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当然不是了,诸葛亮不会认为魏延会反叛,魏延也不会谋反,认为魏延反叛主要是来自杨仪的陷害和魏延的本身的性格造成。
魏延作为蜀汉荆州集团的元老大将,曾经镇守汉中,也曾经主动进攻,打败魏国郭淮等大将,为蜀汉立下汗马功劳。但是,魏延的个性是有些问题的,在蜀汉阵营,先是和车骑将军刘琰不和,刘琰讥讽魏延,还是诸葛亮替魏延出头,迫使刘琰道歉,事在《三国志,刘琰传》。
魏延作为大将,杨仪作为丞相府中长史,二人不和,诸葛亮只能从中调节,还常常惋惜这两个“刺头”。从这些都可以看出,诸葛亮对魏延其实是爱护的,说魏延有“反骨”,这是《三国演义》的说法。而魏延却还在背后说诸葛亮不重用自己,忿忿不平,可见魏延有大将之才,却没有大将的气度,这也是诸葛亮要培养马谡,姜维等人的原因,毕竟魏延这样的“脾气”,当将可以,当帅就有些不适合了。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魏延被说成谋反,就很明显的看出魏延的问题。
最后一次北伐,诸葛亮的病情加重,《三国志.魏延传》记载,诸葛亮秘密和杨仪,费祎,姜维商量退军事宜,这是有原因的。我曾经在另外一篇问答谈过,蜀汉有两套官职系统,战时走开府系统会比较高效,一般在府中任职的长史,司马都是亲近之人。所以,诸葛亮当初也是以军师将军属理刘备的左将军府事,并能足衣足食。后来,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并且也开府了,接班人蒋琬就曾经担任过长史一职。
此时,诸葛亮的丞相府的长史是杨仪,司马是费祎,姜维是护军也是诸葛亮重点培养的大将,和他们商量是无可厚非。如果,再加上元老级的大将魏延,以他的个性和能力,反而可能破坏了撤退计划。诸葛亮一死,更是无人可以威服魏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