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读书,并不是所有的印刷品都可以称之为书

2025-01-01 22:28:2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法官:你为什么要印假钞? 被告无辜地说:因为我不会印真钞。
这是一则笑话。我给它续个下文:多少年后,这个被告从监狱出来,再也不敢印假钞。他选择了既赚钱又保险的正当职业——出版商。
就像长时间从沙漠跋涉的人渴求甘霖一样,也恰如饥饿的人一头扑在面包上一样,经过了那个特殊的年代后,人们对“书”这个东西仿佛一下子着迷起来。于是,需求越大,机会越多,突然之间,这个世界被各种各样的印刷品充斥着
没有人会否定读书,因为书是人类文明的成果,每一个人都有必要接受这个文明的洗礼,都有权利享受人类社会的这个共同成果。
有人用诗歌的形式,描写一棵树变成一本书的过程。诗中写道:头顶鸟儿在葱茏中呢喃/秋天的誓言和刻痕犹在/伸伸腰肢时间放大年轮/静静等待着神秘的仪式/将喧嚣纳入静谧的书房。
“神秘的仪式”就是先被砍伐,再变成纸浆,印成书籍,进入人们“书房”。看,还是“静谧的书房”,多美的情绪和意境!
树,本来是有生命的,可是,它在不知不觉中被演变成了另外一个可怖的角色,侵扰着人们本来“静谧的书房”。
不是吗?到底什么才是书?太康年间使得洛阳纸贵的《三都赋》是书,宋丹丹小品里的让全村茅房不再担心缺少手纸的《月子》也是书!难怪作家曹文轩说,书是有辈分的,有爷爷书、老子书、儿子书和孙子书。我们现在看的很多都是血统并不高贵的“孙子书”。不读书是可怕的,但是,读书不加选择,以至读错了书,就更可怕了!
市场真的是一个魔鬼,操纵它的,是利益。有多大的利益就有多大的疯狂。
几年前,我的一位朋友给我弄来一张表格,吓了我一跳,竟然是加入某作家协会的申请表!在吃惊之余,又有一种被愚弄和被侮辱的感觉,被愚弄和侮辱的不仅仅是我自己,还有我崇敬了大半辈子的作家和作协。
那位朋友说,大家都在出书,你早就可以捣鼓一本了。还诡秘地告诉我,完全可以用我的五万字,印成十万字的书,而且印得有品位有格调!幸好我还有点自知之明,不敢造次。
我不敢揣摩他们的心态,因为我的身边不乏想出书和已经出书的人。我绝不敢低估那些能够真正给人们带来精神愉悦的高贵的书的价值,但是,类似我等小人物,也贸然“捣鼓”一本书来,定然是暴殄天物的。我不敢。
暴殄天物的事情在出版界屡见不鲜。以“新课标必读”为名的丛书已不下数十种;王小波、周国平、余秋雨等人的一些“新书”中的很多内容都是先前在其本人的其他出版物中出现过;汉语成语词典出版了200多种,大多为沿袭、借鉴之作,少有创新。至于一些真正的大家、名家之作,如四大名著等,交叉重复印刷的现象已是常事……
一稞棵树倒了,一片片森林消失了;树们是不知道自己为这个世界许多无用和无聊的人派上了用场,更不知道有人躲在那里数着钞票偷着乐呢。
这是个印刷品泛滥的年代,耗费的不仅仅是木材、纸张、油墨等本来就匮乏的资源,还耗费着无辜百姓羞涩的口袋中本来就不多的银子,更有甚者,还在践踏和蹂躏着孩子们的时光岁月青春甚至生命……
读什么书,比读不读书更加重要。不是所有的印刷品都可以叫做书,包括那些装订整齐摆在书店的架子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