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外阅读中提升语文素养

2025-01-02 07:14:2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语文教师必须着力引导学生爱阅读、多阅读,让阅读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道靓丽风景。
一、凝神“品读”
语文阅读教学,我们要摒弃那种纯肢解课文和粗枝大叶浏览课文的做法,多关注教材中的经典文章,充分根据学生的知识积累、求知需要和审美欲望,引导他们去阅读文本、斟酌词句、感悟真情。一方面要多读,教师要多进行阅读指导,并积极倡导凝神品读、重点赏析。可让学生在充分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挑选自己最喜欢、认为写得最美最好的段落,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地读,分层次分角色读,从而感受文意,体会感情;另一方面要勤思,我们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之后,以默读的形式围绕问题品味思考、推敲斟酌,对文本进行深入探究,并且充分畅谈感受、发表个性化的看法,内容上可围绕描写方式、修辞方法、遣词仿句、概括归纳和理解分析等展开。思考中我们还要重视联想能力的培养,注重引导学生由文内想到文外,由此及彼,多角度多层次品味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二、激趣“活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堂中,我们要紧扣课标要求,一是发挥范读的激趣作用。或教师范读、或学生范读,以读引读,这样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二是增强阅读形式的直观性。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可在阅读过程中借助于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手段展示画面,并配上音乐,将光、色、音综合为一体,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三是保持阅读的幽默感。班纳卡农认为,多数人从事教育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因为教学充满乐趣、欢笑、幽默和智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要太严肃,可以与学生一起欢笑,一同感受。四是把握阅读内容的生活气。阅读要紧扣学生的生活,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过:“时代的活水要在课堂上流淌。”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紧扣学生的生活,充分挖掘身边丰富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充满兴趣的阅读。
三、悬疑“探读”
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只有与思考相结合,才更能体现效果,才是真读书。一是带笔读书,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笔带本阅读,画出重点词句段落,随时写下阅读感悟,注明疑难困惑和不同见解。这样既有巩固积累的作用,又能促进思维,引导探究,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二是带嘴讨论,对于阅读中的感悟和探究,可以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合作作用(最好由处于优、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组成),先是个人思考,然后小组讨论,畅所欲言,大胆质疑,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交至全班分享。三是带脑探究,课文阅读不仅仅是课堂能够解决的任务,对于课堂探究生成的新问题,可以让学生们利用工具书,现代媒体等手段方式进行查询、收集和积累,最后在一周的阅读课上点评、小结,并布置新的阅读探究任务。我国传统语文阅读,一味以灌输的方式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现成的内容,久而久之,易使学生形成惰性思维
,缺乏主动探究意识。带着问题读书学习就是给学生一种好的方法,犹如给学生一把开启“知识之门”的钥匙,让他们获得迁移知识、举一反三的能力,逐渐学会认知、学会思维、学会合作。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baidu.com/resource/bai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2
四、因材“施读”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应试教育的思想使得广大语文教师围绕所谓知识点进行机械化、程式化的训练,搞题海战役,这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产生厌学情绪。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多尝试让所有的学生体验成功,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乐趣。因而要根据学情具体设计阅读环节,如:如擅长朗读的、记忆速度快的、分析概括能力强的、思维活跃开阔的学生,教师可先抛出问题,让他们在读中思、思中读;对于那些基础不好的,尤其是怕读书的学生,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多走下讲台,多走近他们,关注他们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如读书是否出声,阅读是否有字词障碍,书上是否有读书感悟和问题等,并适时个别地肯定帮助他们。他们的心灵很脆弱,需要教师加倍地呵护,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使大家在不断的欣赏、肯定和鼓励下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品味成功的甜味,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 转贴于五、适时“评读”
现在不少语文课,对学生的肯定赞美出现了“一顺倒”,少了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有的否定与批评。笔者认为要对这种现象加以纠正,积极倡导带有“药味”的讨论、争辩等学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