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等枭雄争夺一世,最终结局令人侧目,司马懿所引领的司马家族成了最后的赢家。
司马懿心机深沉,韬略过人,他的独门绝技是2个字:隐忍。他熬过了雄才大略的曹操,熬过了帝王之术高明的曹丕,又熬过了曹睿、曹芳、曹髦三代皇帝,最终熬出了个司马江山。
司马懿临死前把大儿司马师子和二儿子司马昭叫到床前,留下遗言:敛以时服,不树不坟,不设明器。
司马懿为什么会留这样的遗言,三个字:防盗墓。
司马懿最开始追随的主子是魏王曹操。曹操雄才大略,但也是盗墓高手,他曾盗掘汉梁王墓,据说得金百万,一下子解决了军队缺资金的燃眉之急。而曹操临死时为了防止别人打他墓中的宝贝主意,也为了自己身后安定,于是绞尽脑汁想出了四门出殡,八方分散开来埋了72个假坟计谋。这就是曹操的“72”疑冢之计。
计策虽好,但有个弊端,假如尽掘72疑冢,不是同样能找到曹操埋的地方吗?其实奸诈的曹操所布置的72疑冢里根本没有他的真身,实际在出殡的同时,早就遗计儿子埋到了一个无人知道的地方了。
无独有偶,司马懿和蜀国丞相诸葛亮斗了一辈子,结果54岁的诸葛亮病死五丈原时,立下了“抬棺南走,绳断下葬”的遗言。后来,砍断杠绳匆匆下葬,然后回去领。事后刘禅觉得事情不对,新的棺绳怎么一、两天就断了呢?
经过审问,四个壮汉如实招供了,很震怒,处死了他们。等刘禅平静后,一想坏了,忘记问四个人把丞相到底埋在哪里了。后悔也来不及了,从此后诸葛亮到底埋在哪里无人知道,到现在都找不到真身的埋葬地。
盗墓大贼曹操害怕别人盗他的墓而采用了“72”疑冢之计。诸葛亮为了防盗墓而采取了“抬棺南走,绳断下葬”奇策,效果都非常好。
司马懿一方面担心生前树敌太多,死后自己的墓被人所盗,另一方面,他也不甘落后,想在“身后事”这件事和诸葛亮再叫板,于是立下了“不树不坟”的遗言。
《晋书》中记载:九月庚申,葬于河阴,谥曰文贞,后改谥文宣。先是,预作终制,于首阳山为土藏,不坟不树;作顾命三篇,敛以时服,不设明器,后终者不得合葬。
事后,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二人遵照司马懿遗嘱,“不树不坟”埋葬了他,并且用毒酒毒死了所有下葬的士兵,因此,其墓址外人也就没有人知道了。
光阴似箭,千百年悠乎而过。一千七百多年后,也就是2010年6月的一天,河南偃师市南蔡庄一老农在首阳山上开荒,一锄头下去他刨出了五六枚钱币,之后随着刨入的加深,里面竟然有一座古墓。
根据埋在土里的墓碑上的记载,以及墓里出土的文物,专家学者们研究后,得出结论:这就是司马懿的墓。
司马懿生前隐藏得深,死后埋得更深,千年来他的墓一直没有人打扰,不想他的墓葬之谜却被一位老农无意破解了。
消息传出,引起轩然大波,于是一些人笑称,司马懿终究还是输给了诸葛亮。
因为到发现司马懿墓时,诸葛亮的真身埋葬的地方依然是个谜。司马懿始终没斗过诸葛亮,他永远想不到。
诸葛亮和司马懿是不同风格的,军事家在三国时期,诸葛亮更强一步,但是司马懿在统筹全局和战略布置方面比诸葛亮更强。
诸葛亮更厉害,司马懿还没有能力帮助一个一无所有的人三分天下。
我觉得如果他们俩非要比出个高低的话,从大局来看,司马懿更厉害。诸葛亮算是一个实干家,他确实有过人的才干,也更有名气,但是司马懿不显山不露水却最终收获了江山,无论是谋略、才干还是识人用人方面,或者是眼见胸襟甚至是运气,都略胜诸葛亮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