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理健康?

2024-11-17 11:59:2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
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心理健康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尤其是幼年时期的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发展影响甚大。
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能良好地处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情况。

回答2:

心理健康也称为精神卫生,是指心理幸福安宁的状态,或指没有精神疾病的状态。是指"一个情绪及行为调整都运作相当良好的人,当时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回答3: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不是指绝对的十全十美的状态。心理健康包括一切旨在改进及维持上述状态的措施,诸如精神疾病的康复,精神病的预防,减轻充满冲突的世界带来的精神压力,以及使人处于能按其身心潜能进行活动的健康水平等。而在我国的一些心理学著作中,认为心理健康是以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以及自我内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功能。因而,对心理健康一词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理解:

(一)没有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又称精神疾病,是心理活动的异常表现。没有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因为心理疾病状态下人无法正常地发挥心理活动的功能,对日常生活和工作有明显的影响,心理疾病无疑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二)对不良心理活动能够及时而有效地调节

人生活在复杂的社会中,矛盾冲突、压力打击随处可见,没有人能够事事顺心,时时愉快,在各种生活事件中产生消极心理是在所难免的。心理健康的人并不是永远都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下,他在生活中也有烦恼,也有痛苦,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困扰。出现这些问题时,心理健康的人能及时发现,并能采取合适的方法和手段调节心理活动,使之尽快恢复到正常的活动状态中。在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中,能够很好地调整心态是保持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要求。

(三)保持积极、平稳的心理状态

使心理活动正常地发挥功能,在社会生活中充分发挥身心潜能,这是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它包括在各种社会条件下保持平稳、正常的心理状态,不论顺境还是逆境,不论成功还是失败,不论自己处于社会的哪一个位置,心理健康的人都尽可能地做到心平气和、愉快满意地对待现实,较少产生心理困惑。另外,这种理想状态还包括对社会的良好适应能力,比如能够胜任工作和学习,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一定的事业成就与社会认可,能与周围各种人保持融洽的人际关系,勇于承担责任,善于解决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等等。

回答4: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生活适应良好的状态,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这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心理疾病包括各种心理与行为异常的情形,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兴趣状态,能够维持自己的心理健康,主动减少问题行为和解决心理困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对自身认知的变化,人们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逐渐体现。在现代社会中,健康不止不仅仅指生理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三者的和谐统一构成了健康的基础,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动态,不同年龄,不同社会,文化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标准,健康的重要性,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现代化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健康的概念也不断在发生变化。

过去人们对健康的理解强调是身体没有缺陷和疾病,其实大部分人会认为身体没有病就是健康,但是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精神界的认识,逐渐加深了人类对健康的认识,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时,在现当中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日志完善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1977年,恩格尔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著名的论文,在该论文中他提出了一个基本的假设,健康和疾病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及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这立即在医学和健康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到日游单纯生物医学模式转向了当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与此相一致。1989年who又将健康的定义修改为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缺陷和疾病。而是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还提出了健康的十条标准,第一,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的担任日常工作和生活,而不感到疲惫和紧张,第二,态度积极,勇于承担责任,无论事情大小都不挑剔,第三,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第四,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应变能力强,第五,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第六,身体匀称的意识,头肩臂的位置协调。其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观察,掩脸不目低吧,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牙齿和牙龈颜色正常。第九,头发有光泽,无头屑第十。肌肉有皮肤弹性,走路协调轻松。可以这样说,在当今疾病多发的时代,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非常重要的,不健康心理也会使身体变得不健康。

回答5:

现代社会的生活工作节奏日益加快,很多人都感到心理不堪重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才能迎接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挑战,那么怎么才能算是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要求内外兼顾,对外,要人际关系良好,行为符合规范。对内,基本需要获得满足,心理机能正常。行为符合外界的规范,又能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才是心理健康人的特征。
心理健康说到底是一种人生态度。心理健康的人,以积极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周围事物。这种人富有利他精神,能在付出、伸展自己的过程中增强自我价值感。这种人追求高尚的生活目标,但他又没有作“完人”、“超人”等超载其自身能力的念头。所以,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有目标,但目标不要太完美,既要积极进取,又要正视客观现实,有一定程序弹性的道德准则。而缺乏道德观念与坚持“超道德”观念正是人格异常者与神经症患者常见的特征。
另外,心理健康并不是心理平衡。心理健康并非平衡与适应状态,而是处于两极的中间位置。通常人们把适应理解成对周围环境的顺从,把平衡理解为内心无冲突,但这并不是心理健康,那么一个满足现状,没有追求,不思进取的人,内心就很平衡,因为他不会有挫折感,也没有冲突,他健康不健康?如果说“适应”就是健康,那么现在社会上有的人见人说人话,逢鬼说鬼话,左右逢源,上下计好,这种人算不算健康?其实,上述两种人也未必快乐,其心理也未必正常。
一般把清除过度的紧张不安而达到内部平衡状态称作“消极的”或“低层次”的心理健康,而应该提倡的是“积极的”或“高层次”的心理健康。这种状态意味着总有高尚的目标追求,能发展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从事具有社会价值的创造,追求高层次需要的满足,寻求生活的充实。它的实质就是老有追求,始终是一个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