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工智能的区别:
1、人工智能无法实现与人脑情感、意志、心态、情绪、经验等方面的自然交互。本质上,人工智能仅仅是物质世界范畴的概念,无法跨越到意识领域。
2、人脑的左右半球有着不同分工:左半脑擅长分析、逻辑、演绎、推理等理性抽象思维;右半脑擅长直觉、情感、艺术、灵感等感性形象思维。
迄今为止,人工智能的所有智能化表现仅仅在模仿人类左半脑的理性思维模式,而完全不具备右半脑的感性思维。“也就是说,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还很难应对具有显著人类主观意识影响的社会文化和意识领域的各类问题,而人脑却可以通过长期在复杂社会环境下的学习成长轻松应对这类问题。
3、机器不可能产生自己的情感。机器人系统能够做到部分理解场景、环境及对话内容,并根据其结果做出相应的反应或者表情。但要机器人或人工智能系统完全达到人类的水平,有自发的情感和创造性,那是很难实现的,或者说不可能实现。
扩展资料:
人工智能影响
1、人工智能对自然科学的影响。在需要使用数学计算机工具解决问题的学科,AI带来的帮助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AI反过来有助于人类最终认识自身智能的形成。
2、人工智能对经济的影响。专家系统更深入各行各业,带来巨大的宏观效益。AI也促进了计算机工业网络工业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劳务就业问题。由于AI在科技和工程中的应用,能够代替人类进行各种技术工作和脑力劳动,会造成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化。
3、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AI也为人类文化生活提供了新的模式。现有的游戏将逐步发展为更高智能的交互式文化娱乐手段,今天,游戏中的人工智能应用已经深入到各大游戏制造商的开发中。
伴随着人工智能和智能机器人的发展,不得不讨论是人工智能本身就是超前研究,需要用未来的眼光开展现代的科研,因此很可能触及伦理底线。作为科学研究可能涉及到的敏感问题,需要针对可能产生的冲突及早预防,而不是等到问题矛盾到了不可解决的时候才去想办法化解。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工智能
我在主题“用证明停机问题的方法证明人类方法无效性 ”与张江先生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争论已经到了说也说服不了谁的地步。然而,此时张江的一句话提醒了我,使我有了很大的收获。
张江先生在他的一封回信中说道:“而且,你的口气太大太大了,动不动就说自己的东西一定可以模拟人类智能。这让谁都无法接受。”这里的口气太大,可以理解为吹牛、说大话。
然而我并没有想吹牛,没有想说大话,而是真诚地认为我设计的系统可以模拟一切人类全部的智能。那么问题在哪里呢?
于是我想到了今天的这个主题“模拟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区别”。
在一般人看来,人工智能就是模拟人类的智能,它们是没有区别的。
但是在我看来它们完全不是一回事。人工智能不可能实现对人类智能完全模拟的目标。
什么是人工智能?研究人工智能的人可能用各种方法为它定义,但是我对它的定义是,那些把有点像智能的东西编程运行的,就是人工智能。对于这个定义的证明,我们也后会做。
什么是模拟人类智能?模拟人类智能是处处像人类智能的系统。
前者是有点儿像,后者是处处像。两者显然是截然不同的系统,是截然不同的思路。
我原来并没有意识到,模拟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在思路上的截然不同。因此也就没有想到,人们总会在理解“模拟人类智能”的时候,把它向人工智能的方向上联想。我也没有想到人们受人工智能思想的毒害如此之深,竟然到了“不敢想象模拟人类一切智能活动是可能的”这样一个观点。
因此我以为,在受到张江先生提醒、启发以后。首先要做的是,向人们申明,模拟人类智能,目标定位于“模拟人类一切智能”是一种不同于人工智能的思路。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人工智能把目标定位于搞出个有点像智能的东西。模拟人类智能把目标定位于模拟人类一切智能。使目标与思路的截然区别。而不是谁的口气大一些,谁的口气小一些的问题。
总不能因为你喜欢搞飞机模型,我喜欢研究宇宙飞船,就说我的口气比你大吧。目标不同,努力方向就不同,实现的方法也就会不同。这里与口气,与吹牛,与说大话无关。
小结:这一帖里,我首先是交待了模拟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是两种不同的思路、不同的研究目标。确定自己的研究目标与口气大小无关。而今与个人的爱好有关。
人工智能是相对于人的智能而言的
人工智能是思维模拟,并非人的思维本身,决不能把“机器思维”和人脑思维等同起来,认为它可以超过人脑思维是没有根据的。
前者是系统,是靠编辑的,后者是实物,靠开发的
人工智能(十七)人类的智能和机器的智识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