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中,未成年子女可以继承父母的遗产吗?可能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一) 配偶(二) 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三) 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四) 兄弟姐妹(五) 祖父母、外祖父母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分配,没有遗嘱的按照法定继承分配。特殊情形下,继承人继承的份额可以不均等。 因此,作为未成年人,在其父母去世后,还是可以继承父母的遗产,也就是说此时未成年人是享有继承权的。这就是对“未成年子女可以继承父母的遗产吗”的解答。至于具体该如何继承父母的遗产,则就需要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了。
未成年子女有法定继承权。需要孩子合法监护人持有孩子出生医学证明,代替孩子办理继承手续。
《继承法》规定:
第六条 无行为能力人的继承权、受遗赠权,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为行使。
限制行为能力人的继承权、受遗赠权,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为行使,或者征得法定代理人同意后行使。
第十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法所说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法所说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第十一条 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继承他的父亲或者母亲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
《继承法》司法解释:
7.不满十周岁的儿童、精神病患者,应当认定其为无行为能力人。
已满十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当认定其为限制行为能力人。
8.法定代理人代理被代理人行使继承权、受遗赠权,不得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法定代理人一般不能代理被代理人放弃继承权,受遗赠权。明显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应认定其代理行为无效。
孩子可以继承遗产,由于孩子小没有自理能力,可以指定遗产监护人,这个监护人未必是孩子的父亲。可以指定给孩子的直系亲属,一句话就是靠谱的人,值得信任的人。
可以,孩子是妈妈的法定继承人,无论是否成年,但在孩子成年前,爸爸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在孩子18周岁前可在不损害孩子利益的情况下代为管理孩子从母亲处继承的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