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数学课本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依据。
1.课前预习课本。指导预习时,要有明确要求,要有预习的范围,提出必要的思考题或实验作业,要检查预习情况。这样才能使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预习,收到效果。
2.课上阅读课本。课堂上一是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把所看、读、思、练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对那些概念性较强、推理过程比较复杂的教材,可重点讲授,再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掌握阅读课本的方法。
3.课后温习课本。即每节新课结束之后、布置作业之前要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自学课本,以利于消化所学的知识,养成先阅读课本、后做作业的习惯,有助于加深理解教材,提高作业的质量。
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学生进行数学的计算和解题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认真审题,就是要求学生在数学计算及解题前,对所解答的计算题及应用题进行仔细地、认真地、反复地、周密地观察和分析思考。
应用题的审题,目的在于了解题意,搞清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和问题,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审题并不是单纯地对题目进行感知,而是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思考,经过联想,回忆起解决当前课题所需要的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审题时要注意使学生弄清难理解及易混淆的问题,特别是关键词语的确切含义,为学生分析数量关系、顺利解题扫除障碍。计算题的审题,特别是对四则混合式题的审题,首先要弄清原题的数字和符号,千万不要抄错。其次要弄清运算顺序,最后看能不能利用定律、性质来进行简算。
三、培养学生分析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数学教学中,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思考解题的途径和方法,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并与同学交流的习惯。切忌让学生养成拿到一个应用题不分析、不思考,急于列算式的不良习惯。为此,教师一要防止读题后立即问解法,不给学生留有分析思考的时间;二要防止提示过多,把应用题变成算式题,失去应用意义;三要逐步把分析、思考的方法教给学生。
四、培养学生检査验算的习惯
拿应用题来说,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教给学生检验答案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仔细检验的习惯,提高解题的准确性。(1)检验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2)检验列式是否正确、合理。在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综合算式后,还要求检查综合列式是否符合算理。(3)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