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作家杨雄的作品有哪些?

2024-11-28 21:28:24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帮人到底,给你详细的资料。
  来源:《中国古代文学史》
  扬雄是学者而兼赋家的代表,也是继王褒之后在西汉后期文坛取得突出成就的作家。

  扬雄的性格决定了他对文学的认识。他的创作道路,经历了不同于常人的发展过程。他早年喜好辞赋,敬佩司马相如的文学成就,每作赋,常以相如为楷模。晚年则对赋,对司马相如乃至文学取否定的态度。他的变化,特别是他后期的文学观点,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扬雄40岁以前居蜀。当时,他对赋很感兴趣,并投入极大的热情进行创作。他伤悼屈原的文才和不幸遭遇,然而,又不赞成屈原沉江以殉理想的结局,作《反离骚》等作品以抒发一时的感慨。扬雄有《蜀都赋》,实开后世京都赋的先河。

  成帝时,扬雄以文才为朝廷征召,待诏承明殿,常从帝左右,对上层集团的好恶趣尚、行止作为了解较多,遂时时作赋加以讽谏。扬雄创作的赋,以《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四篇最著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汉代的甘泉宫,本是秦之离宫,建筑非常奢华,而汉武帝又在甘泉苑增修很多宫殿。于是,甘泉宫的崇殿华阙,成为穷奢极侈的代表。扬雄欲有所进谏,甘泉宫却又不是成帝所筑;欲缄口不言,却又不能已。遂在《甘泉赋》中夸张铺饰,极力描绘,盛赞它“似紫宫之峥嵘”,将此宫殿与传说中上帝的宫殿相比拟,以期对统治者有所警诫。同时,作品还提出“屏玉女而却虙妃”,“玉女无所眺其清庐兮,虙妃曾不得施其蛾眉。方揽道德之精刚兮,侔神明与之为资”。这里委婉地针砭王朝奢侈、成帝宠幸赵昭仪诸事。尽管作者想要突出讽喻性宗旨,然而从客观上看,其主观上所设定的意图远不能同司马相如的作品相比。留给人们的感受,倒以描绘宫殿之美居多。其他三篇赋,《羽猎赋》、《长杨赋》针对成帝好猎而发,《河东赋》写于随天子巡游以后,都寄讽谏之意;但他的创作热情和主要精力,却是倾注在赋的审美效果方面。这就使他所奏四赋的讽谏之意不为皇帝所理解,而赋的巨丽之美倒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扬雄在描写的手法上,有意地渗入较多的主观想象,原本是基于讽谏的动机,但这种描写却使赋带上了虚无缥缈的色彩,留给人充分的想象余地。扬雄笔下的宫殿等建筑也不再是静止的,而是显得飞腾跃动,富有生气。

  扬雄的赋驰骋想象,铺排夸饰,表现出汉赋的基本特征,同时又有典丽深湛,词语蕴藉的特点。和司马相如赋的意气风发,词语雄肆相比,呈现出另一种风格。

  扬雄赋在艺术表现上创造性的成就不多。其《甘泉赋》多用“兮”字,以骚体句写成;《羽猎赋》、《长杨赋》则尽脱骚体,可以看出司马相如的影响。

  与扬雄同时而以赋见称于文坛者还有刘向(前79?-前8)、刘歆(?-23)父子。刘向略早于扬雄,对文学典籍的整理有杰出贡献,学识渊博,同样具有学者而兼赋家的特点。然其赋多不出《楚辞》窠曰。刘歆典校群书成绩甚著,亦是当时杰出学者。其文学作品以《遂初赋》为代表。这是他见朝政日败,自请出任地方官,被任命为五原太守时所作。他经历三晋故地,抚今思昔,隐以前人遭际自比,感慨颇多。此赋对后来的述行言志作品较有影响。

回答2:

扬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一作“杨雄”,字子云,西汉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县)人。西汉后期著名学者,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
扬雄从小勤奋好学,不为章句,训诂通而已。博览无所不见,口吃不能剧谈,喜欢潜心思考。为人简易清静,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邀名当世有大度,非圣贤之书不读。曾从严君平不,通《易经》、《老子》,善辞赋。年轻时,曾一度钦慕屈原司马相如的辞赋。他以司马相如的赋为范本,写了不少华丽的辞赋,传至京师,为汉成帝所喜,召为给事黄门郎,与王莽、刘歆、董贤等为同僚。以后认为辞赋不过是“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也”(《法言·吾子》),转而研究哲学。他认为,“经莫大于《易》”,“传莫大于《论语》”,于是就模仿《周易》写了《太玄》,模仿《论语》写了《法言》。还撰写了《训纂》、《方言》、《苍颉训纂》等语言文字学方面的著作。王莽篡权后,扬雄为中散大夫。但他不愿趋炎附势,同流合污。所以甘愿寂寞,不参与朝政,在天禄阁校书,同时自己埋头著书。尽管如此,扬雄还是没有逃脱厄运。
由于刘歆之子刘
为了讨好王莽,伪造了一道“符命”(即谶纬)进献给王莽,不料却坏了王莽的计划,于是被流入,“投诸四夷”。刘
曾从扬雄学过上古文字,这就牵连到扬雄。治狱的使者来天禄阁抓扬眉吐雄,扬雄跳阁自杀,未死,后得免。以后一直默默无闻,七十一岁而死。
扬雄思想的代表作是《太玄》和《法言》。《太玄》是他表达自己宇宙论、本体论哲学思想的著作。就《太玄》的结构和形式而言,是一部模仿《周易》而作的半哲学增筮占之书,既有《经》也有《传》。但扬雄还是有所创新,如《周易》用奇、偶二分法,《太玄》则用奇、偶、和三分法;《周易》注重以卦象判吉凶,《太玄》则主要以数来断否泰,等等。《太玄》核心思想是建立了一个以“玄”为宇宙万物的本源的哲学体系。《法言》则是扬雄表达自己人性论、伦理道德、政治学说等思想的著作。
扬雄撰写此书的目的,在于捍卫和发挥正统的儒家学说。在形式上,《法言》模仿《论语》,采用了问答体。就其内容而言,扬雄在书中确立了尊儒宗孔的思想,认为“通天、地、人曰儒”(《法言·君子》);唯有孔子之道是“关百圣而不惭,敝天地而不耻”(《法言·五百》);孔子、周公之道皆为治国兴邦、修身论学的最高理论。主张为学者要崇本抑末,追随周、孔的思想;又指出,诸子之学异于孔子,只有孟子、荀子不异,所以孟、荀要高于诸子,一切学说都应该以孔子为依归,“好书而不要诸仲尼,书肆也;好说而不要诸仲尼,说铃也”(《法言·吾子》)。在人性论方面,扬雄提出了“善恶混说”,认为人通过修身可去恶兴善(参见《法言·修身》);在伦理学方面,提出了儒家的“孝”道是做人的最基本准则,“孝,至矣乎!一言而该,圣人不加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