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七军成立后的贡献有哪些?

2025-01-25 19:53:1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1929年12月11日成立,到1933年6月7日在江西大湖坪与红二十一军一部合编为红三军团第五师,所属番号被撤销,但至今血脉不断,这就是我们熟知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这支来自右江的红军队伍,因奠基于广西警备第四大队、广西教导总队与右江地区工农武装的有机结合,它有超强的战斗力;因被授予党中央的统一番号和建制,它根正且标准;因经受住百色保卫战、拓展根据地、北上远征等考验,它的威名远扬。
  一、红七军的战斗力基础
  红七军是党探索革命武装创建新形式的直接成果。1929年6月起,我党对广西国民党左派上层人物的统战工作卓有成效,为改造旧军队、建立新型革命武装提供了有利条件。邓小平、张云逸等在广西教导总队和广西警备第四、第五大队建立和发展党组织,提高士兵群众的思想觉悟,逐渐掌握了军队的领导权。同时,注意增加部队中的工农成分,帮助扩大工农武装的实力,推进正规军队与工农武装的结合,为红七军成立奠定了良好基础。
  红七军是“支部建在连队上”制度的有效实行者。形成于三湾改编的这一加强党对军队领导的根本组织制度,后来在红军部队中普遍实行,红七军也有效贯彻和丰富了这一制度。一是健全党组织体系,如陈豪人在《七军前委报告》提到“现军中各连,均有支部之组织”;二是规范支部的生活,如前委第二号通告的第四个问题是“健全支部生活”;三是重视思想上建党,如《工农兵识字课本》写得很清楚“很忠诚、很勇敢、有阶级觉悟、能够牺牲一切决心革命的分子,才能加入中国共产党”。
  红七军是“抓两头带中间”军事工作方法的范例。首先,红七军有好的干部队伍,其领头人就是1929年9月抵邕的邓小平,在此前后还有40多名斗争经验丰富的党政干部入桂,这些外来同志成为红七军成立和建设的骨干力量。其次,红七军有好的士兵群体,其成立时的3个纵队4000多人,大多是吃苦耐劳的右江儿女,壮族、瑶族子弟占一半以上。1931年2月,我党的一份军事报告赞扬道:七军的战斗力确实相当的强,成分上也以右江的壮族占大多数,而且士兵特别能吃苦,在中国红军中值得党特别注意。
  二、红七军整编及其演变
  红七军在右江革命根据地的整编。一是平马整训:到1930年6月,红七军已成立8个多月、作战10多次,军事斗争经验得到丰富,但也碰到一些战斗失利、个别连队叛变等问题。为加强部队军政建设,前委决定进行整训,开展政治学习和军事训练,还对党委制和士兵委员会制度进行一些完善。同时,把右江赤卫军总指挥部所属各县赤卫军改编为红军,至此红七军由三个纵队扩大为四个纵队,数量上达7000人。二是河池整编:于1930年11月初进行,以中共红七军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的召开为契机,主要是把四个纵队整编成第十九师、二十师、二十一师。整编之后,第十九师、二十师踏上北上征途,韦拔群、陈洪涛率一个连士兵、第二十一师返回东兰,投入保卫根据地的艰苦斗争之中。
  红七军在北上远征过程中的整编。一是全州整编:红七军军部和第十九师、二十师开始北上远征两个月,在与新桂系军队交锋中胜多负少,但官兵伤亡较多,减员超过三分之一。1931年1月2日,在部队进驻全州县城后,前委召开会议,决定放弃攻打大城市,转而奔向江西与朱毛红军汇合。会后,陈豪人前往上海汇报工作,由许进继任红七军政治部主任;部队缩编为三个团,派一些机关工作人员充实到一线部队。全州会议解决了发展方向问题,是红七军主力北上远征中的“遵义会议”,全州整编也使部队战斗力得到一定恢复。二是桂岭缩编:红七军离开全州后于1月13日进入广西贺县桂岭。这里是典型山区,距离敌人统治中心较远。前委决定在此进行整编,即暂停使用师的番号,将部队整合为第五十五团、五十八团,由军部直接指挥,军领导兼任团长,并由“师长当团长、团长当营长”,全军干部一律降职使用。广大指战员不计较职务的升降,普遍积极支持缩编,使各个岗位人员素质相对提升,指挥更为通畅,战斗力有所提升。
  三、红七军融入中央红军
  红七军分成两部分艰难抵达江西。红七军在撤离桂岭后的20天当中,路线经湖南江华县境内的码市攻取广东连县城、进入广东乳源县的梅花圩休整几天,2月5日在乐昌河畔的杨溪渡口遭遇强敌被一分为二,此后两个月内在湘赣边区各自为战。2月8日,邓小平、李明瑞率前委及五十五团经仁化抵达作为湘赣革命根据地游击区、有地方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活动的崇义,红七军在此休整、工作近一个月,解放了该县的大半区域,建立了县苏维埃政权和4个区乡苏维埃政权。2月中旬,张云逸率军部及第五十八团到达属湘赣革命根据地范围、群众基础较好的酃县黄挪潭。3月14日,与王震所率的湘赣边独立师三团会师。23日之后,第五十八团与独立三团到莲花县休整,经中共莲花县委动员补充了数百名赤卫队员作为兵员。不久,张云逸率部进驻永新县,与红二十军一七五团会师。4月上旬,红七军第五十五团和第五十八团在永新县会合。

回答2:

年11月初,党中央批准在广西举行武装起义的指示传达到百色,要求在左右江创立革命根据地,创建红军,颁给红7军的番号,并委任了负责人。
邓小平立即召开党委会传达中央指示,并就武装起义的重大问题及具体部署作出了决定。会议决定,用40天左右的时间完成起义准备工作,在广州起义两周年纪念日宣布起义。1929年12月1日,邓小平率一部分干部要到左江地区去部署龙州起义。临出发,他紧握张云逸的手说:“云逸同志,百色起义时间不变,记住了吧,广州起义两周年那天。”
“党代表放心,我们一定准时起义。”张云逸说。
邓小平又说:“按照中央的决定,你出任红7军军长,我对内是前委书记,对外是红7军政委。我这一走,起义时的具体工作就由你和陈豪人同志主持。龙州那边随后也将起义,成立红8军,中央还要我去兼任政委。”
“邓代表身负重任,两处都要顾及,够辛苦的。”张云逸说。
“其实,我只是跟你们一起开了个头,不少工作留给了你们。中央指名要我去上海汇报广西的情况,我到龙州停一两天又得走。”邓小平说着,跨上马,急驰而去。
张云逸根据党委会议的决定和邓小平的部署,领导右江地区军民完成了百色起义的各项准备工作。
在组织上,进行部队整编。将参加起义的部队及地方武装编成三个纵队。第1纵队由原第4大队组成,纵队司令李谦,政治部主任沈静斋;第2纵队由原机关枪营、特务营以及思林、奉议、恩隆等县地方武装组成,纵队司令胡斌,政治部主任袁任远;第3纵队由东兰、凤山一带地方武装组成,纵队司令韦拔群,政治部主任李朴。同时,扩大教导队。
起义前夕,部队总人数已达到4000多人。
在思想上,进行充分的发动。张云逸等同志深入基层,亲自给部队的干部、战士作报告,宣传革命纲领,起义前,广大干部、战士就当红军的光荣和红军的任务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1929年12月11日,百色县城东门广场红旗招展、锣鼓喧天。一大早,工人、农民、教师、学生、商人和居民5000多人聚集在广场上。
张云逸穿着崭新的灰色军装,头戴红星军帽,迈着雄健的步伐走出粤东会馆大门。
他注目前方,几千双眼睛期待着,起义部队集合的方块队前,一面鲜红的大旗迎风招展,旗上“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9个字十分醒目。
张云逸心潮激荡,久久不能平静。
“吹集合号!”他发出第一道命令。
军号声响彻右江上空,驻百色的4大队、教导总队官兵身着一色灰军装,佩戴红领带,头顶红星帽,扛着步枪精神抖擞地来到广场上。顿时,广场上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张云逸、陈豪人、韦拔群等领导人登上主席台。陈豪人庄严宣布:“同志们,乡亲们,今天,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在这里光荣诞生了!”
一时间,整个广场沸腾起来,人们呼喊着,庆贺人民军队的诞生。
接着,陈豪人宣布红7军领导机构成员:“红7军军长——张云逸,政治委员——邓斌(邓小平的化名),政治部主任——陈豪人……”
大会结束后,是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
“红军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土豪劣绅!”“打倒蒋介石反动政府!”
阵阵口号回荡在山城上空。

回答3: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简称“红七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是1929年12月11日,广西百色起义时建立的。这一天也是广州起义纪念日。这天,中共中央特派员邓小平同张云逸、叶季壮等争取了广西省绥靖司令李明瑞,并率领其属下的广西省政府警备第四大队、教导总队一部以及后改编的第八大队全部和第五大队第五营,加上韦拔群领导的右江农军,共计2800余人,在百色地区举行武装起义。起义胜利后即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长张云逸,政治委员邓小平,参谋长龚楚,政治部主任陈豪人。下辖一、二、三纵队:一纵由原警备四大队编成,司令员李谦,政治委员沈静斋;二纵由机关枪营、特务营及地方武装合编而成,司令员胡斌,政治委员袁任远。三纵由东山、凤山一带的农民武装编成,司令员韦拔群,政治委员何世昌。经党中央批准,红七军组织了七人前委,邓小平为书记。红七军组成后,在前委和邓小平、张云逸等领导下,坚持了右江根据地的斗争。1930年秋,红七军奉命北上。此后主力转战于黔、桂、粤、湘、赣五省边境,经大小战斗百余次,历尽艰辛,行程6000余公里,于1931年2月到达湘赣革命根据地。7月3日,进入中央苏区,编入红三军团建制。1933年6月,红一方面军整编后,红七军与红二十一军缩编为红三军团第五师。

回答4:

百色起义是邓小平不平凡的革命生涯中的一个重要亮点。这次起义,创建了红七军,开创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民族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先例,为革命培养和锻炼了一批党政军工作骨干和人才,表现了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艰苦奋斗的崇高理想和献身精神。

回答5: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简称“红七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是1929年12月11日,广西百色起义时建立的。这一天也是广州起义纪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