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越大越不愿意和父母交流?该怎么办呢?

2024-11-24 19:55:2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孩子的世界其实很简单,从小时候,爸爸妈妈几乎就是孩子的全世界了。

生养孩子就像像一场难以重来的角色扮演游戏,不能怕难而选择跳关,不能因为教错了而重新来过,孩子无法选择父母,父母也无从选择降生的家庭,每个关卡都是那样新鲜,陪着孩子长大的过程,其实爸妈也学着怎么做好爸妈这个角色。

所以当孩子第一次喝奶水,第一次学会爬行而后走路,第一次呀呀学语讲出生命中的第一个单音,爸妈也学着第一次换尿布,第一次紧握孩子细嫩的手心,第一次用孩子听得懂的方式沟通。

孩子的不断成长,也是逐步适应社会的过程,成长中孩子会逐步有自己的想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形成自己的人格,这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独立面对社会的开始;不过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问题,比如:贪玩儿,青春期叛逆,不服管教,不爱学习等,当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大部分的家长往往是这样做的:

1.我是你妈,我还能害你吗?

2.我是你爹,你就这么跟我说话?

3.你不为家里想想就顾着自己高兴,你怎么这么自私!

4.你想要什么从来都不会好好说,你说了我们还能不给你?

5.我在自己家,我想干啥就干啥!

6.家就应该有家的样子,在家也不能太不像样子!

7.我养你好几十年,我还不行进你屋了?你长大了我就不是你妈了?

8.你就是再大也是我孩子,我说话没你插嘴的份儿,你就好好听着!

9.你看看人家谁谁家的某某!

那么为什么成长中的孩子越来越不愿意与家长沟通?很显而易见了。

因为很多家长认为的“沟通”其实是“我的观点先告诉你然后按照我说的做”。他们还会觉得很奇怪,明明已经先跟你说了,够开明了,怎么还是不满意?大部分家长根本不想和孩子双向沟通,他们只要孩子单方面听话懂事就可以了。

孩子的想法得不到肯定和重视,家长的苦口婆心,大多时候只是在努力让他知道他的想法是错的,自己的想法才是对的,实际上不是在交流,而是在解释——以“为你好”为理由,用各种方法拼命向孩子解释“我为什么说你是错的,而我的想法为什么是对的,你现在是多么多么幼稚、是怎么怎么不理解我的苦心,你现在不听我的你以后会怎么怎么后悔……”那孩子肯定愈来愈抵触。

大多数家长包括老师的沟通习惯和方式,都是拼命拉住孩子、用各种方式试图去告诉他哪条路不要走、哪条路必须走,到头来,苦口婆心只能感动自己,却打动不了孩子,所以说的再多,方式看似再温和再尊重,但从根本上的思路是错的,那么沟通只会以失败告终。

那么家长们可以怎样做呢?

家长的第一原则,就是学会去体会并承认孩子的感受。让孩子知道,你能感受到他在与你交流的那一时刻的任何感受,而不是简单传达你希望他应该做出的反应。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秘诀会激发两个人内心的距离迅速拉近。

做父母的人都经历过带孩子打预防针的时刻。当怀中的孩子号啕大哭时,很多父母的第一反应就是紧紧抱住孩子反复念叨着“不疼不疼”,或者是“不哭不哭”。很少有人会设身处地地想一下,如果是你自己走路时脚踢到石块,关门时挤到手指,有个人跑过来对你说上一句“不疼”、“不哭”,你又会作何感受?会不会愤怒地回一句“不疼你试试”呢?

这个时刻的父母,应该首先肯定孩子的感受,柔声说出“刚才打针了,宝宝很疼”,片刻之后再用询问的语气说“还疼吗?要是不疼就不哭了,好不好”,通常就能引导孩子很快停止哭泣。同样的道理,当每个成年人在经历任何引起伤心、悲痛、愤怒、委屈或者欣喜、快乐、幸福、激动情绪的事件时,最希望从身边人那里获得的,不是他对于事件客观正确的判断分析,更不是他因此对你提出的希望要求,而是在那一时刻,他愿意陪你沉浸在你的感受之中。

所以,如果家长现在正苦于无法从孩子那里听到一句“真心话”,就请从此刻开始把孩子当成一个成年人来与之沟通交流,走向孩子们原本就渴望被人走进的内心。

回答2:

是因为孩子大了,希望有自己的私人空间,也不愿意和父母分享,这种情况其实可以聊一聊,站在孩子的角度多想一想。

回答3:

因为孩子大了,就有自己的主见了,所以可能就不想父母太干涉自己,就会很叛逆,所以父母最好还是好好的和孩子沟通一下。

回答4:

孩子越大,越有自己的想法,再加上年龄悬殊大,交流存在代沟,导致孩子越大越不愿意跟父母交流。父母可以了解当下年轻人的兴趣爱好,把孩子当朋友一样聊天。

回答5:

这是因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代沟比较大,而且也不会理解孩子的行为,这个时候一定要耐心的聆听孩子的心声,然后要给予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