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靠催眠激发人类潜意识吗,这种行为是心理暗示吗?

2025-01-03 22:55:3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法国电影大师吕克·贝松在其作品《出租车》系列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一帮彪悍的劫匪抓住了赃物下落的知情者,逼供无效,情急之下,劫匪找来了一个似乎老到的催眠师进行催眠,一番斗智斗勇,催眠师反被知情者催眠。镜头刚刚开始时似乎还诡谲神秘的催眠顷刻间就变得荒诞诙谐了,仅仅为博君一笑。“催眠”在众多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形式正如这部电影一样,是“好人”控制“坏人”或者“坏人”控制“好人”的思维的一种手段。影像里的催眠师占卜似地喋喋不休,满嘴咒语,被催眠的人神志不清,唯命是从。就连金庸笔下的杨过也过了回催眠的瘾——他神奇地催眠了金轮法王的徒弟。

催眠的本质



“催眠”在这些影像文字里是为艺术献身了,它的功能被充满蒙太奇的电影艺术夸张扭曲了。

催眠一个人之后,并非就可以为所欲为了。有人神不知鬼不觉地被诈骗了,归之于被催眠了,其实是药物致幻剂在作祟。间谍可以通过催眠来获取情报而使当事人不知情吗?事实上是不可行的。尽管一个人在被催眠时自己的思维不受意识的控制,但往往事后都能回忆起自己被催眠的经历。催眠也的确可以通过暗示使人手舞足蹈,在众人面前呈现出一种癫狂状态。但前提是接受催眠暗示的人必定是自己有发泄的意愿,潜藏在他内心中的这种歇斯底里的症状压抑已久,催眠师的作用仅仅是让他的潜意识发泄出来。



潜意识又是什么呢?它是指压抑于人的内心的想法、动机、冲动,是不受人的意识监督的。我们常常不小心说错话、写错字正是潜意识在潜移默化地起作用。而催眠就是让人的意识模糊,以激发其潜意识的能量。



自古以来,催眠就被魔法师用来激发人类的神奇力量。早在埃及第四王朝就有了有关催眠的记载。而近代的催眠起源于德国人密斯梅尔,他将催眠称为“动物磁器”,用于疾病的治疗。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来临,催眠术开启了发展的新纪元。这一时期由于战争创伤,各种心因性的疾病涌现,传统的药物治疗见效甚微,于是催眠疗法大行其道,许多久治不愈的病例使用催眠疗法得以痊愈。经历了200多年发展历史的催眠技术终于有了较为统一的程序,即由催眠师通过语言、音乐、行为给予暗示,让被催眠者暴露出他的潜意识。进入催眠状态后,人可以在催眠师的暗示下回忆起过往遗忘的经历,改变自我的性格和习惯,发挥自己未知的潜能。而催眠最重要的目的则是通过发现自己的潜意识,重新认识自我,调节自我。人的潜意识就是自我内在的声音,我们不应该压抑、驾驭,而应该倾听他、引导他。

三种催眠状态

催眠分为轻度催眠、中度催眠、重度催眠三个状态。轻度催眠时,人的心理防卫渐渐降低,可以说出平常不愿意流露的话。中度催眠时,被催眠者身心放松,对于催眠师的指令反应良好,意识清醒。此时,催眠就在意识与潜意识之间搭起了一道桥梁,潜意识可以把信息送达到意识层面而被感觉到。而深度催眠则是被催眠者身心放松,意识不清醒,完全沉浸在非常主观的个人世界中。此时,催眠师可以通过语言来操纵被催眠者。但是并非所有人都可以达到深度催眠的程度。一般而言,一半以上的人只能到达轻度催眠的程度,25%的人可以被中度催眠,而只有不到20%的人可能经历到深度催眠状态。



其实,要被深度催眠还必须具备一些条件,首先,被催眠者必须十分信任催眠师,愿意接受催眠师的暗示。第二,催眠的环境必须安静、舒适,利于当事人放松。第三,被催眠者必须具备所谓的“催眠体质”。而所谓“催眠体质”是指那些坚信自己可以被催眠,心理防卫较低,意志力较薄弱,平日里经常作“白日梦”的人。只有当三个条件都满足,深度催眠的条件才成熟了。这时,催眠师高超过人的催眠技巧,多年丰富的催眠经验,对于突发事件的驾驭能力就需要发挥作用了。由此可见要在现实生活中上演杨过的迷魂大法实属不易,而那些所谓的催眠舞台秀,多半是扮演的。

催眠的作用

人通过催眠进入到潜意识觉醒的状态,就好似一杯摇晃的水,逐渐平稳,杂质沉淀,潜意识里的困扰就自然显露出来了。在心理咨询中运用催眠疗法正是基于这个原理。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心理的冲突矛盾要从潜意识的根源来寻找答案。例如,一个在人际关系上自闭封锁的人,很可能是潜意识中对于交往挫折的恐惧造成的。而通常人都有心理上的自我防卫机制,不自觉地避开心理创伤,将问题的关键隐藏在潜意识中。这时,催眠的作用就在于让人们卸下意识的武装,到潜意识里寻找自己的症结,通过重新认识自己面临的困扰,发掘自己的潜能来积极解决问题。



那么催眠的作用仅限于此吗?当然不是,催眠在当代已然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心理学、教育、运动、宗教、刑事侦破等各个领域,已然不是所谓“科学殿堂的跳梁小丑”。催眠已被证实有助身心放松、消除压力,例如一些焦虑症的治疗和烦乱不安情绪的调节。催眠也可以用来治疗一些身心疾病,有时候我们潜意识中的愿望想法与现实相冲突了,并没有在心理上表现出来,反而是生理状况出现问题来警示我们,例如持续的紧张状况会导致溃疡症状。这时,催眠就可以帮助我们发掘出心理问题,生理的紊乱状况也就不治而愈。

另外,在医学上催眠是一种有效的止痛方法。19世纪中期,有一位在印度的英国外科医生在对病人催眠的无痛觉情况下进行了2000多例手术,这其实是催眠转移了我们意识的注意内容,从而达到止痛的作用。现在许多的牙科手术使用催眠来止痛,这是一些对麻醉剂过敏病人的福音。

催眠在发挥人生潜能方面的巨大能量也一直为人所关注,许多人通过催眠记忆起多年的往事;或者在催眠状态下,提升自己的技能,提高创造力。催眠疗法对于帮助戒烟、戒酒、建立自信都有效果。催眠师往往通过暗示的语言将一些正面信息输入当事人的潜意识,使之变成当事人的信念。例如告诉当事人“你吃够了一定量的食物,再吃就会呕吐了”,于是当事人就有可能限制自己的食欲,不暴饮暴食。

催眠研究有待深入

进入催眠状态时,我们的脑波频率就在α波与θ波的范围内。当我们心情平和,意识清醒时,我们处在α波状态,但当我们处于浅睡状态时,脑波就变成了θ波。科学家们找到了催眠的脑波频率,但并不代表就揭开了催眠的脑机制。催眠是寻找人的潜意识领域的过程,那么,催眠时是人的大脑的哪个区域在活动呢?我们的潜意识内容是深藏在大脑的哪个领域?这些都是催眠还没有告诉我们的。对于被催眠者的体质特征,心理状态也缺乏一个有效的测量工具来决定什么人,在什么样的状况下适合用催眠来帮助他解决问题,发挥潜能。



当代催眠的技术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特点。在世界上不仅有催眠和超心理学会,也出现了高级催眠治疗协会及各类的催眠疗法学院。在催眠领域,一门叫神经语言程序学的实用心理沟通技术也应运而生。这种状况有利于各种竞争,达到学习提高,但是由于缺少一个一统江湖的统帅的领导作用,各种技术参差不齐,许多以牟利为目的江湖神棍欺世盗名,将催眠领域弄得乌烟瘴气。

这种现象在我国尤为严重。催眠在近代算是一个新兴引进发展的领域,一些原理、方法仅仅是从国外的经验生搬硬套嫁接而来,不成熟的地方比比皆是。加之社会上的追捧吹嘘,令世人对催眠又爱又恨。有人由于对催眠缺乏了解,以为催眠是控制人身心的巫术,因而拒绝接受催眠;而另一些人听信人言,对催眠的功效认识过分夸大,随意接受催眠,经常胡乱自我催眠,造成睡眠紊乱甚至精神障碍等不良后果,这些都是我们所应警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