手是曹魏的名将,最后篡夺曹魏江山的司马懿,但是司马懿却没有在诸葛亮死对蜀汉发动一次战争。这里面有两个重要的原因:
一、没有必要攻蜀
刘备死后,诸葛亮掌管蜀汉的军政大权,此时的蜀汉实力已经是三国之中最弱小的国家。蜀汉的巅峰时期是荆州关羽攻击襄樊,刘备战胜曹操夺得汉中之地。此时的蜀汉实力非常的强大,人口、经济、军事等方面都很强悍,连曹操都考虑迁都打算退避三舍。
自从关羽丢了荆州后,刘备又发动了夷陵之战一败涂地后,蜀汉的实力急转直下,丢失了大量的领土,失去了大量的士兵,这两场失败的战争又将蜀汉的国力掏空。诸葛亮辅佐刘禅登基后,全面掌管朝政,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诸葛亮发动了对曹魏的第一次北上伐魏战争。这一次北上伐魏是诸葛亮最接近成功的一次,但是由于街亭的失守,诸葛亮无奈退回了汉中。
经过几年的准备举全国之力为之一战,最后功亏一篑,而这一次北上伐魏以后,蜀汉的实力和元气一直没有得到恢复,诸葛亮再后来发动的几次针对曹魏的战争都是无功而返。直到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上伐魏,他的老对手司马懿对他采取了坚壁清野,闭关不出的策略,将诸葛亮和蜀汉大军耗得差不多,诸葛亮甚至病重而死。
诸葛亮的几次战争以及后来姜维的几次北上伐魏战争都越来越弱,到了后期几乎不对曹魏构成实质性的威胁,司马懿完全没有必要对蜀汉进行大举进攻。按照当时蜀汉的国力来看,但凡有点兵,有点钱,有点粮食,姜维等人都会带着这点家当不停的北上伐魏,与其主动去消灭他们,还不如让他们自己把自己耗死,这对司马懿来说是最低的战争成本。
二、司马懿不敢提出灭蜀
诸葛亮虽然死了,司马懿的日子并不好过,他一直以来就受到曹魏几任君主的猜忌,从曹操、曹丕到曹睿,这爷三对司马懿一直是防范有加,主要是司马懿能力太强,而且极具善于伪装和隐藏。几任曹魏君主对司马懿的判断基本都是正确的——用好了,他是国之柱石;控制不住,他就是国之奸逆。
司马懿很清楚曹魏君主对他的猜忌,就算诸葛亮死了,他也不可能主动向曹睿提出来率军攻蜀,这会给曹睿带来一个印象:蜀国的灭亡是分分钟的事情,司马懿要是率军攻占了益州,他还会不会回洛阳给自己当臣子呢?如果是司马懿得到了益州,他难道就不想自立称王?曹睿是决计不可能同意司马懿的提议的。
司马懿算准了曹睿不会同意他的攻蜀计划,他就更不可能提出这个建议,就算他向曹睿提出这么一句也会带来曹睿无尽的遐想。真正智慧的人非司马懿莫属。
诸葛亮病逝后,司马懿也老了,没有当年的雄心,他的目的在于篡夺曹魏基业,蜀国丞相诸葛亮死后其他人也无法危及曹魏,攘外必先安内,所以司马懿将重心放在夺取曹魏基业上,夺了曹魏基业后需要他镇守经济文化中心,派一些大将便能将蜀国覆灭,司马懿不会因小失大所以他不会亲自攻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