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继位之前,是越国的太子,而王父允常已老,国家的权力控制在少数几名大臣手中。石买等人利用允常的错误,发动了宫廷之变。勾践挫败了石买之谋,得以继位为王。
已闻允常死的吴国大军,开始趁机伐越。面对强大的吴军,勾践以“死士自刎”之计,大败吴军。
外患暂除,勾践始行富国强兵之道。在文种、范蠡等臣的密助下,越国国力刚有所增强,却得知吴王夫差发誓要为其祖复仇!为先发制人,勾践发兵攻打吴国,在夫椒之地,被吴军所败。夫差趁机发动了灭越之战。勾践想方设法,更以请求入吴为奴的自我牺牲之法,化解了吴王刻骨之恨,同意让越国成为吴的臣服之国。伍子胥多次设计,要杀掉已在姑苏为奴养马的勾践。勾践在高度危险与艰难的生存困境中,以不可思议的内心力量,达到了人类所不可逾越的生命极限,终于逃出死亡之地。
勾践回归后,越国已是破落小国。他内心里早已熄灭的复仇之火又隐隐而燃。他无法忘记当初立下的“中兴越国”的宏愿!文种献“七术”,被勾践采纳,他开始实现一个那时看来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强越灭吴!
勾践开始“卧薪尝胆”!他一面与监越使斗智周旋、瞒天过海,一面开始让子民繁衍生息,实施一系列的奖生吊死、免税养民之策。“十年生聚”,越国的人口竟翻了两番。
面对吴国,勾践按既定的“七术”之策,运筹帷幄,以“美人”、“耗吴国力”、“离间”等一系列奇谋大计,不仅迷惑了夫差,更使夫差与伍子胥反目成仇。
当夫差率兵北上争霸时,勾践挥师攻入吴国王城,灭掉吴师,逼羞愧难当的夫差自尽。
自公元前490年勾践为奴后归越,至公元前473年越灭吴,勾践只用了短短的十七年时间。他创造了韬光养晦、人才强国的历史典范。他忍辱负重、自强不息的“卧薪尝胆”精神,更是千古传诵!然而,至阴至柔至阳至刚的勾践也有其历史局限,灭吴后,曾为越国立下汗马功劳的范蠡离他而去,耿直而一心为国操劳的名臣文种也被他赐死。“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历史悲剧再一次在他身上重演。更为可悲的是,他几乎重蹈了对手夫差的老路,为北进中原,他放弃了得以浴火重生的越地,伐木为槎,浮海而迁都今山东琅王牙,六年后,他病死于北方。
文种
文种原为楚人,他受楚王指派,出任使者入越都时,正值越国宫廷动荡,楚越交好的盟约危在旦夕!文种以超常的智慧与沉实的外交风格,稳住了处于摇摆状态的老越王允常,却因阴谋,他被卷入越国的宫廷之变中,险些被害!
文种找来朋友范蠡,助勾践平息了宫廷内乱,文种获救,并被勾践拜为上大夫。从此文种成为传颂千古的谋臣、干臣和铁骨铮铮的谏臣。
一开始,文种的治国理想是见缝插针,争取短暂的和平建设之期。因为他深知,战争是要靠殷实的“家底”来支撑的。当他的战略见解与越王发生分歧时,文种以“为国吊丧”、“寡妇三哭”的极端手法而谏,不仅招致越王的震怒,更令主战的将领们强烈反感,力主杀他而稳定军心。
文种再次被下大狱,这位忠耿的大夫竟以绝食之法而迫使勾践见他。此时,越军战败,他不顾个人性命及形势险恶,自请为说客,又深陷囹圄!
越王入吴为奴后,文种受勾践重托而以相国身份守国。文种一面与民生息、疗补战争创痕;一面积极游说吴臣,力救身囚吴地的越王,殚精竭虑,鞠躬尽瘁。
勾践归国后,文种谋划出惊世的“灭吴七术”献与朝廷。为国家大计的顺利实施,瞒天过海、移花接木、斗智斗策,以非凡的舌辩之功,赢得了夫差对越王的信任和放心,更为越国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越国一举灭吴后,文种不听范蠡的劝告,仍滞留于越国为相。在要和平还是要成霸的战略方针上,主张养民的文种与勾践又发生了最为强烈的冲突!当勾践以夫差赐死伍子胥的同样方法赐文种死时,文种仍“执迷不悟”。他只怨勾践无情无义,却不知自己的心境与识见,已与越王相去甚远。某种程度上说,文种之死无可避免!是“王者之道”与人本性不可共存的必然结果。
春秋战国时期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神奇的时代。在那种非常动荡的一个时期,在连年征战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英雄豪杰和传奇人物。他们都凭借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建立了家业。然而有网友却提出,越王勾践为何要杀掉谋臣文种?笔者认为,是由于越王勾践个人的性格原因以及当时历代帝王的惯例。
不畏艰辛,完成复仇
在吴王夫差派兵打败越国之后,越王勾践就在别人的劝说下成为吴国的奴隶。越王勾践每一天都在提醒自己,要隐忍要复仇。他一方面去调整生息,很快使越国从以前的战败中恢复了过来。另一方面他采取迷惑吴王夫差的方法,给吴王夫差供奉大量的美女,让其贪图享乐,不务正业。后来再经过内外联合终于成功复仇。
越王勾践生性敏感多疑
可能由于越王勾践在吴国当过一段时间的人质,所以造成了心理敏感。在越王勾践建设家业之后,越王勾践的缺点也逐渐的浮出表面。越王勾践生性多疑,心胸狭窄,造成谋臣范蠡的远游。就是因为范蠡的目光远大,果断放弃职位游走他乡,这也是他保住性命的唯一方法。然而文种没有听范蠡的劝告,想要继续帮助越王勾践,但是最后却被越王勾践赐剑自杀而亡。
可共患,不可共乐
其实在范蠡离开越国的时候给文种留了一封信,在信中就劝导文种离开越国。因为范蠡懂得劫难之后的君王是不愿意把自己的成果与别人分享,即使是自己患难与共的兄弟。这是历代帝王的一种惯例,他们怕自己得来不易的成果,被有才能之人夺取,所以在他们建设家业之后会把功臣给杀了。
历史上勾践是那种可共患难而不可同富贵的人。而文种太聪明了。这种聪明在危难中是勾践的救命稻草,在富贵时可能让勾践夜夜不能寐,“文种后来被勾践所杀”就不奇怪了 !
范蠡曾说过勾践是那种可共患难不可同富贵的人,也曾劝文种胜利后离开勾践,可他不听,只有死路一条了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再说,功高震主,不死也没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