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不离七、棺不离八、桌不离九”分别是指:妻子不离开,家庭和美;升官发财以及具有良好的待客之道。
其实不仅仅是农村有这些寓意,古代中国就有很多的寓意,这些寓意其实谈不上封建迷信,而且勤劳的中华民族儿女对于美好生活的一种寄托和向往,就像春节贴春联防止“邪怪”入侵的美好期盼一样。
“七不离床”也可谐音“妻不离床”,即在尺寸尾数上离不开七,比如三尺七寸七、四尺三寸五七等。这个寓意可以保证家中的夫妻和睦,生活幸福,尤其是结婚时候的婚床,制作的尺寸把握就会更加严格。农村现在也注重这些好寓意,都是图个好吉利,大多木匠都会了解这些小细节,反而是一些当代的年轻人不再注重这些了。
“棺不离八”,一方面是指给别人打棺材,不论所放之人高矮胖瘦、身份高低,就必须正正好好好八尺长度,不多不少;另一方面“八“”六”这两个数可以说是最受中国人喜欢的两个数字了,不仅是寓意好,而且叫出来也响亮。把“八”和“棺”联系起来,谐音不就是“升官发财,一路发发发”,说出来就绝对是个好兆头。
“桌不离九”是规定同时坐下的两个人之间的距离要大于九十厘米,一方面是因为成年人的肩宽大约在45厘米左右,防止相撞,另一方面这种宽度可以保证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是合适的,有益于相处的适应感受,防止尴尬。
这些寓意不要过度相信就不会造成多大的社会伤害,有时还会增加生活的新鲜趣味。
古人讲:“床不离七、棺不离八、桌不离九”,老祖宗的话很有道理
“床不离七”的谐音是“床不离妻”,有夫妻同床偕老之意。为“八”和“发”谐音,“棺”和“官”谐音,寄托了人们希望祖先保佑自己升官发财的美好愿望。“桌不离九”是为了同时坐下两个人,都是要大于九十厘米的。
这个没有太多的寓意,都是一些封建的迷信思想在作怪。
这句话中的七就是指妻子,八就是指发,九就是指九十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