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过十四十五,就是农历正月第十四天,作为汉族传统农历节日之一,这一天的汉族民俗活动,有喝亮眼汤,试花灯,食糟羹,拜陵水娘娘…等到了这一天,年基本已经过去了,之后便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过后,年就宣告结束了。所以在正月十四这一天人们都会拜临水娘娘,称圣“顺天圣母”的诞辰。
大年过十四15的来历一直是农历很早以前就有的。
在贵州及周边相邻省区,春节除夕过年实际是“小年”,只有正月十三或十四或十五才是“过大年”,这与民族习俗和历史变迁有关。
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经过数十年的南征北战,40岁的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称帝,改元洪武,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洪武元年七月,朱元璋的大军攻进元大都,蒙古在中原98年的统治结束。
然而,在遥远的西南边陲云南,忽必烈的五儿子——梁王把匝刺瓦尔密却依然盘踞在此。因为认为“云南僻远,不宜烦兵”,朱元璋便希望能通过和平方式解决边疆问题。在称帝后的13年之内,朱元璋先后7次派出使臣劝和,岂料梁王自恃险远,拒不归顺,还将部分使臣残忍杀害。
朱元璋终于愤怒了。 600多年前的1381年,为了荡除元朝梁王把匝刺瓦尔密——忽必烈的五儿子盘踞在云南的残余势力,明太祖朱元璋发动了一场被民间称为“太祖平滇”或“洪武祖调北征南”的战争。战争很快就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为永久性控制西南地区,随后,明王朝在湖广、四川通滇驿道沿线设置卫所,实行军事屯田制度,由此,拉开了明代贵州开发的大序幕,也为贵州各民族“苗十三,汉十四,傩十五”“过大年”埋下了伏笔。
除夕作为年尾的节日,源bai自上古时代岁末除旧du布新、祭祀祖先风俗。最早提及zhi“除夕”这一名称的,是dao西晋周处撰著的地方风物志《风土记》。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区别:日期不同、还有就是字不同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四川和贵州等部分地区腊月三十为小年,正月十五为大年)。小年被视为过年的开端。
新年的结尾 过了十四十五就象征新年的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