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严重。甲午战争的失败和民族的危亡激发民族意识。
(2)清政府统治危机加剧。——和(1)构成了戊戌变法的必要性。
(3)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形成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4)90年代:维新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5)德国强占胶州湾,其他列强不甘示弱。——直接原因
失败原因
(1)主要原因: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这是根本原因)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十分弱小,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远不是封建势力的对手。维新派支持者甚少,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其结果只能是失败。
(2)具体原因:维新派自身的弱点和局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在政治上,维新派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幻想实现君主立宪制,让资产阶级及开明绅士的代表参加政权。在经济上,没有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在思想上,要借孔子之名来“托古改制”。
第二,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维新派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一直幻想西方列强(康、梁幻想英国、日本和美国支持)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而帝国主义列强决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第三,脱离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范围很有限,基本上局限于一些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而且害怕人民群众。
1)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严重。甲午战争的失败和民族的危亡激发民族意识。
(2)清政府统治危机加剧。——和(1)构成了戊戌变法的必要性
(3)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形成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4)90年代:维新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早期维新思想:时间:19世纪60年代后;原因: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冯桂芬。主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展开商战;文化上学习传播西方的自然科学;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5)公车上书失败之后,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通过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情况,继续宣传维新变法。不久,他们联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定期集会演讲。随后,他们又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
(6)德国强占胶州湾,其他列强不甘示弱。——直接原因。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