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内向者没有表达的愿望,他们宁愿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思考一些事、琢磨一些人,都不想与任何人分享心中的想法。久而久之,这种独立思考的习惯就形成自然,他们认为这样做没什么不好,可是总有某些时刻,他们需要开口说话,也许他们突然要做一个重要讲话,也许他们认识了一个一直仰慕的人,急切地想要和对方熟悉起来,也许他们正要参加一次面试......这时候,问题便出现了,他们发现自己无法开口,还没开口就开始紧张。
说话前的紧张程度各有不同,小紧张每个人都会有,有时候手心捏了一把汗,有时候心里直打鼓,有时候头皮发麻,甚至刚开口时会有点儿结结巴巴,这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有一些人则不同,他们不但手心捏了一把汗、额头上全是汗珠子,心跳得像是要蹦出来,一张嘴,脑子里想的东西全忘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紧张到这种程度,已经严重影响他们的交际能力,长此以往,紧张会变成害怕,害怕就会演化为自闭。
小田是个内向的男生,他从小就不爱和人交谈,就连上课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时也张口结舌,完全不知道该答什么。最初,老师认为他没有认真听课,但几次考试下来,发现这个学生成绩出色,只是太容易紧张才无法回答老师的问题。出于对好学生的宽容,老师们从此不大在课堂上提问小田。
转眼到了大学,小田根据自己的性格选择了一个研究性的专业,他以为作为一个研究者,每天只要待在实验室就行。在大学4年里,他依然不爱和人说话,一心钻研学问。直到毕业,连同班的人都没听过他说几句话,大家说他"惜言如金"。
等小田考上了研究生,麻烦来了,导师希望他能负责一个实验小组,小田想要给组员们讲解实验原理和步骤,但常常觉得词不达意,自己的想法不能很好地被其他人领会,实验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小田终于意识到"不会说话"的危害。
内向者大多不爱说话,当他们不想说话的时候,即使别人提问,他们也不愿意回答,或者敷衍地回答一个"嗯"、"啊",长久拒绝交流的结果就是想要表达的时候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一句话说出来常常觉得表达得不清楚,听的人也觉得云里雾里,为讲话的人着急,"不爱说话--不说话--说不出话--更不爱说话",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也有些内向者不是不爱说话,而是一开口就紧张,比如在聚会餐桌上,一群人高谈阔论,他们也很想加入其中,却一会儿觉得打断别人的话头不好,一会儿觉得自己的观点不够成熟,说出来会引人笑话,瞻前顾后的结果就是一说话就紧张。
生活中难免有几个"关键时刻",需要你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个时候,你就知道要紧的不是"不说话",而是"不会说话"。"不说话"的人能照样做事,"不会说话"的人却常常耽误正事,即使是内向的人,也要注意练习自己的口才和说话技巧。要一个内向的人滔滔不绝的确有困难,但至少要保证在关键时刻压得住场子,与人正常交流的时候不致一身冷汗、一脸惶恐。
我们都知道,说话不是张嘴发出声音那么简单,不然谁还会为说话紧张?那么,内向的人如何克服开始说话时的紧张感呢?
内向的人如何克服开始说话时的紧张感呢?
1.不要担心冷场
一句话说出来,得到的反应不同,有人说出一句话,就有很多人齐声呼应;有人说出一句话,得到的是其他人的反对和争辩,还有一种情况最尴尬:一句话说完,在场的人面面相觑,根本不知如何接口;或者其他人对这个话题没兴趣,没人愿意接话,干脆转移话题。
内向者最怕遇到冷场的局面,不论赞同和反对,至少有人愿意听、愿意思考,而没人反应,代表的恐怕是说话的人太没有分量,或者这句话说得太没有水平。其实,会有这些想法是你太过重视你自己的表现,太希望得到别人的注意。不要总是在意别人是否肯定你,最重要的是你本人应该参与谈话,以及从中得到的锻炼。
2.在心中不断鼓励自己
内向者刚开始练习与人交流的时候,心里难免打鼓,没说话前害怕说话,说话的时候常常觉得舌头不受控制,不是说了不该说的话,就是没说清楚想要说的话。你要不断告诉自己这不过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哪个想要成功的人不先经历百八十次失败?说话也是如此。
万事开头难,很多人因为有过一些不好的交流经验,越来越不爱说话,认为说话会出丑丢脸,这样下去只会让自己在社交场合更被动、更手足无措。不管说什么,都要鼓励自己不用太在意讲话的效果,对于初学者,"说下去"才最重要。
3.坚持把一个观点表述完整
有些内向者好不容易开口说话,常常说了一半就觉得说不下去,草草收场,"话说一半"是极其糟糕的交流习惯,会导致两种坏的结果,其一,别人没有听完整你的意思,难免断章取义,也许会对你产生偏见;其二,话说一半留一半,别人会认为你在卖关子,故意不把话说完,有卖弄的嫌疑。
即使谈话的过程艰难,如果你的一个观点已经说出口,就要坚持把它表达完整,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说话就像写文章,没有一个好的收尾,很难给人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将一个观点表达清楚、将一件事阐述明白,多试几次,你会发现你的谈话技巧有了质的飞跃,不知不觉,你已经能够熟练地表达自己,再也不会为说不出话而紧张了。
焦 虑 症 是 在 精 神 因 素 作 用 下 以 焦 虑、烦 躁 为 主 要 特 征 的 神 经 症。同 时 伴 有 明 显 的 躯 体 症 状 如 出 汗、心 悸、呼 吸 迫 促、尿 频 、运 动 不 安 。我 国 焦 虑 症 发 病 率 约 7‰,多 数 在 青 年 期 或 成 年 期 发 病,女 性 较 男 性 多 见。
(一) 病 因:常 有 心 理 或 躯 体 方 面 的 诱 因,病 前 性 格 常 具 自 卑 胆 小、对 困 难 估 计 过 分、遇 挫 折 过 于 自 责、自 信 心 不 足、 易 紧 张 焦 虑 等 特 点。
(二) 临 床 表 现:分 为 急 性 形 式 (惊 恐 发 作)与 慢 性 形 式(广 泛 性 焦 虑 ) 二 种。
惊 恐 发 作 表 现 为 强 烈 的 恐 惧,伴 有 濒 死 感 与 失 控 感, 同 时 有 植 物 神 经 功 能 障 碍,如 出 汗、面 色 苍 白、震 颤、心 跳 和 心 前 区 刺 痛、过 度 换 气,每 次 发 作 短 暂 ,一 般 不 超 过 2 小 时,发 作 间 隙 期 可 无 明 显 症 状。
广 泛 性 焦 虑 是 经 常 或 持 续 存 在 无 明 确 对 象 或 无 固 定 内 容 的 恐 惧、紧 张 不 安、惶 惶 不 安,伴 有 运 动 性 不 安,如 震 颤、肌 肉 紧 张 等;植 物 神 经 功 能 亢 进 表 现,如 心 悸、呼 吸 急 促、面 色 苍 白 、尿 急 尿 频 等。
(三) 诊 断 与 鉴 别 诊 断:诊 断 主 要 依 据:患 者 有 持 续 1 个 月 以 上 反 复 出 现 无 明 确 原 因 的 紧 张 、恐 惧 等 主 观 体 验 ;伴 有 运 动 性 不 安 、植 物 神 经 功 能 亢 进 表 现 ;不 能 以 躯 体 疾 病 解 释的 焦 虑 ;严 重 影 响 生 活 、工 作 和 学 习。 应 与 心 脏 病 、甲 状 腺 功 能 亢 进 鉴 别。 治 疗 :心 理 治 疗 有 支 持 解 释 ;松 弛 疗 法 如 生 物 反 馈 疗 法、音 乐 疗 法 、气 功 疗 法 等。药 物 治 疗:广 泛 性 焦 虑 可 应 用 苯 二 氮 卓 类 药 如 佳 静 安 定、舒 乐 安 定 等;惊 恐 障 碍 可 应 用 抗 抑 郁 药 如 "百 忧 解"、 "郁 乐 复"、 "赛 乐 特" 等。另 外,肾 上 腺 素 能 阻 断 剂 如 心 得 安 可 用 于 躯 体 性 焦 虑 症 状。
(四) 预 后:个 体 差 异 较 大。女 性,病 程 短,病 前 性 格 良 好,症 状 变 化 不 多 者,预 后 较 好;躯 体 症 状 明 显 者,预 后 较 差。 心理学家认为,紧张是一种有效的反应方式,是应付外界刺激和困难的一种准备.有了这种准备,便可产生应付瞬息万变的力量.因此紧张并不全是坏事.然而,持续的紧张状态,则能严重扰乱机体内部的平衡,并导致疾病.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自我消除紧张状态.
意见建议:
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可以从事各种娱乐活动,调节自己的生活,松弛紧张状态.如果在工作,学习中遇到难题或必须完成的紧急任务,首先应该稳住自己的情绪,不必紧张,也不要急于求成,以免乱了方寸.进而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并对困难作冷静的分析,制订出必要的应付方案.此时,还可做些松弛性的自我暗示:“事情再难,再急,也必须一步步去做,焦急紧张是无济于事的,一定能闯过难关,完成任务!”这样紧张会被驱散;而排解难题或完成任务时,成功又会成为良性刺激,使人的心理得以进一步松弛.
生活中万一遭到不幸或遇有突然的变故,往往会迅速进入强烈的紧张状态.这时松弛的妙方是保持镇静.其实,为了对付紧张情绪,人类也不断创造出各种行之有效的松弛技术,如西方的静默祈祷法,东方的印度瑜伽术,日本坐禅术和我国的气功,太极拳,以及现代的生物反馈训练技术等.
其实会有这些怯场情绪主要是因为我们还缺乏心理准备和实际训练,关于心理准备我们就不用多说了,因为我们本来就应该时刻为自己将要做的事情做好准备,现在我就说一下该如何锻炼我们克服怯场情绪:我们应该努力使自己放松下来,我们会说话紧张主要是因为我们在说话时呼吸紊乱,氧气吸入量减少,头脑这时是处于迷糊状态的,这使我们想要表达的词语不能被表达出来,在有些时候呼吸和气息是同一个意思,这样调整呼吸也就能使气息安静下来了,说话时全身处于松弛状态,静静的进行呼吸,在吐气时稍微加一点力气,这样心里就会很平稳。
微笑对于缓和全身紧张也有很好的作用,微笑能调整呼吸还能使头脑的反应灵活,话语集中,有时候我们也可以放慢语速,这样也可以缓解我们的紧张情绪!
除了以上几点我们还可以训练丰富的话题内容,它来源于我们对生活的观察与感受,这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在与别人沟通时也同时需要丰富的知识与话题说给对方听,那样对方才能感受的到你的内涵与修养!
当今世界是一个竞争激烈、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这就不可避免地给人带来许多紧张和压力。精神紧张一般分为弱的、适度的和加强的三种。人们需要适度的精神紧张,因为这是人们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但是,过度的精神紧张,却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从生理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若长期、反复地处于超生理强度的紧张状态中,就容易急躁、激动、恼怒,严重者会导致大脑神经功能紊乱,有损于身体健康。因此,要克服紧张的心理,设法把自己从紧张的情绪中解脱出来。
有效消除紧张心理,从根本上来说一是要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一个人如果十分争强好胜,事事都力求完善,事事都要争先,自然就会经常感觉到时间紧迫,匆匆忙忙(心理学家称之为“A型性格”)。而如果能够认清自己能力和精力的限制,放低对于自己的要求,凡事从长远和整体考虑,不过分在乎一时一地的得失,不过分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自然就会使心境松弛一些。二是要学会调整节奏,有劳有逸。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调整好节奏。工作学习时要思想集中,玩时要痛快。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适当安排一些文娱、体育活动。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
当一个人已经出现了紧张的情绪反应时,该怎么调适呢?对于这种情况,人们习惯上常常会劝慰当事人:“别紧张!”“有什么大不了的!”而当事人自己也通常会这栏告诫自己:“别紧张!”“有什么了不起的!”然而,十分不幸的是,这种办法几乎是行不通的,实际上这会使人感到更加不安。因为这是在和自己过不去,在给你制造更大的紧张。正如有句话所说的“情绪如潮,越堵越高。”
当紧张的情绪反应已经出现时,有效的调适方法应该是:第一,坦然面对和接受自己的紧张。你应该想到自己的紧张是正常的,很多人在某种情境下可能比你更紧张。不要与这种不安的情绪对抗,而是体验它、接受它。要训练自己象局外人一样观察你害怕的心理,注意不要陷入到里边去,不要让这种情绪完全控制住你:“如果我感到紧张,那我确实就是紧张,但是我不能因为紧张而无所作为。”此刻你甚至可以选择和你的紧张心理对话,问自己为什么这样紧张,自己所担心的可能最坏的结果可能是怎样的,这样你就做到了正视并接受这种紧张的情绪,坦然从容地应对,有条不紊地做自己的该做的事情。
第二,做一些放松身心的活动。具体做法是:①选择一个空气清新,四周安静,光线柔和,不受打扰,可活动自如的地方,取一个自我感觉比较舒适的姿势,站、坐或躺下。②活动一下身体的一些大关节和肌肉,做的时候速度要均匀缓慢,动作不需要有一定的格式,只要感到关节放开,肌肉松弛就行了。③作深呼吸,慢慢吸气然后慢慢呼出,每当呼出的时候在心中默念“放松”。④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些日常物品上。比如,看着一朵花、一点烛光或任何一件柔和美好的东西,细心观察它的细微之处。点燃一些香料,微微吸它散发的芳香。⑤闭上眼睛,着意去想象一些恬静美好的景物,如蓝色的海水、金黄色的沙滩、朵朵白云、高山流水等。⑥做一些与当前具体事项无关的自己比较喜爱的活动。比如游泳、洗热水澡、逛街购物、听音乐、看电视等。
其实我小时候也很活泼开朗,但是现在我也变得跟你一样
你是太过于敏感了,不很自信,属于内向型的女生吧,我小时候也很羞涩,后来长大工作后,变得成熟自信起来,不要着急,慢慢调整自己心态,会改变自己的!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