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象棋中走每一步都有一个术语,比如:车八进九,炮二平五等。这些术语是怎么得出的?

2024-11-24 02:11:2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新中国象棋中走每一步都有一个术语。它是这样得出:

棋盘上下九格,左右九格

横向:红为中文数字表示,黑为阿拉伯数字表示。红方从右至左为 :一至九。黑方从左至右为 :1至9。从右往左起,棋子在哪个数上,就是几。

比如摆好的棋盘,红炮在从右往左数的第二条纵线,就叫炮二,你要把你的红炮从右边平到中间,而中间是第五,叫炮二平五(当头炮也叫中炮),黑的为炮2平5。

纵向:左右叫平,前后叫进退。如兵五进一,表示你的中兵前进一步。如果车二进六表示你的二路车向前走六步,走几步就数。

扩展资料

在读术语时:

第一个字表示所要行走的棋子,例如车、马、炮等;

第二个字表示所要行走的棋子所在的横向座标;

第三个字表示所要行走的棋子的行走类型,通常分为进、退和平,共三种,如果所要行走的棋子为士、相或马,则只能是进或退不可能是平;

第四个字表示所要行走的棋子的所经过距离或所要到达的横向座标,如果所要行走的棋子为将(帅)、兵(卒)、车、炮,那么这个数字表示所经过距离,如果如果所要行走的棋子为士、相或马,那么这个数字所要到达的横向座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象棋术语

回答2:

  虽然我也不懂这些术语.但是照字面意思想一想就知道拉!
  比如:你是红方,你观棋的视角就是从下往上看的.
  车三平四,就是 从棋盘右数第三条线上的车,向左平移到第四条线上,(也就是向左移动一格)这就是车三平四了!
  马四进三,就是 从棋盘右数第四条线上的马,向右前跳到第三条线上,(马是"日"字型跳跃,)这就是马四进三了!
  其他的你再想一想就明白了,

  引用小游戏,一虎下山
  攻略:兵二平三 将6退1
  兵六进一 士5退4
  马五进六 士6退5

  兵三进一

  左边是说你的行棋路线,右边是对手(电脑)的
  兵2平3,就是右边第2条线上的兵,向左平移到第3条线上
  将6退1 就是从左数第6条线上的将,向后退一格......

  说了这么多够详细了,你也该明白了

  太多了,我只说几条:
  将军

  也称“照将”。“打将”、“叫将”,简称“将”。对局中,一方在下一步棋要去吃对方将(帅)时的称谓。被将军一方必须“应将”;无法应将者,称为“将死”。有些地区,在对局中出现将军时,需叫一声“将军”,以提醒对方。

  应将

  也称“解着”。指被将军的一方所采取的保卫的着法。对局中,一方叫“将军”,另一方必须“应将”。

  将死

  对局中,被“将军”的一方如无法“应将”,就算被“将死。

  困毙

  也称“欠行”、“无棋”。“无着”。对局中,以己方棋子围困对方将(帅),使之无应着可动而认输。运用此着法,有时需注意将、帅间的制约关系。并充分运用以己方将(帅)控制对方将(帅)的手段。

  打

  将、杀、捉等攻击手段,统称为“打”。“打”与“闲”是一对矛盾概念,设立这两个概念,会使我们在分析和裁定棋例案例时可以节省很多语言,既概括又方便。

  动子

  在循环着法中,双方相应所走动的棋子习惯上称“动子”,它是给一着棋定性时必须首先考虑的棋子对象。

  相关于

  走动棋子b,虽然b本身不作打,却造成己方的棋子a作打,或造成b与a联合作打,那么这时b就是与a作打的“相关于”。根据打的类型不同,分别称“将的相关子”。“杀的相关于”和“捉的相关于”。

  相关子的特点是:有它才有打,无它便无打。它虽然本身不作打,但却是产生打的原因,因此它在打中起间接作用。它也是给一着棋定性时必须考虑的棋子对象。

  兑

  凡走子与同等子力互换吃去者,称为“邀兑”,简称为“兑”

  献

  凡无根子送吃,而对方同兵种子一旦吃掉此子后,不致立即被将死或立即在子力价值上遭受损失者,称为“献”。

  拦

  凡走子阻拦对方棋子的活动,而又不具攻击作用者,称为“拦”。

  跟

  凡走子盯牵对方有根子,而又不具攻击作用者,称为“跟”

  闲

  凡走子性质不属1将杀捉者,统称为“闲”。兑、献。 拦、跟均属“闲”的范畴。

  长将

  凡走子连续不停照将,而形成循环者,称为“长将”。

  长杀

  凡走子连续不停叫杀,而形成循环者,称为“长杀”。

  长捉

  凡走子连续追捉一子或数子,而形成循环者,称为“长捉”。

  长兑

  凡走子连续不停邀兑者,称为“长兑”。类似解释也适 用于“长献”、“长拦”、“长跟”。

  长打对长打

  凡双方走子循环反复,步步是打者,称为“长打对长打”。它是棋例案例的基本类型之一。

  二打二还打

  在循环看法由两个回合构成的案例中,双方看法步步为打者,称“二打二还打”。它属长打对长打。

  长打对非长打

  双方走子循环反复,一方步步是打,中间没有闲着;另一方中间有闲着者,称为“长打对非长打”。它也是棋例案例的基本类型之一。

  二打一还打

  在循环着法由两个回合构成的案例中,一方两着全为打,另一方在相应的两着中一步是打一步是闲者,称为“二 打一还打”。它属“长打对非长打”。

  这一概念在1979年规则中下定义时出现失误,当时的定义是:“凡一方走出两打,其中有一步是为了解打时、则称为‘二打一还打’;无论是无变或有变不变,均作和。”这个定义是规则的重大失误。二打一还打本来是指双方而言的,而现在变成了“一面官司”;只听一面之词就判案,失去了公允,有损棋艺,也违背了1973年规则对此概念的原意,因此被87规则重新纠正过来。

  有根子·无根子·假根子·少根子

  凡有己方棋子(包括暗根子)充分保护的棋子,称为“有根子”;反之,称为“无根子”。

  形式上是根,实际上起不到保护作用,称为假根或少报。受这种根所保护的棋子分别称为“假根子”、“少根 子”。假根子、少根子按无根子处理。

  禁止着法

  凡单方面走出长打者,称为“禁止着法”。

  本概念有两个内涵:一是指单方;二是指长着中步步是打。二者缺一均不能称为禁止着法。实践中有人称“将。杀、捉都是禁止着法”,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比如“一将一闲”就不属禁止着法,但里面可有“将”。导致这种错误的原因是忽略了“长着”这个内涵。应该说“单方长将、长杀、长捉都是禁止着法。”有人还说“禁止走的看法就叫禁止着法”,这种解释很滑稽,于是他把“二打对一打”。“长打对非长打”、“二将对一将”也都列入了禁止着法行列。导致这种错误的原因就是忽略了定义中“单方”这个内涵。应该说二打对一打、长打对非长打、二将对一将各属棋例案例类型之一,其中二打方、长打方、二将方都属禁止着法。

  允许着法

  凡单方面走出非长打者,称为“允许着法”。

  第一反击

  这是87规则中的一个术语:“当甲方走出打时,而乙方有时可以立即把甲方直接造成打的棋子或其他有关棋子吃掉,使甲方打的计划落空。乙方可能采取的这种手段称为‘第一反击’。”在99规则里,它融入“送吃”概念中。

  联合捉子·配合捉子

  凡一方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棋子共同擒捉对方的棋子,而又缺一不可,缺少其中一个都无法哈子时,就称为“联合捉子”。

  若其中有部分棋子只起拴绑、封禁等辅助作用,缺少之后仍能吃子时,则称为“配合捉子”。 这两个概念是87规则专为解释“从捉到捉”条款而设立的,99规则已将“从捉到捉无新的捉子行为”判闲,这两个概念也随之被省略了。但它们在鉴定某子是不是打的“相关子”的时候,仍有实用意义,应该把它们弄懂并记住。

回答3:

以车八平九为例:
车就是下的子;
八是这个子在棋盘上的位置,从右到左的纵列分别是一到九(需注意的是,己方的子是这样算的,对方的子是反的,也就是说你的一是对方的9,对方的子是以对方从右到左的顺序记的,记录对方的时候要注意转变)通常中文字一到九用来记红方,阿拉伯数字1到9用来记黑方。如果两个子在同一列上,则可用“前车”和“后车”区别;
“平”是这个子的运动方向,平就是横着走,还有“进”和“退”很好理解(马只有进和退)。需要注意的是,记录对方的时候也是以对方的视野记的,对方的子超己方移动,在记录时应该是“进”;
最后一个数字就是移动的方法,如果是纵向上的移动(车、炮、兵、将),数字代表移动的格数,一就是一格,五就是五格;如果是横向上的移动,或是跨行列移动(马、士、相)一就是移动到第一列的位置,五就是移动到第五列的位置。

总之,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对方和自己是反的。

举例,开局时红炮二平五,黑炮2平5,双方是列手炮;
红炮二平五,黑炮8平5,双方是顺手炮。

不知道讲的是否完整了。

回答4:

棋谱的阅读方法如下:

第一个字表示所要行走的棋子,例如车、马、炮等;
第二个字表示所要行走的棋子所在的横向座标;
第三个字表示所要行走的棋子的行走类型,通常分为进、退和平,共三种,如果所要行走的棋子为士、相或马,则只能是进或退不可能是平;
第四个字表示所要行走的棋子的所经过距离或所要到达的横向座标,如果所要行走的棋子为将(帅)、兵(卒)、车、炮,那么这个数字表示所经过距离,如果如果所要行走的棋子为士、相或马,那么这个数字所要到达的横向座标。

所以,炮二平五表示炮从原位平到中路(即摆上当头炮),车八进六表示八路直车直接到达对方卒林,通常为准备吃卒压马。

回答5:

以执红为例
横向
红方从右至左为 一至九
黑方从左至右为 1至9
术语对应平
纵向
己方前进车八进九几格则称进几
例 车八进九指八路线的车前进九格
炮二平五指二路线的炮左移到五路线
马象较特殊
如马二进三是指马从二路线走至三路线 马三退二同解
象与马类似

注 红方用大写一至九表示 黑方则用1-9表示
表达不是很清楚 希望LZ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