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是一个怎样的人

2024-12-28 15:59:26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海门常乐镇人。 1894年,考中状元,当上翰林院修撰,鉴于甲午战败,国事日非,为了实现“救贫”“塞漏”的抱负,他在两江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在南通开始了“实业救国”的实践。在兴办实业的同时,张謇按照他:“父实业,母教育”的思想。在南通兴办了一系列文化教育事业。

张謇于1894年在家乡江苏海门市常乐镇状元街西侧创办了一个“颐生酿造公司”,酿造颐生茵陈大曲酒。公司占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其中张氏宅园古建筑1000多平方米,拥有老作坊式发酵池86只,其中颐生酒坊传承的发酵池18只,老窑储存容积上千立方米。

颐生茵陈大曲酒是用粘籽红高梁为原材料,配以颐生特制大曲酒药,入老作坊池发酵酿得的优质大曲酒,加上藏红花、茵陈、佛手、玉竹、通心草等数十种药料浸出液,通过独具匠心工艺调配,长期老窑储存而成。茵陈大曲酒色泽呈杏黄,是红花等各名贵药材浸出的天然混和本色,品评绵甜醇和、回气生香“颐生酒”后,不仅顿感赏心悦目,感悟酒文化之真谛,而且具有保肝、护肝、健脾胃、舒筋骨、除风疾之独特风格。

“颐生酒”举世无双独特的酿造工艺,铸就了“颐生酒”辉煌的历史与价值。早在1904年获得日本大阪万国博览会奖状,1906年获意大利世博会金质奖,比“五粮液”1915年获世博会金奖早9年,是中国酒类第一块世博会金奖。上海申博会期间,对外宣传的唯有二块国际金字牌,其一就是“颐生酒”世博会国际金奖,为2002月12月3日上海申博会成功添上了金光闪闪的色彩,“颐生茵陈酒”还先后获得“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等多种奖项。时任中国工商联副主席张绪武先生品了颐生酒后,欣然提词:“颐生名酒,益寿新香”。

颐生酒独特的工艺酿造理念、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价值,一定为中国酒文化事业的发展添上浓重绚丽的一笔。
毛泽东主席说:“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我们不要忘记四个人……,轻纺工业不要忘记张謇。”张謇一生为民着想,为民操劳,实是中国“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提出者与尝试者。他的一些思想及做法于今天仍有着现实意义和作用。
1853年(咸丰三年),张謇出生于江苏海门常乐镇。他自幼聪颖,三岁能背《十字文》。十二岁时,塾师出上联:“人骑白马门前去”,张謇当即对曰:“我踏金鳌海上来”,对仗工整,不同凡响,一时传为佳话。

张謇十五岁开始进入科举试场。

张謇二十一岁时,应江宁发审局孙云锦之邀,任发审局书记,结识了许多有声望的师友,并初展才能。二十三岁入淮军吴长庆幕府,任机要文书。客幕期间,当朝尚书翁同龢对张謇品格与才识有所闻,致函吴长庆时,常附笔问候张謇。后建立师生关系。

1894年(光绪二十年),清朝政府特设“恩科”会试。张謇遵从父命,赴京赶考,殿试中一甲第一名状元。光绪帝在太和殿亲授翰林院修撰。这一年,适逢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翰林院三十五人上疏《请罪李鸿章公折》,张謇单独上《推原祸始防患未来请去北洋折》,责李鸿章“战不备、败和局”,主和误国。

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准许外商在中国内地设厂,激起张謇极大的愤怒和忧虑:“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售我,无异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阿赖?”张謇认为,必须发展民族工业以抵制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在湖广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他筹办了我国最早的纱厂之一“大生纱厂”,从此开始了他“实业救国”的实践。张謇充分认识到“夫立国由于人才,人才出于立学”。在发展实业取得一定资产的基础上,又大力创办教育事业,开始形成他“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父教育而母实业”的主导思想.他以南通为基地,以地方自治的形式展开系统的设想与实践,并希望推广到江苏乃至全国。

1903年,张謇应日本政府驻江宁(今南京)领事天野的邀请参观日本第五次国内劝业博览会,并对日本工农业与教育进行了70多天实地考察,收获甚丰。另一方面,日本之行促进了他对立宪的积极态度。回国后,他公开赞成君主立宪并正式投入立宪运动。

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张謇顺应历史潮流,实现了一生中最大的转变,毅然由推崇立宪转向拥护共和。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成立,任命张謇为实业部长。

1913年,张謇为实现他思谋已久的强国安民的方针政策以及他梦寐以求的“棉铁主义”,就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水利局总裁。两年期间,张謇主持全国农林、工商政务,编订颁布有关工商矿业、农林水利、渔牧业、度量衡、银行证券、引用外资等法规条例20余个,对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1915年,袁世凯称帝阴谋渐露,张謇愤而辞职,返回南通.从此他倾注全部精力进行办实业、办教育、办社会文化慈善事业、推行地方自治的实践。

1916年,张謇被推为中国银行股东联合会会长,1918年,“主张国际税法平等会”在沪成立,张謇被推为会长。1920年,张謇被推为中国矿学会及中国工程师学会会长,并为中国科学社筹谋社址。1921年,他被推为远东运动会名誉会长。1922年被推为交通 银行总理。

1926年8月24日,张謇因病逝世,葬于南通市南郊。墓上不铭不志,只在墓门自拟联语:“即此粗完一生事,会须身伴五山灵。”

张謇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他有着宏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性格,终生抱定“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爱国热忱。实业是张謇一生事业的主体,以“大生纱厂”为中心,先后创办了通海垦牧公司、大达轮船公司、复新面粉公司,资生铁冶公司、淮海实业银行等企业,并投资江苏省铁路公司、大达轮船公司、大达内河轮船公司、镇江大照电灯厂等企业。张謇为我国近代实业贡献了毕生精力。在发展教育与其他事业方面,他先后创办了通州师范学校、农业学校、纺织学校、南通博物苑、女红传习所、医院、图书馆等。尽管晚年实业受挫,但他仍然继续扶持南通教育事业的发展。他的教育思想与办学实践,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张謇尊重科学,爱护人才,扶植新建学术社团,提倡科学应该为社会经济服务的正确方针、与许多科学家建立了友谊。把戏剧改革与社会改良联系起来,也是张謇的高见卓识。他创建了传工学社及更俗剧场,与梅兰芳、欧阳予倩的交往更是实业家与艺术家联手的一段佳话。

胡适先生说:张季直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

张謇一生为民着想,为民操劳,实是中国“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提出者与尝试者。他的一些思想及做法于今天仍有着现实意义和作用。

回答2:

胡适这样评价张謇:“张季直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丁文江在张謇追悼会上演说时曾指出:数年前余在美时,美前总统罗斯福死后,凡反对之者,无不交口称誉。今张先生死,平日不赞成他的人,亦无不同声交誉”张謇在民国时期有着较高的声誉,这与他在中国实业、教育等方面的突出成就是分不开的。直至50年代,毛主席在与人大副委员长黄炎培、陈叔通等人谈及民族工业发展时说,“……(中国)最早有民族轻工业,不要忘记南通的张謇”。当代学者章开沅先生也指出:“在中国近代史上,我们很难发现另外一个人在另外一个县办成这么多事业,产生这么深远的影响。”由于张謇在南通的特殊地位,他的名字与南通已紧紧联系在一起。
http://blog.daqi.com/article/8363.html

回答3:

(2018·恩施)“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这是对清末状元张謇的评价,他的“兴国之梦”是实业救国。

回答4:

本视频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回答5:

很少有人简单地把张謇称为“商人”,他似官而非官,似商而非商,既无大权,也无巨富,但政治和社会声望极高,所以被称为“绅商”。用今天的视角来看,他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理想主义色彩的职业经理人兼公益家。
毛泽东主席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轻工业不能忘记海门的张謇”。
当代学者章开沅先生也指出:“在中国近代史上,我们很难发现另外一个人在另外一个县办成这么多事业,产生这么深远的影响。”由于张謇在南通的特殊地位,他的名字与南通已经紧紧联系在一起。
胡适认为他在建设南通的过程中“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影响及全国”。胡适这样评价张謇:张季直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
丁文江在张謇追悼会上演说时曾指出:数年前余在美时,
美前总统罗斯福死后,凡反对之者,无不交口称誉。今张先生死,平日不赞成他的人,亦无不同声交誉”张謇在民国时期有着较高的声誉,这与他在中国实业、教育等方面的突出成就是分不开的。

张謇[jiǎn](1853年7月1日~1926年8月24日),字季直,号啬庵,汉族,祖籍江苏常熟,生于江苏省海门市长乐镇(今海门市常乐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上海海洋大学创始人。
张謇创办中国第一所纺织专业学校,开中国纺织高等教育之先河;首次建立棉纺织原料供应基地,进行棉花改良和推广种植工作;以家乡为基地,努力进行发展近代纺织工业的实践,为中国民族纺织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2015年4月18日,以我国近代著名状元实业家、教育家、上海海洋大学创始人张謇命名的万米级载人深渊器科考母船“张謇”号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