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家庭在劳动教育中发挥基础作用而言,在实践中确实有许多难点要克服。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要让全社会认识到家庭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只有整个社会普遍形成了共识,才有可能进一步探讨如何发挥这种基础作用。目前,有一部分家长片面地认为,吃饭穿衣是家长的事情,教育是学校的事情。
这样的认识误区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家长对劳动教育的认知。除了在校时间外,孩子大部分时间与父母相处较多,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于孩子的德性养成、健全人格塑造等综合“情商”的培养,往往比学校和社会更加重要。学会做人,主要靠家庭;学会学习,主要靠学校;学会社会化生存,则主要靠社区和整个社会。
很明显,学生的健康成长就处在这个三维互动的重要过程中。劳动教育则主要指向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情商”层面培养的问题,更多涉及的是做人的问题。所以,没有家庭参与的劳动教育是不完整的。然而,目前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不仅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扩展资料:
此外,家庭是“劳动创造一切”观念得以形成和巩固的基地。如今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每个家庭满足温饱早已不是问题。于是,有些家长在疼爱心理的作用下,对孩子“有求必应”,很少有家长会在孩子的花销上吝啬。要保证人们的衣、食、住、行,一刻也离不开物质资料的生产即生产劳动。
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欲望”,孩子似乎只要动动嘴巴,开口找父母索要,就可以轻松地得到想要的一切,这样会导致孩子把所得与劳动付出之间的联系割断,看不到人类生活中的一切皆来自于劳动,非常不利于孩子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针对这些错误倾向,家长应从小在孩子身上建立基本的认知连结:生活中的一切物品都是要花钱购买,而钱是靠父母辛苦劳动换来的,这其中包含着“物品-金钱-工资-劳动-勤俭节约”的链条。因此,家庭对于劳动教育的开展而言,就是要潜移默化地建立各种与劳动付出相连结的思维定势。
针对这些错误倾向,家长应从小在孩子身上建立基本的认知连结:生活中的一切物品都是要花钱购买,而钱是靠父母辛苦劳动换来的,这其中包含着“物品-金钱-工资-劳动-勤俭节约”的链条。因此,家庭对于劳动教育的开展而言,就是要潜移默化地建立各种与劳动付出相连结的思维定势。
1、家长要有耐心。
家长教孩子做劳动,必须要有耐心才行,不要一下子让孩子什么都会,更不要急于求成,甚至打骂孩子,而是给孩子一定的时间,让孩子慢慢来学会。
2、做劳动要适度。
如果孩子正在做作业,或者学习读书的时候,我们可以先不要打扰孩子,不要以做家务为主,到头来本末倒置,如果做饭时孩子比较忙,我们可以让孩子洗碗。
3、力所能及去做。
家长在给孩子安排一些家务劳动的时候,一定要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如果是一个很小的孩子,我们只要让他帮忙短短水,洗洗菜就可以了,而不是洗衣做饭这样的家务。
4、家长要陪身边。
孩子毕竟还小,如果放手让孩子独立做家务的话,有可能在孩子做家务时,有些细节不明白,做错了,家长也不知道,所以,父母应该陪在孩子身边,给孩子做示范。
5、应该循序渐进。
家务劳动很多种,孩子如果慢慢学,基本都能学会,家长需要考虑的是,让孩子做多少,让孩子学多少,主要是学会了就可以了,不在于让孩子每天干很多活。
家庭劳动教育需要有针对性的劳动,就是要有教育意义。比如,洗碗,其内在是清洁以外的卫生。
关键点,让学校注重家庭教育在学校中的氛围,引导。家校关系的建立。
建议,学校可以利用时间开设家庭教育讲座开始,家委会成员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由学校开展感恩活动,引进家庭教育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