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后鱼的死活怎么办

2024-12-16 13:27:2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要提高放生成活率,请注意以下几点:

  1. 尽量购买鲜活的鱼类放生。

  2. 尽量选择那些生命力比较强的品种,比如乌龟、鳖、鳝鱼、鲢鱼、泥鳅,黑鱼,等等

  3. 购买后,要尽快放生。可以提高成活率。

  4. 放生的地点,应该选择较大的湖泊、江河、水库,这样成活率高一些,也可防止被捕捉。

回答2:

“放生”这一举动,如果出于宗教范畴,或者宗教背景。那么它一定是强调某一种自我修为意义的。

“放生”的本来意义在于:不忍生命将被杀死,将被烹煎等苦难遭遇,由此将生命救下,或者宁肯自己付出一定的代价来换取生命免除一死。得到宽松的生活状态。这就是放生的本来意义。也就是说“放生”的本来目的是“放它一条生路。”

那么这样一来,从行持者自身的“发心”上来看,提炼了“仁慈心”,“救苦心”,“奉献心”等等正面的“发心”,浅显来说,“放生”是一片“好心”。“发心”决定了行为的性质,由此就等同于发射出一股正面的信号。而发出的正面信号将会为正面的回馈创造依据。当然,这个回馈并非自己情感设想,而是一定存在,但却不以人的主观逻辑猜测来运行的。

“放生”既然是救命,当然希望被放生命能够安然度过此生。由此主观上应该力求将“放生”尽量做到圆满,例如您问题中所提及。由此可以具体解决相关问题。

1,实现考察和选取合适的放生地点。例如鱼类,尽量选择水域宽阔,由此会降低密集程度和捕捞概率。或者是一些园林水域,禁止垂钓的环境。由此会保障鱼类避免再度捕捞。

2,考察水质,以及生态环境,了解被放生命的生活习性是否可以融入当前地区。例如,鱼类的种类是否是何当前的放生地点,海鱼自然不能在淡水中生存。

3,考虑交通状况,考察路线,了解运输时间,以及交通工具,由此考虑在运输途中的若干维持生命状态的措施。以免长途运输加之条件有限,在路程上造成生命死亡。

4,放生仪式尽量简短,不要拖延时间,虽然放生时的仪式是为了更圆满的利益生命,但是如果生命状态已经堪忧,或者很难受。这是就要尽快将生命放掉。以免耽搁时间造成过失。

以上这些旨在于促进将“放生”这一善举做到更圆满。一方面救护了生命,一方面保护了放生者的信心。在放生时,应尽力“发心”愿这些被放的生命能够安然度过此生,并且来世可以转生入善道,以至于未来得到更大的成就。并且在放生结束后,发心将善根回向给更多的众生,愿大家都能因自己的此次善举得到同样的加持利益,祛除障碍...等等...

而至于之后生命的生死也将有它自己的因缘,业力影响。但是“放生者”在“发心”层面上的意义已经达到了。这就好比父母虽然将孩子带到世间,但是却不能完全左右孩子的成长和遭遇,甚至无法跟随孩子一生,但是父母既然生育了子女,其父母的意义已经奠定,毋庸置疑了。

所以“发心”很重要。所以说“直观上来看是我在放生,但其实不排除是这些生命给了我一次发善心,行善举,积功德的机会。”那么由此看来,是我救它还是它救我?...我救它,种下的善因,将为我得到善果奠定依据,于是说等于救了我自己...

回答3:

那就与你无关了,人类不应该去掌控其他物种的生命,打个比方,人类自己的死活关其他物种什么关系,虽然辩证法上的联系观说联系是普遍存在的,但任意两个事物之间不是一定存在关系。其实鱼放生后的死活是有它自己决定的,当然还有环境的因素(这个可以参考李森科的环境决定论)就像黑盒实验,将一只老鼠放进一个密闭的黑盒,你不能确定他在里面是死是活,因为你看不见,也无法推测,一秒钟也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总之鱼的死活在放生的那一刻便于你失去必然联系,鱼不是高等动物,不具备思想,所以这个问题在与人类进行讨论时,是不具备意义的。

回答4:

放养鱼一般存活率低,死在水池污染环境,真当放生是行善积德,你还不如去做几天义工。

回答5:

我不认为放生是做好事,积德,不过是人的一种有为的所谓善举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