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历史沿革:
张掖市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中部。南依祁连山,北有合黎山,城市居平原中心,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古“丝绸之路”和“居延古道”的交汇点。南达青藏高原,北抵蒙古大漠,西通新疆以及中亚和欧州,东连内地,是陆路交通枢纽。索要“塞上锁钥”之称。历史上这里曾是国都、省会、军镇和州、部、府、县的治所,既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军事重镇。
根据已经发现的文化遗址文物证明,距今4000年左右,张掖就有先民从事原始的农业,畜牧业生产活动。古称合黎、流沙。
夏 分天下为九州,张掖属(禹贡)雍州之域, 戎羌居之。
商、周 张掖为西戎地。
春秋至秦 为乌孙、月氏所居。
西汉 前元六年(前174年),匈奴击走月氏,为匈奴右地。
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张掖郡,领10县:昭武、 我得、屋兰、删丹、氐池、日勒、番和、骊轩、显美、居延、在今张掖市境内置我得(今张掖域西北)、屋兰县(今东古城村)。
昭武始元二年(前日85年),置张掖居延属国,都尉驻张掖。
新莽 始建国元年(9年)、郡县更名。张掖郡改名为设屏郡,领8县:官式(我得)、洰武(昭武)、否武(氐池)、传武(屋兰)、贯虏(删丹)、勒治(日勒)、揭虏(骊靬)、罗虏(番和)。官武为郡治。
东汉 光武帝建武三年(27年),刘秀令郡、县恢复旧名。张掖郡及所领8县复原名。
献帝兴平元年(194年),以金城、张掖、酒泉、敦煌四郡置雍州,州治我得。
三国 张掖郡属魏,建置同东汉。
西晋 西晋初改我得为水平县(今张掖域)。张掖郡领4县:永平、屋兰、临泽、氐池。郡治为水平。
东晋 隆安元年,北凉神玺元年(397年),段业建北凉国,都建康。北凉永安元年(401年),北凉沮渠蒙逊杀段业,自称凉州牧、张掖公、永平为国郡。在张掖置凉州(治所水平)、在武威置秦州。后移都姑藏,在武威置凉州,在张掖轩秦州。秦州领8郡:张掖、西郡、西安、临松、金山、祁连、临池、建康,永平为州、郡治所。
北魏 太延五年(439年)拓跋焘攻灭北凉,凉州治所移永平,始有西凉州之称。拓跋氏实行军事管制,建立军镇,改郡为军,改县为戍。
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正式置西凉州,州治水平,领7郡:张掖、西郡、临松、建康、酒泉、凉宁、敦煌。
永煕三年(534年),北魏分裂为西魏、东魏。张掖属西魏,建置北魏(孝明帝)
西魏 废帝三年(554年),改西凉州为甘州,始有甘州之称。甘州领2郡:张掖、酒泉。张掖郡领4县:水平、临楹、删丹、弱水。水平为州、郡治所。
北周 孝闵帝宇文觉、废西魏恭帝(557年),张掖属北周,建置同西魏。
隋 文帝开皇三年(583年),罢张掖郡,甘州领3县:水平、福禄、删丹。永平为州治。
开皇十七年(597年),改永平县名为酒泉县。大业初年又改酒泉县为张掖县,始有张掖县之称。
大业三年,(607年),罢甘州,置张掖郡,领3项:张掖、删丹、福禄。张掖为郡治。
唐 武德元年(618年),张掖郡改称甘州,张掖县为治州。天宝元年(742年)又改甘州为张掖郡。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又改张掖郡为甘州。领2县:张掖、山丹。
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吐蕃攻陷甘州,置军镇。
宣宗大中五年(851年),归义军节度使张义潮收复甘州,归唐。
懿宗咸通十三年(872年),回鹘攻陷甘州,设牙帐,建立汗国。
北宋 仁宗天圣六年(1028年)西夏李元昊灭甘州回鹘,置甘州军司、镇夷郡、宣化府、张掖为郡、府治所。
南宋 宁宗庆元元年,西夏纯祏天庆二年(1195年),西夏皇帝封安全(越王之子)为镇夷郡王,张掖置王府,直隶王室。
理宗宝庆二年,西夏宝义元年(1226年)蒙古成吉思汗攻陷甘州,张掖隶属蒙古唐兀忒省。
元 世祖至元元年(1264年),置甘州路总管府,隶中兴行省。无县建置。
至元十四年(1277年),移至中书省于甘州,名为“甘肃等处行中书省”,简称甘肃行中书省,省会甘肃。
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罢甘肃行中书省,立宣慰司,甘州中路隶宁夏行中书省。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徙宁夏行中书省于甘州,置“甘肃行省”,省会甘州。
明 洪武五年(1375年),宋国公冯胜平定甘肃,置甘肃卫于甘州。隶陕西都司。洪武十二年(1379年)改隶陕西行都司。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改甘肃卫为甘州卫。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改封汉王朱楧为肃王,置肃王府于甘州。三年后,肃王就藩甘州,署理甘州诸卫军务,后移兰县。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陕西行都司由庄浪(今永登)迁至甘州。领12卫:甘州左、中、右、前、后卫、山丹卫、肃州卫、凉州卫、永昌卫、镇番卫、庄浪卫、西宁卫。4所:碾伯、镇夷、高台、古浪。7羁縻卫:赤金蒙古、罕东、安定、阿端、曲先、哈密、罕东左卫。
洪武三十年(1397年),置甘肃行太仆寺于甘州,掌管马政。
永乐时置甘肃镇,派总兵驻甘州。镇领4道:分巡西宁道(治甘州)、西宁兵备道(治西宁)、凉州分守道(镇武威)、肃州兵备道(治酒泉)。正统中派驻甘肃巡抚甘州。
清 顺治二年(1645年),陕西总督孟乔芳平定甘肃。清初沿用明制,仍置甘肃镇、陕西行都司、甘州五卫。甘州为镇、行都司的治所。
顺治七年(1650年),撤消甘州前卫、后卫。
康煕二年(1663年),置甘肃提督军门(提台)于甘州,节制甘肃、宁夏、西宁、安西四镇。
康熙十四年(1675年),撤销甘州中卫。
康熙十七年(1678年),甘肃提督由兰州移驻甘州。
雍正三年(1725年),撤消陕西行都司及卫、所,设甘州府,以左卫,右卫置张掖县,为府治。
乾隆八年(1743年),以张掖县丞分驻东乐,置东乐分县。
乾隆十五年(1750年),分张掖县置抚彝厅。
民国 民国2年(1913年),废甘州府,张掖属甘肃省河西道(旋改甘凉道,治武威)。提督仍驻张掖。
民国7年(1918年),改甘州提督为甘州护军使,次年又改护军使为镇守使。
民国16年(1927年),废道,张掖县直隶甘肃省。
民国25年(1936年),张掖县属甘肃省第六行政督察区,区置治武威。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置张掖区,辖张掖、山丹、民乐、临泽县。治所张掖县。
1950年5年,,张掖县属武威分区(分区治所武威)。
1955年10月,置张掖专区,辖永登、天祝、古浪、景泰、武威、民勤、永昌、山丹,民乐、张掖、临泽、肃南、高台、酒泉、金塔、玉门、安西、敦煌、肃北、阿克塞等县。治所张掖。
1956年,筹建张掖市(地级),张掖县同时存在。1957年市建置撤销。张掖县属张掖专区。
1958年,撤销张掖县,成立张掖市(地级),由张掖专区代管。
1961年12月,撤销张掖市,恢复张掖县,属张掖专区。
1985年5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张掖县,成立张掖市(县级),属张掖地区,至1990年。
PS:在甘肃有“金张掖,银武威”的说法,曾经张掖称甘州,甘肃就来自甘州(张掖)肃州(酒泉)中“甘、肃”两字。
张掖古称甘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环,也是河西四郡之一,马可·波罗东游中国时曾在此停留长达一年时间。
看到这个问题太亲切了,因为我爷爷家就在张掖。
张掖也叫甘州,不过不知道是不是最早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