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对联为“庭有余香,谢草郑兰燕桂树;家无别况,唐诗晋字汉文章”。
谢草:语出谢灵运《登池上楼》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池塘生春草”五字人谓新奇,有神功。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之二十九有:“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
郑兰:春秋时郑文公之妾燕姞梦见天使授己兰花,后生穆公(见《左传宣公》三年)。后以“郑女花”指兰花。清吴伟业《题孙铭常画兰》诗:“谢家树好临芳砌,郑女花堪照洞房。”
燕:燕山。今北京一带。
桂树:化自窦燕山教子之典。宋代窦禹钧,幽州人。因地属燕,故号燕山。其五子仪、俨、侃、偁、僖皆相续登科(俗有“五子登科”之说),后皆为名臣巨卿。
这句中的“草”、“兰”、“桂”都是花木名,均照应“庭有余香”一句。形容家道昌盛。
而下联一般解释为,唐诗:唐代的诗歌。晋字:晋代的书法。汉文章:指汉代的文赋。三者均反映了那个时期文学艺术的成就。
这副对联,言事用典,即事抒怀,表现出“文章华国,诗礼传家”的情感。
唐诗晋字汉文章:
唐代以诗而著称,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晋朝以书法而见长,书圣王羲之是其中的佼佼者。
汉代则以文章(汉赋)而闻名,汉赋大家司马相如执汉赋牛耳。
谢草:语出谢灵运《登池上楼》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池塘生春草”五字人谓新奇,有神功。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之二十九有:“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
郑兰:春秋时郑文公之妾燕姞梦见天使授己兰花,后生穆公(见《左传宣公》三年)。后以“郑女花”指兰花。清吴伟业《题孙铭常画兰》诗:“谢家树好临芳砌,郑女花堪照洞房。”
燕:燕山。今北京一带。
桂树:化自窦燕山教子之典。宋代窦禹钧,幽州人。因地属燕,故号燕山。其五子仪、俨、侃、偁、僖皆相续登科(俗有“五子登科”之说),后皆为名臣巨卿。
这句中的“草”、“兰”、“桂”都是花木名,均照应“庭有余香”一句。形容家道昌盛。
而下联一般解释为,唐诗:唐代的诗歌。晋字:晋代的书法。汉文章:指汉代的文赋。三者均反映了那个时期文学艺术的成就。
这副对联,言事用典,即事抒怀,表现出“文章华国,诗礼传家”的情感。
唐诗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无数诗人,象满天的星斗一样。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是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是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http://baike.baidu.com/view/18810.htm
汉赋
汉代的赋。赋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学体裁,讲究文采、韵节,通过“铺采■文”以“体物写志”。最早以赋名篇的是战国时赵人荀况,但汉人常把赋和辞连用,称为辞赋。这是由于汉赋多模仿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汉人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收为一集,名曰《楚辞》。辞赋连用,表示汉赋和《楚辞》之间的继承关系。由于汉代上层统治集团的提倡,赋的创作盛极一时。据班固《两都赋序》记载,在成帝之世,“论而录之,盖奏御者千有余篇”,加上西汉末和东汉的作品,数量当更为可观。
初期的汉赋如贾谊的《吊屈原赋》、淮南小山的《招隐士》等,其形式同《楚辞》没有什么区别。景帝时枚乘作《七发》,开创了一种进一步散体化、以铺张为能事的新赋体。经过司马相如等著名赋家的发扬光大,新体赋在武帝以后繁荣起来,成为汉赋的主流。新体的汉赋一般又可分为大赋和小赋两类。从内容上看,大赋多是铺叙夸耀都城、宫殿、苑囿之盛和帝王大规模行猎的场景,旨在歌功颂德,粉饰太平,迎合统治者好大喜功、追求享乐的心理,而在篇末寓讽谏之意。主要作品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扬雄的《长杨赋》、《羽猎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东京赋》、《西京赋》等。这些大赋写得富丽堂皇,很有气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统一的汉帝国的声威和上升时期封建统治阶级既穷奢极欲又发扬蹈厉的风貌。但大赋为达到形式上的华美恢宏,往往夸张浮饰又大量堆砌词藻,喜用冷字僻词以炫博争奇,兼之后期的大赋多摹拟而少创新,行文板滞,这些都影响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小赋篇幅较短,或抒情述志,或借物寓言,内容比较广泛,风格比较清新,主要流行于东汉。著名作品有张衡的《归田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祢衡的《鹦鹉赋》等。
汉赋在流传过程中多有散佚,现存作品包括某些残篇在内,共约二百多篇,分别收录在《史记》、《汉书》、《后汉书》、《文选》等书中。
http://baike.baidu.com/view/188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