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抑郁患者仇视自己的父母

2024-11-14 09:58:5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抑郁患者仇视自己的父母,是病情不稳定的表现,抑郁障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

临床可见心境低落和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

听取医生建议,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配合药物治疗,多参加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多和家人进行沟通,转移注意力。


扩展资料:

有人对抑郁症患者追踪10年的研究发现,有75%~80%的患者多次复发,故抑郁症患者需要进行预防性治疗。发作3次以上应长期治疗,甚至终身服药。维持治疗药物的剂量多数学者认为应与治疗剂量相同,还应定期门诊随访观察。

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系统对预防本病复发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尽可能解除或减轻患者过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帮助患者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及问题,提高患者应对能力,并积极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以防复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抑郁症

回答2:

有人对抑郁症患者追踪10年的研究发现,有75%~80%的患者多次复发,故抑郁症患者需要进行预防性治疗。发作3次以上应长期治疗,甚至终身服药。维持治疗药物的剂量多数学者认为应与治疗剂量相同,还应定期门诊随访观察。

特别责备父母,觉得父母从来都不是爱我的,而是带有条件爱我的,希望我能出人头地才去爱我的。

当这种责备不断强化的时候,就变成了:恨,然后又不断强化恨,最后变成了惩罚父母:与父母断绝联系,或者通过自我攻击来惩罚父母。

实现不了父母的期望,我们开始自责、内疚。因为父母还有很多亲戚、很多朋友都在和父母比较,我也感受到父母也不认输,他们只想第一,我应该为父母争光的,让他们脸上有光的。

我们也想变成他们期望的孩子,他们理想中的好儿女:事业有成,光耀门楣。因为我们只有变成他们想要的样子,他们才会爱我们。所以,潜意识其实还是我们想获得父母的爱。

当回到过去和回到未来都无法做到时,我们个人没有任何力量,于是向外求助。向外求助的第一步肯定是自己最亲的人:父母。

责备和激将法导致了我们的愤怒,愤怒不断强化便转变成恨。他们的焦虑则导致了我们内疚、自责,内疚自责强化的结果就是恨自己,最后开始攻击自己。

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系统对预防本病复发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尽可能解除或减轻患者过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帮助患者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及问题,提高患者应对能力,并积极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以防复发。

父母是很难了解抑郁症的(特别是我们父母已经50多岁以上时),因为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新的知识。要知道这个社会除了真正得过抑郁症的人之外,不了解抑郁症的人非常多,更何况我们的父母?就连我们自己也无法跟他们描述清楚。

回答3:

我以一个重度抑郁症患者,从战胜抑郁到不断复发到稳定,来回答下,患者在抑郁时的内心状态,希望大家能对他们多一些包容,谢谢大家。

抑郁时,我们为什么恨父母?

某天,朋友圈看到一篇很热门的文章:《徐凯文:父母真的皆”祸害“吗?》,是的,抑郁过的人大概都知道,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心理伤痕,大概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家庭,尤其是亲子关系爱恨交加。

抑郁时,很多人都会怨恨原生家庭,其实恨背后也是深深的爱。那么这种爱恨交织在抑郁时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与父母关系的冲突

抑郁时,我们为什么恨父母?

恨之越深,是因为爱之越切而不可得。

01 童年带来的影响

冲突一方面来自恨父母把我培养成这样的性格,导致了抑郁;

责备父母无意识地给了很多枷锁,需要我出人头地,给了我沉重的压力;

恨父母从来不是真的爱我......

所以,抑郁那会,每次听到“常回家看看......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时,我觉得是种讽刺。

特别责备父母,觉得父母从来都不是爱我的,而是带有条件爱我的,希望我能出人头地才去爱我的。


当这种责备不断强化的时候,就变成了:恨,然后又不断强化恨,最后变成了惩罚父母:与父母断绝联系,或者通过自我攻击来惩罚父母。



02 实现不了父母的理想

实现不了父母的期望,我们开始自责、内疚。因为父母还有很多亲戚、很多朋友都在和父母比较,我也感受到父母也不认输,他们只想第一,我应该为父母争光的,让他们脸上有光的。

我们也想变成他们期望的孩子,他们理想中的好儿女:事业有成,光耀门楣。因为我们只有变成他们想要的样子,他们才会爱我们。所以,潜意识其实还是我们想获得父母的爱。

我在朋友圈写道:“中华民族是一个重孝的民族,中国人最大的问题不是不孝,而是在孝的同时,却又被孝所束缚。”

所以,当我不能成为他们想要的那个优秀的孩子(其实已经做到了能做到的,只是因为对自己要求太高且不符合实际而目标受挫),不能实现父母的期望,特别是这个时候我还抑郁了。

我开始内疚、自责,然后不断暗示自己:我怎么这么没用?就越来越强化这种情绪,演变成:恨自己;然后继续强化,最后变成越来越恨,越来越不能接受自己,然后开始了:自我攻击。



03 父母无法理解我们

当回到过去和回到未来都无法做到时,我们个人没有任何力量,于是向外求助。向外求助的第一步肯定是自己最亲的人:父母。

当求助于父母时,因为父母对抑郁症的不了解,他们不知道我们的内心已经崩溃。

要么责备我们,觉得我们无事找事,觉得我们想多了......

要么当父母看到我们意志力的瘫痪,丧失任何行为时,觉得我们是懒惰,开始不断地用他们所谓的激将法来刺激我们......

再或者,父母很心疼我们,于是开始也被带入这种情绪,他们开始着急,焦虑。

责备和激将法导致了我们的愤怒,愤怒不断强化便转变成恨。他们的焦虑则导致了我们内疚、自责,内疚自责强化的结果就是恨自己,最后开始攻击自己。

所以,我们看到,恨中夹杂爱,爱中夹杂恨。


我是如何处理与父母关系的冲突的?

抑郁时,我们为什么恨父母?

放下恨,生活会更轻松;学会爱,生活会更快乐。

我也差不多是在接受现实之后才去处理这个冲突的。处理的办法就是:理解父母、原谅自己、原谅父母。

01 理解父母

要做到明白为什么父母会对我们这样那样,为什么父母潜意识灌输了那么多价值观念给我们?其实回答这个问题,要追溯到父母的原生家庭,父母当时所在的社会背景,他们所面临的挫折和社会的压力。

比如我的家庭,我父母对我一方面是溺爱,一方面父亲容易焦虑,所以我小时候感觉到的环境是压抑和不安全的。但慢慢学会去理解父亲之后会发现,其实父亲小时候也缺爱,因为奶奶在他9岁时就去世了,所以父亲才会这样。

父母是很难了解抑郁症的(特别是我们父母已经50多岁以上时),因为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新的知识。要知道这个社会除了真正得过抑郁症的人之外,不了解抑郁症的人非常多,更何况我们的父母?就连我们自己也无法跟他们描述清楚。



02 与父母沟通,并原谅自己

通过直接的或间接的方式跟父母沟通,告诉父母我做不到他们想要的样子(那不合理),而且那也并非我真正想要的。

我曾经有过多次和父母的沟通。

我跟父母说过:

"我不想再跟别人比较了,也希望他们不要和别人比较了。花费物力、精力,做了很多给他人看到的面子的东西,而自己过得很累很累......."

"为了他人的认可而活着失去了自我,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非常的痛苦......"

"其实我们相比很多人来说过得都算很好了,但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做到比每个亲戚都好。"

“创业不成,安安分分地工作,收入其实比起很多人来都是不错的。”


“”我没办法像那些很有钱的亲戚那样吃苦,我也扛不了那么大的压力,我就是一个女人,所以我也比不了某些亲戚”;

“我不想那么辛苦的工作,我其实希望工作之外还有时间发展自己的业务爱好,比如读书、美食,而非工作就是全部......”

也许,到了父母这年龄,这种习惯,这种根植于他们内心的价值观,我们根本改变不了,但我说出了我内心想要的以及不想要的。同时,我也告诉自己:这一次,我要为自己而活。


然后,我们要做的就是原谅自己。其实每个人都是孝顺的,但是孝顺或者爱他人,需要建立在学会爱自己之后、在过好自己生活的基础之上。

从现在起,抛弃你所有的内疚和自责,因为无需内疚和自责,我们并没有错。



03 原谅父母,学会爱

其实,我也恨过父母很长时间。

这种恨:

第一,觉得父母不是真的爱我,我的存在只是为了满足他们的虚荣心。

第二,这种恨其实还是来自于自己:因为父母对我们的期望,而我们为了获得他们的爱,也给自己制定了不切实际的期望,或者要求太高,却达不到。然后导致无法接纳自我,把这种对自我的恨投射给了父母。

对于第二种,接纳自我就可以了。具体请参考我之前写的文章《成长篇:认清自己,找到自己想要的》、《我是如何做到不在意他人看法的?》。

对于第一种,如果沟通不了,那就放下吧。能做到:不恨父母,也不被他们影响就够了。



感谢抑郁,让我收获很多

其实从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也能总结很多亲子教育过程中对后代身心发展不好的经验、教训,从而学会以一种更好的方式去和我们自己的后代相处,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我就经常和伦伦谈起宝宝出生后,我们的教育观:

不和伦伦吵架,一定要让宝宝看到、感受到我们之间夫妻之间很和睦,很幸福,让ta学会爱,学会付出,学会合作(所以从备孕到现在我们真的没吵架过);

给宝宝足够的爱,让ta不会为了获得别人的爱而失去自我;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从工作或其他地方带来的情绪影响家人(现在遇到情绪问题我先自己消化,消化完了或者实在消化不了我才找伦伦),而不会像过去除了抱怨什么也不做;

我也坚决不会对宝宝说这个世界很黑暗,而是向伦伦学习,用善意的眼光看到这个世界美好的一面,让他内心充满善良和美好;

要让宝宝像伦伦一样付出后不急于要求回报、要求马上有结果,学会感恩......

这一切,与其某天后悔父母没做好,不如提前学习,当下好好做好每一件事,而不是后悔;做好了现在,自己内心一定坚信未来可以做好,那么未来也不用担忧了。

所以,不后悔过去,不担忧未来,就是安安分分地把现在的每一件事做好,而非担忧后悔,连现在都过不好。因为,现在的一切将变成未来的过去,如此,循环往复,总是担忧未来和过去,这一生都过不好。

分析自己的成长历程,真的可以总结出来很多经验、教训,对以后自己孩子的成长真的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所以,别再说: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其实我个人觉得,这是在自我设限。正因为你不断暗示自己:你做不到,思维改变行动,你也不愿意行动了。行动都没有,试问:你站在原地,结果能自动走向前方?

最后,以《徐凯文:父母真的“皆祸害”吗?》一文中的一句话结尾:

“和解和孝顺不代表肯定父母造成的伤害是正确的。和解和孝顺是因为我们已经成长到有力量去面对创伤,有力量去拥有自己美好的人生,有力量比曾经爱且伤害自己的父母更好地去表达爱。”

西西的《抑郁症,我们内心的冲突》包含以下内容(感兴趣请持续关注):

1. 如何走出“过去回不去,未来没希望“的绝境?

2. 抑郁时,为什么我们想离婚或分手?

3. 抑郁时,为什么我们害怕朋友嘲笑自己?

4、抑郁时,我们为什么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见朋友?

5、抑郁时,我们为什么不愿意出门?

回答4:

抑郁症为什么会仇视父母,其实抑郁症患者不光仇视父母,还仇视自己,所以她会有厌世、自残、觉得活着没有意义,甚至了结自己生命的想法。而且重度还是轻度抑郁症表面上是很难区分的,所以当你一旦发现自己或身边人有了抑郁症,一定要及时就医,进行药物和心理治疗。

从表面上看,有些抑郁症患者是看不出来的,我有一个同学,她有一份不错的工作,父母虽然离婚了,但妈妈是个女强人,总是把她的生活工作安排得妥妥帖帖。但她生完孩子,还是抑郁了。她说自己一度走不出来,总觉得自己做什么都做不好,总是差那么一点点。考了很多年的公务员,也没考上。家里人从来没有给她压力,但是她自己有压力,她看着身边的朋友同学都过得挺好,不免伤感抑郁。恨父亲抛弃她和妈妈,恨妈妈她的什么事情都要管,让她变得没有自理能力,像个废人。
她这种还是轻度的,妈妈一如既往地为她付出,孩子慢慢长大懂事,也会缓解她一部分的压力,轻度的抑郁症早期及时干预,完全有恢复的可能,只要不刺激她,也不怎么会复发。但有些重度的抑郁症,非常地难治疗。几乎是不大可能治好的。

我们去采访的时候遇到过一个患抑郁症20多年的老奶奶,她非常的怕生,她的眼睛看起来特别惊恐。她每天坐在阳台上,一动不动地能坐好几个小时,你以为她在发呆,其实这是她的常态。她跟家里人几乎不交流,问她要吃苹果吗?她会说吃或者不吃,她已经讲不出一句完整的话了,只能说一两个字。头发长了,她也不愿意到理发店去剪头发,于是她的老伴给她买来婴儿理发刀,自己帮她剪。
她每天吃药,但她的状态一直这样,老伴说只要不再加重就好了,他每天陪着她,寸步不离。他们俩住在养老院,有一次老爷爷回家拿换季的衣服,她找不到他了,像个孩子一样哭,后来扶着栏杆要跳楼,把护理人员都吓坏了。这种抑郁症已经是旷日持久,无药可救了, 你只能什么事情都随着她,给她足够的爱,足够的关怀,或许她已经麻木地感受不到了。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现在的人呢因为压力大等各方面的原因,开始抑郁的人越来越多,在学生中也特别常见,因为父母老师甚至自己给自己过高的期望和压力,把自己压垮了。我认识一个哥哥,是浙大的研究生,当他保研的时候,家里人特别高兴,又请亲戚朋友吃饭庆祝一番。从小到大,他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成绩好,听话懂事,但后来因为研究生论文一直过不了,找工作又受挫,他就抑郁了,觉得自己突然什么都不行了,他受挫了。当得知他抑郁后,父母就把他接回了家,这一回家,大半年过去了,他连房门都不愿意出了,他不仅抑郁,还自闭了,父母到处求医,干着急,却又不能给他更多的压力,不知如何是好?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一类人特别容易抑郁,就是家庭生活不幸福,明知道丈夫出轨,却连离婚的勇气都没有的女人。我小时候见过村里一个女的,大概40多岁,有点胖,丈夫英俊潇洒、风流倜傥,从来不工作,天天搓麻将,搓麻将的时候身边总是带着不同的女人,麻将输了,这些女人还会给他钱,甚至有时候开房的钱都是女的出的。他的老婆也知道他在外面的情况,但他们有两个女儿,她只能一直忍着,都不敢对丈夫高声说话,生怕他哪天出去以后真的不回来了。两个孩子要照顾,还要工作赚钱养家,丈夫又是这副样子,不到50岁,她就得了卵巢癌。丈夫呢因为在外面搞来搞去,沾上了不干净的病,全身溃烂,年纪轻轻也死了。

回答5:

对于较为严重的抑郁症患者,不仅仇视父母,甚至还会敌视周边所有的亲人及朋友,这也是抑郁症患者的一种病态心理的表现,主要是出于自我防御而产生的一种状态,尤其是一些抑郁症伴有精神症状的患者,在其抑郁症状发作的时候,会出现被害妄想或罪恶妄想等,这时对父母及周边的人员敌视性也就更加突出了,内心病理性的演变,让抑郁症患者感觉到所有人对他所做出的一切,那么就是帮助或支持都是带有一定目的性的,而让患者本身对其他人的警觉性提高。


抑郁症患者的心境恶劣,特别是缺乏自信,兴趣降低,出现激越,思维迟缓,常有注意力不集中等,大部分患者会有睡眠障碍和食欲降低,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悲观和绝望,自责自罪或消极厌世,甚至出现自杀行为,每当抑郁症患者的抑郁达到这一程度的时候就容易出现精神性障碍,特别是抑郁发作的时候,会出现反应性精神障碍,比如反应性抑郁,就如精神分裂症一样的症状发作,或有其他继发于躯体疾病的抑郁或是药源性抑郁的时候就容易出现妄想症状,这是抑郁症患者的仇视父母及仇视身边人员的症状,也就越发的强烈。


所以抑郁症患者在抑郁程度较为严重的情况下,从事父母是正常的病理状态,这也与抑郁症患者的认知缺失以及社会功能和家庭功能的缺失,有一定的关系,当然这些症状相对来说会出现在较为重度的抑郁症并伴有精神症状的患者身上,因此在护理重度的抑郁症患者的时候,不论是家庭成员,还是医护关系,都要与患者逐步建立相互信任的互换关系,并与患者讨论并接纳其抑郁体验,并且创造理解和同情性的气氛,同时要鼓励患者诉说自己感受的痛苦和想法,对于病情严重思维迟缓的患者,有耐心地运用治疗性沟通技巧,鼓励患者表达他的思想情感,专心倾听,允许患者哭泣来进行宣泄,更要注意并尊重患者的个人隐私权。


对于重度抑郁症伴有精神症状的患者亲情是取代不了信任的,所以相互重新建立信任度是至关重要的,一定要鼓励有幻觉,妄想的患者说出异常的感觉和思想以及所致恶劣情绪的感受,并与患者共同讨论应对方式,倾听时应对每一诉说做适当限制,支持其合理的应对机制,千万不要对患者自行采取的防卫进行辩论和教育,以防止其情绪恶劣化。一般情况下,抑郁症患者仇视亲人或者父母的程度,会随着病情的严重程度而不断的变化,病情严重或抑郁症状发作的时候,敌视的心理就比较严重,反之就比较轻。而作为亲人或者父母,一定要理解和接纳患者的这种心理,当患者的病情有了好转,敌视父母的心理也会相对有所缓解或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