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人的父母亲死了要回家守孝三年

2025-02-01 21:47:24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早年在丧事中有许多陈规陋俗:做官的要告“丁忧”回乡守孝,孝服满后再陈请复职。“三年”守孝中不能参加宴会应酬,夫妇不能同房,家属不能生孩子,否则经人告发就要办罪。民间虽没有这许多限制,但在守孝中是不能婚娶的,周年之内也不喜欢参加喜庆。如遇必须婚娶的,可在百日之内操办,叫做“借孝”。官家也有借孝之例,如当年曾国藩守孝挂帅,就是由咸丰皇帝下旨借孝的。 实际上在“三年”守孝之中,有逐渐淡化亲属思念的含意,由七七到六旬,由六旬到百日,由百日到周年,由周年到三年,逐渐拉长,也就逐渐淡忘。最后只有每年的“忌辰”(逝世纪念日了)。

回答2:

《孟子》这部书中有明确的记载“三年之丧,齐疏之服”意思是说,守丧要守三年,丧事期间要穿素服。 顺便说一下,唐高宗时期,根据皇后武则天的提议,母亲死亡也要守孝三年。

回答3:

《孟子》记载“三年之丧,齐疏之服”意思是说,守孝要守三年,期间要穿素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