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大于2500kg/m,松散堆积密度大于1350kg/m。
细骨料颗粒直径在0.16~5
mm之间.一般采用天然砂,如河砂、海砂及山谷砂等,当缺乏天然砂时,也可用坚硬岩石磨碎的人工砂;
粗骨料颗粒直径大于5
mm,常用的有碎石和卵石,在同样条件下,碎石混凝土的强度比卵石混凝土的高,但碎石是由岩石轧碎而成,成本较卵石为高。
细骨料应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人工砂的细度模数宜在2.4~2.8范围内,天然砂的细度模数宜在2.2~3.0范围内。
扩展资料:
在钢筋混凝土工程中,粗骨料的粒径不得大于混凝土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并不得大于钢筋最小净距的3/4。对于混凝土实心板,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板厚的1/3,并不得超过40mm。
泵送混凝土用的碎石,不应大于输送管内径的1/3,卵石不应大于输送管内径的1/2.5。
卵石和碎石颗粒的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相应粒级的平均粒径2.4倍者为针状颗粒;厚度小于平均粒径0.4倍者为片状颗粒(平均粒径指该粒级上、下限粒径的平均值)。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粗骨料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骨料
国标中要求表观密度大于2500kg/m3,松散堆积密度大于1350kg/m3。
表观密度又叫视密度,即集料的实际密度,包括集料实体和内部闭口空隙在内的密度。
直白点将就是纯纯的这种集料不包括外部任何空隙的每一方的重量。
而堆积密度则包括了内部闭口空隙、外部开口空隙以及粒料间的空隙在内的,一方的重量。一般要计算用了多少方的原材料会用到堆积密度。实际操作中,表观密度基本用不上。
国标碎石表观密度大于2500kg/每立方米;松散堆积密度大于1350kg/每立方米,相应孔隙率小于百分之47,检测的作用主要是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好的碎石级配,即能较好地减少胶凝材料用量,又能使混凝土质量得到较好地保证,真正做到多快好省的生产。
粗骨料堆积密度试验方法参见JGJ52-2006,粗骨料的质量现在参考压碎值指标,表观密度用于使用绝对体积法计算配合比时使用。
我做过很多次这样的实验,一般都是:1370
1380
1390
1400
1420
K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