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齐景公与晏婴
春秋末期,齐国国王齐景公非常器重和依赖相国晏婴,也就是晏子,国中大小事情,无论何事,齐景公都要向晏婴请教,然后才可以定夺。
一次,齐景公到渤海湾去游玩,正玩到兴头上,忽见一名侍者骑马飞奔而来报告说:“大王,大事不好了,相国晏婴得了重病,眼看要死了。恐怕您赶不上看他最后一眼了”。
齐景公听到这个消息,大失所措,下令马上回京,他挑选了最好的驭手驾车,挑选了最好的马匹拉车,急急忙忙的出发了。
在车上,齐景公不住地催促驭手:“快点,再快点!不然相国就会危险的!”虽然马车跑得已经够快的了,齐景公仍然觉得太慢,于是就把驭手推到一边,索性自己拿起鞭子赶起车来了。
这样跑了一阵子,齐景公还觉得不够快,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心急如焚的齐国国君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他干脆跳下马车,徒步奔跑了起来,跑了一会儿,齐景公累得汗流浃背,上气不接下气。
齐景公当然没有四条腿的马跑得快了,他一心求快,结果反而更慢了。
2、列子御风而行
列子拜壶丘子为师,与盲人伯昏成为至交好友,尽力向他们学习修道方法。
他学会了凭空御风飞行,很高兴地乘风归乡,造成了一时的轰动。一位姓尹的学生非常想向列子学习御风飞行的绝技,就住到了列子家,认真地做各种事务。他几次向列子请教,要求学习绝技,但列子不置可否,他失望地回家了。
几个月后,姓尹的学生又来拜见列子,检讨了自己的急切鲁莽。列子针对他求绝技心切的心态,向他讲述了自己修道的经过。
列子说:我拜壶丘子为师以后,经过三年时间的修心养性,变得心中不敢存是非念头,口中不敢说利害得失,这时才赢得老师多看我一眼。
我又继续进行忘掉自我、忘掉方法的修炼,七年以后,达到了随心所念而无是非对错、随口而言无利害得失的境界,老师才让我坐在他面前听他论道。
九年之后,任我心中所想、口中所说都不会涉及利害是非了,那时只觉得通体光明,内外如一,可以用眼代替耳朵听,用耳代替鼻子闻,用鼻子当嘴巴说活,用嘴巴食气,人体感官的功能失去了差别。
于是当心神凝聚之时,豁然感到身体消释、骨肉融化,不知不觉地随风飘浮起来,忽东忽西,最后我也分不清是风乘我,还是我乘风了(与虚空同一境界)。
列子谆谆教导他的弟子说:“当心中不再有利害得失、无法无我,生命之气就能与自然之气连成一体,成为大自然中的一部分,于是你就是山,就是海,就是虚空,自然就能御风而行了”。
3、庖丁解牛
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它竟然同《桑林》、《经首》两首乐曲伴奏的舞蹈节奏合拍。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
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对于牛体的结构还不了解),无非看见的只是整头的牛。
三年之后,(见到的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现在宰牛的时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象视觉停止活动了而全凭精神意愿在活动。
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
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股部的大骨呢?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
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现在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却并不厚,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有余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
虽然如此,可是每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警惧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
刀子轻轻地动一下,哗啦一声骨肉就已经分离,像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我提起刀站着,为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环顾,一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样子。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来。
4、揠苗助长
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5、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其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陆军海军同时规定,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但因变法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而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欲速则不达
1、春秋末期,齐国国王齐景公非常器重和依赖相国晏婴,也就是晏子,国中大小事情,无论何事,齐景公都要向晏婴请教,然后才可以定夺。
一次,齐景公到渤海湾去游玩,正玩到兴头上,忽见一名侍者骑马飞奔而来报告说:“大王,大事不好了,相国晏婴得了重病,眼看要死了。恐怕您赶不上看他最后一眼了”。
齐景公听到这个消息,大失所措,下令马上回京,他挑选了最好的驭手驾车,挑选了最好的马匹拉车,急急忙忙的出发了。
在车上,齐景公不住地催促驭手:“快点,再快点!不然相国就会危险的!”虽然马车跑得已经够快的了,齐景公仍然觉得太慢,于是就把驭手推到一边,索性自己拿起鞭子赶起车来了。
这样跑了一阵子,齐景公还觉得不够快,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心急如焚的齐国国君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他干脆跳下马车,徒步奔跑了起来,跑了一会儿,齐景公累得汗流浃背,上气不接下气。
齐景公当然没有四条腿的马跑得快了,他一心求快,结果反而更慢了。
2、列子拜壶丘子为师,与盲人伯昏成为至交好友,尽力向他们学习修道方法。
他学会了凭空御风飞行,很高兴地乘风归乡,造成了一时的轰动。一位姓尹的学生非常想向列子学习御风飞行的绝技,就住到了列子家,认真地做各种事务。他几次向列子请教,要求学习绝技,但列子不置可否,他失望地回家了。
几个月后,姓尹的学生又来拜见列子,检讨了自己的急切鲁莽。列子针对他求绝技心切的心态,向他讲述了自己修道的经过。
列子说:我拜壶丘子为师以后,经过三年时间的修心养性,变得心中不敢存是非念头,口中不敢说利害得失,这时才赢得老师多看我一眼。
我又继续进行忘掉自我、忘掉方法的修炼,七年以后,达到了随心所念而无是非对错、随口而言无利害得失的境界,老师才让我坐在他面前听他论道。
九年之后,任我心中所想、口中所说都不会涉及利害是非了,那时只觉得通体光明,内外如一,可以用眼代替耳朵听,用耳代替鼻子闻,用鼻子当嘴巴说活,用嘴巴食气,人体感官的功能失去了差别。
于是当心神凝聚之时,豁然感到身体消释、骨肉融化,不知不觉地随风飘浮起来,忽东忽西,最后我也分不清是风乘我,还是我乘风了(与虚空同一境界)。
列子谆谆教导他的弟子说:“当心中不再有利害得失、无法无我,生命之气就能与自然之气连成一体,成为大自然中的一部分,于是你就是山,就是海,就是虚空,自然就能御风而行了”。
3、子夏,姓卜名商,春秋时晋国人,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之一。子夏比孔子小四十四岁,是孔子后期学生中的佼佼者。他才思敏捷,文学素养很高,经常得到孔子的称赞。
有一年,子夏因为才能出众,被派到莒父(当时是鲁国的一个县,大概位于山东省莒县境内)去做地方官。临走之前,他专门去拜望孔子,向老师请教说:“请问老师,怎样才能治理好一个地方呢?”
孔子十分热情地对子夏说:“治理地方,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可是,只要抓住了根本,也就很简单了。”
孔子向子夏交代了应注意的一些事后,再三嘱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这段话的意思是,做事不要单纯追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单纯追求速度,不讲效果,反而达不到目的;而只顾眼前小利,不讲长远利益,那就什么大事也做不成。
子夏深深鞠躬,说道:“谢谢老师的教导,我一定按照老师的教导去做。”然后告别孔子,到莒父上任去了。
4、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5、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其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陆军海军同时规定,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但因变法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而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欲速则不达
1、子夏的故事
子夏,姓卜名商,春秋时晋国人,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之一。子夏比孔子小四十四岁,是孔子后期学生中的佼佼者。他才思敏捷,文学素养很高,经常得到孔子的称赞。
有一年,子夏因为才能出众,被派到莒父(当时是鲁国的一个县,大概位于山东省莒县境内)去做地方官。临走之前,他专门去拜望孔子,向老师请教说:“请问老师,怎样才能治理好一个地方呢?”
孔子十分热情地对子夏说:“治理地方,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可是,只要抓住了根本,也就很简单了。”
孔子向子夏交代了应注意的一些事后,再三嘱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这段话的意思是,做事不要单纯追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单纯追求速度,不讲效果,反而达不到目的;而只顾眼前小利,不讲长远利益,那就什么大事也做不成。
子夏深深鞠躬,说道:“谢谢老师的教导,我一定按照老师的教导去做。”然后告别孔子,到莒父上任去了。
2、禅师的故事
一日,一位禅师听到了一阵悦耳的琴声。走近一看,是一个年轻人正在弹奏。“你的弦拉满了吗?”禅师问。年轻人回答:“没有。”
“那么,你是把它放松了吗?”禅师又问。他回答:“没有。”
“那么你是怎么调它的?”禅师故作不解。他答道:“不松不紧,这样才能奏出美妙的音乐。”
禅师庆幸道:“生命,就是一场游戏,正如此琴般。若众生对待每一件事,皆轻松却不轻浮地去面对,便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在琴弦不松不紧的时候,才能弹奏出美妙的生命之歌来。”
年轻人听后,谢过禅师点化,便投入生活中去感悟此意。渐渐地感悟到了人生的真正乐趣。
3、揠苗助长
古时候有个人,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的快点,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也没有长高。他就在田边焦急的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的说:“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
一天,他终于想到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精疲力尽。当他回到家里时,一边喘气一边对儿子说:“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没白费,禾苗都长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跑到田里一看,发现禾苗都枯死了。
4、老妇人与鸡
有个老妇人家里什么也没有,只有一只老母鸡,有一天,老妇人家里来了一个小女孩,(很可怜,老妇人边收留了她,)原来这个小女孩是个天使。
(它见老妇人心地善良),便把它的老母鸡变成了一只会下金蛋的鸡,天使走后,老妇人惊奇异常,每日靠金蛋度日,渐渐的,老妇人便贪心了。
他想让母鸡多多下蛋,便每天给他多多的饲料,好让他一次多下几个,谁知母鸡越吃越胖,最后下不出蛋,老妇人终于明白“欲速则不达”,要按常规来办事。
5、小港渡者
顺治七年冬天,我从小港出发,想要进入蛟州城,让书童用夹书的木板捆着书跟着我。
当时太阳已经落山,傍晚的云雾环绕着山林。看看离城还有两里左右,便向摆渡的人问道:“还能赶得上南门开吗?”
船夫仔细看了看书童,回答道:“慢慢地前行,还能在城门开着时赶到;走得快了,(在走到之前)城门就关闭了。”我以为他是拿我开玩笑,心里很生气。
(我)快步赶路,走到了一半路程时,书童摔了一跤,捆书的绳子断了,书也散落了一地,小书童哭都来不及,立即从地上爬起来。
等我们收拾好书,把书捆好继续前进,城门已经关上了。 我才恍然大悟,明白了摆渡的人所说的话非常接近真理。天下因为急躁而导致自己失败,到了晚年也没有成就的人,大概就像这样吧?大概就像这样吧!
一、子夏的故事
子夏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年,子夏被派到莒父(现在的山东省莒县境内)去做地方官。
临走之前,他专门去拜望老师,向孔子请教说: "请问,怎样才能治理好一个地方呢?" 孔子十分热情地对子夏说: " 治理地方,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可是,只要抓住了根本,也就很简单了。"
孔子向子夏交代了应注意的一些事后,又再三嘱咐说: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这段话的意思是:做事不要单纯追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单纯追求速度,不讲效果,反而达不到目的;只顾眼前小利,不讲长远利益,那就什么大事也做不成。
子夏表示一定要按照老师的教导去做,就告别孔子上任去了。后来,"欲速则不达"作为谚语流传下来,被人们经常用来说明过于性急图快,反而适得其反,不能达到目的。
二、拔苗助长
有个担忧自己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十分疲惫地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他儿子小步奔去看那些禾苗的情况,禾苗却都枯萎了。天下不犯这种错误的人是很少的。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要尊重自然规律。
三、日本突袭珍珠港
12月7日日本发动的珍珠港战役获得巨大成功。美军战舰被击沉4艘,重创1艘,炸伤3艘,炸沉其他船只10余艘,击毁飞机260余架,死伤人员4500多人。
而日本仅损失飞机29架,潜艇6艘,死伤200人。日本在突袭珍珠港的同时,出兵五路,向东南亚和西太平洋进攻。英国2艘战航威尔斯亲王号和却敌号在新加坡附近被击沉,失去了在远东的主要力量。
美国在菲律宾失守后只得将远东陆军司令部撤至澳大利亚。到1942年6月,日军占领了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广大地区。
但这一胜利,导致了日本甚至整个德、意、日轴心国更快走向灭亡。美、英在珍珠港事件后决心参加反法西斯战争。
1941年12月,两国首脑举会“阿卡迪亚会议”提出组建反法西斯国家联盟,后经中、苏等国协商,1942年1月1日有26个国家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宣告的第一事项是“每一政府保证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
以对抗三国同盟成员及其仆从国”,随后又有21个国家加入。法西斯的末日终于到来了。日本以珍珠港战役的胜利换来了战略的失败。
四、老妇人与鸡
有个老妇人家里什么也没有,只有一只老母鸡,有一天,老妇人家里来了一个小女孩,(很可怜,老妇人边收留了她,)原来这个小女孩是个天使。
(它见老妇人心地善良),便把它的老母鸡变成了一只会下金蛋的鸡,天使走后,老妇人惊奇异常,每日靠金蛋度日,渐渐的,老妇人便贪心了。
他想让母鸡多多下蛋,便每天给他多多的饲料,好让他一次多下几个,谁知母鸡越吃越胖,最后下不出蛋,老妇人终于明白“欲速则不达”,要按常规来办事。
五、小港渡者
顺治七年冬天,我从小港出发,想要进入蛟州城,让书童用夹书的木板捆着书跟着我。
当时太阳已经落山,傍晚的云雾环绕着山林。看看离城还有两里左右,便向摆渡的人问道:“还能赶得上南门开吗?”
船夫仔细看了看书童,回答道:“慢慢地前行,还能在城门开着时赶到;走得快了,(在走到之前)城门就关闭了。”我以为他是拿我开玩笑,心里很生气。
(我)快步赶路,走到了一半路程时,书童摔了一跤,捆书的绳子断了,书也散落了一地,小书童哭都来不及,立即从地上爬起来。
等我们收拾好书,把书捆好继续前进,城门已经关上了。 我才恍然大悟,明白了摆渡的人所说的话非常接近真理。天下因为急躁而导致自己失败,到了晚年也没有成就的人,大概就像这样吧?大概就像这样吧!
1、春秋末期,齐国国王齐景公非常器重和依赖相国晏婴,也就是晏子,国中大小事情,无论何事,齐景公都要向晏婴请教,然后才可以定夺。
一次,齐景公到渤海湾去游玩,正玩到兴头上,忽见一名侍者骑马飞奔而来报告说:“大王,大事不好了,相国晏婴得了重病,眼看要死了。恐怕您赶不上看他最后一眼了”。
齐景公听到这个消息,大失所措,下令马上回京,他挑选了最好的驭手驾车,挑选了最好的马匹拉车,急急忙忙的出发了。
在车上,齐景公不住地催促驭手:“快点,再快点!不然相国就会危险的!”虽然马车跑得已经够快的了,齐景公仍然觉得太慢,于是就把驭手推到一边,索性自己拿起鞭子赶起车来了。
这样跑了一阵子,齐景公还觉得不够快,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心急如焚的齐国国君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他干脆跳下马车,徒步奔跑了起来,跑了一会儿,齐景公累得汗流浃背,上气不接下气。
齐景公当然没有四条腿的马跑得快了,他一心求快,结果反而更慢了。
2、顺治年间,有个人从小港要到镇海县城,路上要带一些书,于是吩咐小书童用木板夹捆好书,跟随自己一起出发。路走到一半,太阳已经快落山了。他不确定在城门关闭之前能否赶到,于是问路人:“我还来得及赶去县城吗?“
那路人看了看他,又看了看小书童,回答说:“你要是慢慢地走,应该还能在关城之前赶到;如果你要急急忙忙赶路,城门恐怕就要关上了。”
那人听了有些动气,觉得这路人是在戏弄他。于是没有答话,和小书童急匆匆的快步前进。眼看城门就在前方了,没想到小书童不小心摔了一跤,捆扎的绳子断了,书也散乱了。
等他们把书理齐捆好,再赶到城门时,前方的城门已经关闭了。这个时候,他才明白路人说的话,可真的是忙中出错。
3、子夏,姓卜名商,春秋时晋国人,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之一。子夏比孔子小四十四岁,是孔子后期学生中的佼佼者。他才思敏捷,文学素养很高,经常得到孔子的称赞。
有一年,子夏因为才能出众,被派到莒父(当时是鲁国的一个县,大概位于山东省莒县境内)去做地方官。临走之前,他专门去拜望孔子,向老师请教说:“请问老师,怎样才能治理好一个地方呢?”
孔子十分热情地对子夏说:“治理地方,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可是,只要抓住了根本,也就很简单了。”
孔子向子夏交代了应注意的一些事后,再三嘱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这段话的意思是,做事不要单纯追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单纯追求速度,不讲效果,反而达不到目的;而只顾眼前小利,不讲长远利益,那就什么大事也做不成。
子夏深深鞠躬,说道:“谢谢老师的教导,我一定按照老师的教导去做。”然后告别孔子,到莒父上任去了。
4、古时候有个人,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的快点,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也没有长高。他就在田边焦急的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的说:“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
一天,他终于想到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精疲力尽。当他回到家里时,一边喘气一边对儿子说:“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没白费,禾苗都长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跑到田里一看,发现禾苗都枯死了。
5、12月7日日本发动的珍珠港战役获得巨大成功。美军战舰被击沉4艘,重创1艘,炸伤3艘,炸沉其他船只10余艘,击毁飞机260余架,死伤人员4500多人。
而日本仅损失飞机29架,潜艇6艘,死伤200人。日本在突袭珍珠港的同时,出兵五路,向东南亚和西太平洋进攻。英国2艘战航威尔斯亲王号和却敌号在新加坡附近被击沉,失去了在远东的主要力量。
美国在菲律宾失守后只得将远东陆军司令部撤至澳大利亚。到1942年6月,日军占领了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广大地区。
但这一胜利,导致了日本甚至整个德、意、日轴心国更快走向灭亡。美、英在珍珠港事件后决心参加反法西斯战争。
1941年12月,两国首脑举会“阿卡迪亚会议”提出组建反法西斯国家联盟,后经中、苏等国协商,1942年1月1日有26个国家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宣告的第一事项是“每一政府保证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
以对抗三国同盟成员及其仆从国”,随后又有21个国家加入。法西斯的末日终于到来了。日本以珍珠港战役的胜利换来了战略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