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告别爸爸妈妈独自在外学农三天。准备行李的时候,我很习惯性地在包里放了一本书――最近在看的三毛的《雨季不再来》。看着那如老电影一般的封面,突然觉得自己像是要去流浪。带着三毛的洒脱,去游历梦中的古城;带着三毛的浪漫,去漫步黄昏的海边;带着三毛的深邃,去感悟身边的小事。最为重要的是,带着三毛的书,装着三毛的情,去旅行。
其实不只是三毛,有很多作家的书是我想放入行囊中的。只因为心里总畅想着一种“小资”的场景。在宿舍的深夜,耳边是别人轻微的鼾声和此起彼伏的虫鸣,而我睡不着觉,偷偷地爬起来捧着一本书,打着手电筒静静阅读。深夜里寂静得出奇,我的脑海里却回荡着作者的呼喊,心里为人物命运的悲惨惋惜,当思想汹涌澎湃之时关掉手电,重新躺在床上,仿佛又能体会另一番静的滋味。这样的场景我设想了千百遍,却没有一次成功实现。自己还不厌其烦地背着一本本书去旅游。恐怕在高深的书籍和奇妙的旅行结合时,两者能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吧。
旅行中总是充满了许多奇遇,异域风情让人享受其中。若是丰衣足食的旅行,或许我会带上一本名家来此地后写的书。在某一风景名胜里翻开它,体会作者当时在这儿的情感,如此便可对表面上的美丽了解得更透彻。自己有不同的看法,也正好辩证地看待。若是艰险疲乏的旅程,或许我会带上一本小说,和主人公一起经历挫折和坎坷,和作者一起在欢乐和悲伤中起伏,自然也会被激励着停不下旅行的脚步。其实带错了书也没有关系,在旅行的欢乐中重归平静,亦是在旅行的疲乏中重振信心。无论什么样的书,当你身处异国他乡,无依无靠而倍感孤单时,都可以让你找到精神的寄托。你会感到不论身在何地,处在何时,书是最好的陪伴,旅行的喜怒哀乐在书的面前都消失了,只有作者在用文字与你贴心地交谈。这种有所依靠、有所倾诉的感觉,是书与旅行碰撞出的火花。
又想起三毛的“流浪文学”,还有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这都是文字和旅行的智慧结晶。如果有一天,我独自一人去陌生的地方旅行一年,我想我会带上《百年孤独》。一年的时间足够我慢慢去品味大师的文字,不仅仅是读懂内容,还有作者内心深处的呼喊。除了这些,我还可以干很多事,猜测作者的人生,写写心中故事的续集,为喜爱的人物进行心灵剖析……带着这样一本极具思想性的书去旅行,我想我永远不会孤独。
带一本书去旅行,就是带一位知心好友去谈话,就是思想在孤寂中的提升。我知道以后无论怎样,我仍要坚持在背包里放一本书,努力实现那设想的场景。这便是带书旅行的魅力吧。
高中素材里有。百度里就能查得到
高中中学生天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