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质是什么?

2025-01-26 01:06:56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中等收入陷阱”是世界银行在2006年《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最早提出的。该报告指出:相对于更穷或者更富的国家而言,中等收入国家的经济增速较慢。之后,“中等收入陷阱”的提法受到了政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

究其实质,“中等收入陷阱”更多的是一种统计现象而不是一个严谨的学术概念,其主要含义是一国经济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会面临一些与该发展阶段相关的特殊困难:与低收入国家相比不具有低劳动成本优势,与高收入国家相比缺乏创新和技术优势,因而在全球竞争中可能处于劣势。具体面临的问题可概括为三方面:

第一,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本具有优势的低端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下降;

第二,创新能力不足,发展动力减弱;

第三,收入不平等加剧,经济活力下降。

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阻碍中等收入国家发展,甚至使其长期陷于发展停滞。

回答2:

中等收入陷阱含义如下: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奉行GDP增长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经济高速增长使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收入水平时,由于道德沦丧、法治崩溃、腐败与两极分化严重,迅速形成既得利益集团并使既得利益集团迅速垄断国家资源、掌控国家经济命脉、掌握国家大部分财富,造成国内市场萎缩、产业升级乏力、增长停滞不前、民族主体性削弱、经济对外依赖性增强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