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2024-12-14 09:01:51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体液调节是指mao些(一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虽然神经调节较快,但它要与体液调节共同作用才能完成机体运动.

回答2:

跳水运动员在很短时间内要完成复杂的动作,主要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来完成
另外还有体液调节的过程。

回答3:

神经系统是人体的重要调节机构,它与内分泌系统、感觉器官一起,完成对人体各系统、器官机能的调节和控制,从而使人体成为完整的统一体并保持内外环境的平衡。
神经系统的机能可以概括为三点:适应、协调和思维。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脑可分为脑干、小脑、大脑两半球三部分。
脑干自下而上又分为延脑、脑桥、中脑和间脑。延脑下接脊髓,间脑上接大脑,脑干背部与小脑连接。脑干中有上下通达的神经纤维和许多神经核(神经元集中处),部分神经核发出脑神经。在延脑和脑桥中有许多重要神经中枢,调节呼吸、心血管、消化等生理功能,这些中枢如受损伤则可危及生命。间脑包括丘脑和下丘脑。丘脑是感觉活动中枢,许多感觉传入冲动都先抵达丘脑再转送到大脑皮层。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例如摄食、饮水、体温、内分泌等活动都受下丘脑的调节。
下丘脑大致可分为四区,即前区、内侧区、外侧区与后区(图10-41)。前区的最前端为视前核,严格说来它属于前脑的范畴,稍后为视上核、视交叉上核、室旁核,再后是下丘脑前核,内侧区又称结节区,紧靠着下丘脑前核,其中有腹内侧核、背内侧核、结节核与灰白结节,还有弓状核与结节乳头核。外侧区有分解的下丘脑外侧核,其间穿插有内侧前脑束。后区主要是下丘脑后核与乳头体核。
下丘脑与边缘前脑及脑干网状结构紧密的形态和功能方面的联系,共同调节着内脏的省城。进入下丘脑的传入冲动可来逢边缘前脑、丘脑、脑干网状结构;其传出冲动也可抵达这些部位,还可通过垂体门脉系统和下丘脑-垂体束调节垂体前叶和后叶的活动。垂体门脉是正中隆起(灰白结节的内侧前部)与腺垂体之间的门脉系统;许多含有分泌颗粒的神经末梢终止于正中隆起,其分泌物可通过这一门脉系统到达腺垂体,调节腺垂体的活动,下丘脑-垂体束是由视上核、室旁核和结节发出的神经纤维束,它经垂体柄到达神经垂体,与神经垂体的活动密切相关。
在实验中,曾经观察到电刺激下丘脑的后区可获得血压升高、心率加速、瞳孔散大等交感神经性反应;因此有人认为下丘脑的后部是交感神经中枢,而前部是副交感神经不枢。但这个概念没有得到足够实验事实的支持,已不被公认。现在知道,下丘脑不是单纯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中枢,而是较高级的调节内脏活动和其它生理活动联系起来,调节着体温、营养摄取、水平衡、内分泌、情绪反应、生物节律等重要生理过程。
其中:
水平衡调节
水平衡包括水的摄入与排出两个方面,人体通过渴觉引起摄水,而排水则主要取决于肾的活动。损坏下丘脑可引致烦渴与多尿,说明下丘脑对水的摄入与排出调节均关系。
下丘脑控制摄入的区域与上述摄食中枢极为靠近。破坏下丘脑外侧区后,动物除拒食外,饮水也明显减少;刺激下丘脑外侧区某引起部位,则可引致动物饮水增多但是,控制摄水的中枢在确切部位还不清楚,不同动物的实验结果也不一致。
下丘脑控制排水的功能是通过改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来完成的。抗利尿激素是由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元(神经分泌大细胞)合成的,神经分泌颗粒沿下丘脑-垂体束纤维向外周运输(轴浆运输)而贮存于神经垂体。以高渗盐水注入动物的颈内动脉,则能刺激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如注入低渗盐水则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因此认为,下丘脑内存在着渗透压感受器,它能按血液的渗透压变化来调节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此种感受器可能就在视上核和室旁核内。电生理研究观察到,当颈动脉内注入高渗盐水时,视上核内某些神经元放电增多,这一事实支持渗透压感受器就在视上核内的推测。一般认为,下丘脑控制摄水的区域与控制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核团在功能上是有联系的,两者协同调节着水平衡。
回答者:偶然例如 - 助理 三级 11-25 10:00
评价已经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