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卅”分别表示“二十”、“三十”,那“四十”、“五十”等分别用什么汉字表示?

2024-12-17 02:04:05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四十为卌、五十为圩。 

一、卌 [xì]

1、象形字,带刻度的棍,表示十,并联形,意为四十。

2、指插粪耙。

二、圩
[wéi]
1、形声。从土,于声。本义:低洼区防水护田的土堤。

2、围绕村落四周的障碍物,也作“围子” 。

3、凹,中央低而四周高 。
[xū]

1、意为五十,如:圩一(五十一)。

2、湘、赣、闽、粤等地区的农村集市(古书中作“虚”) 。

扩展资料

六十为圆、七十为进、八十为枯、九十为枠、百为二圩、二百为皕。

一、进

1、向前或向上移动、发展,与“退”相对。

2、 跟“出"相对。

3、吃,喝。如:进食。

4、奉上,呈上。如:进言。

5、意为七十。

二、枯

1、在古代,枯表示数字“八十”。

2、“木”与“古”联合起来表示“古老的树木”。本义:年久的树木。

3、指失去水分,水全没有了。

4、没趣味,无生趣。

回答2:

二十是廿,三十是卅,四十是卌,五十是圩。

卌,读音是xì,多意字。意为四十;指插粪耙。

圩,是汉语词汇 ,汉语拼音为wéi,指的是中国江淮低洼地区周围防水的堤。当圩读xū时,指的是中国湘、赣、闽、粤等地区称集市。

组词有圩堤、瓦圩、圩垸、圩日、圩镇、圩场、圩市、圩户、圩顶、圩防。

扩展资料:

词语解析:

一、圩堤[wéi dī]  

意指围垦沙洲、滩地的堤埝。

二、瓦圩[wǎ xū]  

意思是古代用土烧制的酒器。

三、圩垸[wéi yuàn]  

沿江、滨湖低地四周有圩堤围护,内有灌排系统的农业区。在长江下游叫做“圩”,中游叫做“垸”,统称“圩垸”。若干个圩垸连成一片,叫做圩区或圩垸地区。

四、圩日[xū rì]  

根据西南地区周围约成规定,一般是三日一圩,是“一四七”圩、“二五八”圩、“三六九”圩,也有的是五天为一轮,依农历而定,分为逢“一六”圩、“二七”圩、“三八”圩、“四九”圩和“五十”圩。

五、圩镇[xū zhèn]  

是指集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圩

回答3:

初、十、廿(niàn)、卅(sà)、卌(xì)等是古汉语中有关数字的并写形式.
其中“卌”表示“四十”.至于50、60等有无并体字没有确切记载.估计是用不上吧.
另外:二百字为皕(bì)

一十 十
二十 廿
三十 卅
四十 卌
五十 圩
六十 圆
七十 进
八十 枯
九十 无
一百 百
二百 皕
四百 皕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