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生长着的这片神奇的沃土上,孕育了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从辉煌的古代文明到水深火热的近代磨难,从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到意气风发的跨世纪,一个个新的崛起,一个个盛世的昌荣,古国文明被一代代炎黄子孙传承。 从三皇五帝到夏启登基,从千古第一帝到文景之治,还有那开皇、贞观、开元一类的盛世,康雍乾三代人创造的穷凶极欲。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华,上演着一幕幕璀璨的诗篇。
也许,你曾记得屈原在泔罗江上高唱遗志: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当他纵身跃入那滔滔碧波,任鱼虫允吸时,天公也顿首垂泪;也许你又曾记得文天祥誓死抗元,万死不辞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遗恨;或许你又会想到谭嗣同在戊戌政变的压迫下,从容入狱,写下“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绝命一语,这些人不仅见证了民族的繁华,也传递着战朔的烽火。
从昔日扬威世界的文明古国到近时火烧圆明园的耻辱,祖国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多少大波大浪。是那南湖的航船七月的烽火将母亲唤醒!不忘九一八事变,海兰泡惨案,五三事变,南京大屠杀的血泪史;不忘那一堵堵鲜血筑成的长城;不忘那前仆后继、死而后己的英灵。终于,东方雄狮从噩梦中唤醒,举起了奋斗的旗帜!
伴着新中国的诞生,国家的科技水平逐步提高。随着神五、神六的相继发射,中国石化,一汽,鸿海等一系列的高端技术企业跻身世界五百强。祖国已经摆脱了“东亚病夫”的阴影,正朝着前人所企盼的道路大步前行!
再回眸,那君主集权的封建社会是一个奇特的时代。那令人叹羡的物质文明和不可企及的文化高峰背后,有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和梦幻般的希望。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充满活力的民族,是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象征。
有一首老歌这样唱到:“一杆大旗飘在风中,荒原上来了十万兵,北大荒从此有了灵性,引来了天南地北八面来风”。1958年,在中国的东北,由黑龙江、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冲积而成的千里荒原上,开来了一支由十万复转官兵组成的拓荒大军。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有老红军,老八路,有南泥湾的战士,上甘岭的老兵,既有战斗英雄、人民功臣,也有科技专家、文化名人,直至普通农工。他们会师于冰天雪地,千里荒原,将曾是恐怖、荒漠、饥饿、死亡为代名词的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十年后,伟大领袖毛泽东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北大荒从此迎来了北京、上海、天津、宁波、温州、哈尔滨等城市的五十万名中学生和知识青年。小的十五六岁,最大的也不过二十岁左右,他们有的才从学校毕业,步入社会第一步就来到了遥远的祖国边锤。这是一支充满朝气的队伍,当他们来到这块黑土地时,就把他们最绚丽的青春献给了农垦事业。他们在莽原上耕地、锄草、晒粮食、扛大包、开拖拉机;上山伐木、采石、放马、喂猪,什么累活脏活都干,他们把最宝贵的青春财富献给了北大荒。
据统计,在北大荒的开垦建设中,有一万二千多人长眠于辽阔而富饶的北大荒,而这仅仅是整个黑龙江垦区逝去者的一部分,在长达六十多年艰苦创业的岁月里,有五万多复转官兵、支边青年、知识分子、知识青年永远长眠于北大荒。
如今的北大荒,粮食生产能力达到三百亿斤,可以稳定地保障京津沪三大直辖市,解放军三军,港澳地区和青藏甘宁四省区相当于一亿人口一年的口粮供应。他们靠的是什么?他们靠的是“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
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一样,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为自己是北大荒人的后代而倍感自豪。弘扬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既是历史的要求,更是时代的呼唤,唯有如此 ,垦区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才能勇往直前,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