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天使轮初创型企业
初创型企业,产品、业务单元、地域方面都比较单一,资金规模也比较小, 人数往往还不到 30 人,或许创始团队背景不错,拿到了一笔天使轮融资。但这时候的融资往往是创始人和 FA 搞定的,跟财务部门没多大关系。
这个阶段的财务部门,可以说是完全的、后台孤立的服务职能部门,如果这时候公司雇佣的是初级财务人员,往往会缺乏严格的审核环节,导致核算归属、记账准确度和规范性较差。从市场规范和成熟公司视角看,存在比较多的潜在资金安全隐患。
如何理解“初级财务人员”这个定义呢?就是只能满足基本职能要求的财务人员,比如财务专业的应届生小朋友。他们可以完成出纳、会计、简单核算、报税等工作,这时候更多强调的是耐心、细心、好学和勤奋。由于他们的财务实战技能不足且缺乏经验,只要拥有较强的执行力、做事不出错就已经很棒了。所以,初创型企业的财务工作,多数会选择财务外包,或者找专业机构定期审账,规范科目设置、核算归属、对账、单据凭证账簿,以此来度过企业发展的最初期。
随着初创型企业自身的不断发展,其内部的初级财务人员也会共同成长。当他们的成长速度赶上了企业发展的需求,甚至可以自己独当一面的时候,可以进一步为企业设置一些简单的财务控制措施,如费用标准、借款限额等。
第二阶:A、B轮融资
天使轮后的初创型企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这时,企业开始直面更广阔的市场,出现了多条产品线或项目分支,业务进入了快速扩张期,于是对资金周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相当数量的创业公司进入了 A、B 轮融资阶段,可能是人民币基金,也可能是美元基金,操作方法表面上虽各有差异,但却没有本质区别。
这个阶段的财务人才,技能要求会更上一层。别的不说,企业融资BP中的财务数据和逻辑至少要经得起推敲。当然,在财务管理上,因组织单元、团队人数、地域管理点快速增加,也加大了资金调配的难度和费用失控的风险。所以此时的财务负责人,如果对整体财务、资金状况缺乏及时准确的了解,很可能导致贻误战机或现金流危机。
这个阶段的企业内,财务管理强调对资金、货物、资产等财务安全的管理,要求准确地记账和核算。此时的财务部门或许已经是团队作战模式,全面参与到业务流程的控制之中。团队中优秀的财务高级经理作为直接负责人,能够紧贴业务,建立起一套财务控制制度,从资金、存货、信息、账务四个方面保障企业内部安全。
这个阶段,如果企业内部缺失具有更高战略视野或经验的财务总监的指导,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对可能有的风险缺乏系统分析和了解;采用控制手段,但对控制效果没有把握,并缺乏科学的评估办法;控制节点和控制手段不恰当,没有起到控制效果;侧重对会计系统的控制,忽视业务系统的财务控制,使财务控制仍然停留在事后。另外,此阶段也正是考验财务负责人对“机会成本”认知的重要阶段,对提供决策依据这件事来说,本身包含了一定的指向性,因此在信息整合与分析时,不能单纯地线性思考执行收益,要多一份关注在“潜在损失”上。
转载于投后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604182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