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猫换太子的真相是怎样的?

2025-01-27 13:34:50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狸猫换太子说的是,宋真宗晚年时期,刘氏和李氏同时怀孕,为了争夺后位,刘氏将李氏之子换成一只剥了皮的狸猫,污蔑其生下妖孽。刘氏宫斗胜利之后立为皇后,可刘氏之子夭折。几经辗转,被换走的太子最终继承皇位,他便是宋仁宗赵祯。

回答2:

狸猫换太子具有一定的历史真实性,情节源于元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宋仁宗身世之谜的传说的发展至元朝,出现了元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这是后人根据传说编纂的故事。历史上,宋仁宗并非刘太后亲生,其生母为李宸妃、养母杨淑妃。戳视频,详细了解~

回答3:

      狸猫换太子里面的太子是宋仁宗赵祯,狸猫换太子讲述的是宋仁宗的身世,接下来就让我给宝宝们讲个大概内容吧。

      宋仁宗赵祯,仁宗的爸爸就是宋真宗,宋真宗有两个妻子,刘妃和李妃,而仁宗的亲生母亲就是李妃。当年仁宗还在李妃肚子里的时候,刚好刘妃也怀了宝宝,说是如果这两个妃子谁生了男孩儿就很可能被立为太子。因此刘妃一直心怀不轨,不希望李妃生的是儿子。刘妃还派了自己的贴身宫女和太监时刻监视着李妃,并且下令:如果李妃生的是儿子就想办法把孩子解决掉,如果生的是女儿就算了。

          最后李妃生了个儿子,于是刘妃就命下人拿一只剥了皮的狸猫换掉李妃生的孩子,然后把孩子带出宫去找机会解决掉。这样把孩子换掉之后,刘妃就去诬陷说李妃生了个怪胎,然后被误认为生了怪胎的李妃就被打入了冷宫。搞得李妃也以为自己真的生了个怪胎,伤心欲绝。刘妃的贴身宫女把仁宗带出宫后,要解决掉这么可爱的孩子真是于心不忍。于是就把仁宗带到真宗的弟弟八贤王府上,希望得到八贤王的帮助,然后八贤王就收养了仁宗做儿子,取名为赵祯。

        不久后刘妃也生了个儿子,顺理成章这个孩子被立为了太子,可是好景不长,这个太子六岁就夭折了。真宗就没有了继承人,然后他说弟弟八贤王有很多儿子,然后就商量着从八贤王那里过继一个孩子来当太子。机缘巧合,真宗选择了仁宗当继承人。把仁宗接回宫后,当时给李妃接生的太监和宫女一眼就认出里仁宗是当年李妃的儿子。

            而后刘妃一直想要谋害在冷宫中的李妃,但是中途李妃被一个宫女救下并送到了宫外,然后宫女告诉李妃,当年生的孩子就是当朝太子,让李妃等,总有一天能够与仁宗相认。后来宫女为就李妃而死。就这样二十多年过去了,最后在包青天包大人的帮助下,李妃母子得以相认。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也不禁感慨万千。

      如果有宝宝觉得我回答的还不错,别忘了点赞和关注我喔~~

回答4: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 关于赵祯的身世,有一种至今流传的说法,这就是“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主人公的传奇经历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清末成书的小说《三侠五义》称刘氏、李氏在真宗晚年同时怀孕,为了争当正宫娘娘,刘妃工于心计,将李氏所生之子换成了一只剥了皮的狸猫,污蔑李妃生下了妖孽。真宗大怒,将李妃打入冷宫,而将刘妃立为皇后。后来,天怒人怨,刘妃所生之子夭折,而李妃所生男婴在经过波折后被立为太子,并登上皇位,这就是仁宗。在包拯的帮助下,仁宗得知真相,并与已双目失明的李妃相认,而已升为皇太后的刘氏则畏罪自缢而死。 自宋朝以来,由于小说、戏剧等各种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的演绎,仁宗生母之谜日益鲜活生动,备受世人关注。尽管历朝历代增加、删改了不少或虚假或真实的内容,而且,戏曲和小说中情节也不尽相同。然而,这一故事本身就是一件大案,仁宗究竟是真宗后刘氏之子,还是妃子李氏亲生,无论是小说,还是戏曲,几乎众口一辞,认定仁宗是李妃所生,而非刘皇后之子。 事实也大体如此。李氏本是刘后做妃子时的侍女,庄重寡言,后来被真宗看中,成为后宫嫔妃之一。在李妃之前,真宗后妃曾经生过5个男孩,都先后夭折。此时真宗正忧心如焚,处于无人继承皇位的难堪之中。据记载,李氏有身孕时,跟随真宗出游,不小心碰掉了玉钗。真宗心中暗卜道:玉钗若是完好,当生男孩儿。左右取来玉钗,果然完好如初。这一传说从侧面反映出真宗求子若渴的迫切心态,也是真宗无奈之余求助神灵降子的真实写照。虽然不尽可信,但可以肯定的是,李氏后来的确产下一个男婴。真宗中年得子,自然喜出望外。仁宗赵祯还未来得及睁开眼睛记住自己亲生母亲的容颜,便在父皇真宗的默许下,被一直未能生育的刘氏据为己子。生母李氏慑于刘后的权势,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被别人夺去,却不敢流露出任何不满情绪,否则不仅会危害自身,也会给亲生儿子带来灾难。 乾兴元年,13岁的仁宗即位,刘氏以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权倾朝野。后人或许是出于男权意识,或许是基于正统观念,将刘后比作唐代的武则天,而对她当政非议甚多。加上宋初有过兄终弟及的先例,而真宗又确有一个能干的弟弟泾王赵元俨,便出现了许多传闻,说刘后在真宗临终时,以不正当手段排斥赵元俨,从而攫取了最高权力。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称,在真宗病逝前最后一刻,真宗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胸,又伸出五指,再展三指,以示意叩榻问疾的诸大臣。后有人臆测,当时真宗是想让自己的弟弟,也即小说戏文中知名度极高的“八千岁”元俨摄政并辅佐赵祯。但刘后于事后派人对大臣解释说,官家所示,仅指三、五日病可稍退,别无他意。元俨闻听此事后,发现自己已成为刘后当权的障碍。为了避免遭到刘后的残酷政治打击,他立即闭门谢客,不再参与朝中之事,直至刘后去世,仁宗亲政。 然而,传闻毕竟不是事实。据可靠资料记载,真宗病危时,惟一不放心的就是自己年幼的儿子,生怕皇位落入他人之手。他最后一次在寝殿召见了大臣们,宰相丁谓代表文武百官在真宗面前信誓旦旦地作出承诺,皇太子聪明睿智,已经作好了继承大统的准备,臣等定会尽力辅佐。更何况有皇后居中裁决军国大事,天下太平,四方归服。臣等若敢有异议,便是危害江山社稷,罪当万死。这实际上是向真宗保证将全力辅佐新皇帝,决不容许有废立之心。真宗当时已经不能说话,只是点头微笑,表示满意。事实上,真宗晚年,刘皇后的权势越来越大,基本上控制了朝政,再加上宰相丁谓等人的附和,因而真宗的担心并非毫无道理。真宗留下遗诏,要“皇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相当于让刘后掌握了最高权力。 这样,仁宗就在养母的权力阴影下一天天长大。刘太后在世时,他一直不知先皇嫔妃中的李顺容就是自己的亲生母亲。这大概与刘太后有直接关系,毕竟她在后宫及朝廷内外都能一手遮天。在这种情况下,恐怕不会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告诉仁宗身世秘密的。明道二年,刘太后病逝,仁宗刚刚亲政,这个秘密也就逐渐公开了。至于是谁最早告诉仁宗实情的,现在已很难弄清楚,凡是那些与刘太后不和的人均有可能向仁宗说明真相,但可能性最大的当是“八千岁”皇叔赵元俨和杨太妃。赵元俨自真宗死后,过了10余年的隐居生活,闭门谢客,不理朝政,在仁宗亲政之际,赵元俨突然复出,告以真相,应该是情理之中。杨太妃自仁宗幼年时期便一直照料其饮食起居,仁宗对她也极有感情,在宫中称刘后为大娘娘,呼杨太妃则为小娘娘,杨太妃在那样的政治环境中说出实情也是极有可能的。无论如何,仁宗了解了自己的身世。 蒙受了20年的欺骗,生母也在明道元年不明不白地死去,当仁宗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其震惊无异于天崩地陷。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悲伤,一面亲自乘坐牛车赶赴安放李妃灵柩的洪福院,一面派兵包围了刘后的住宅,以便查清事实真相后作出处理。此时的仁宗不仅得知了自己的身世,而且听说自己的亲生母亲竟死于非命,他一定要打开棺木查验真相。当棺木打开,只见以水银浸泡、尸身不坏的李妃安详地躺在棺木中,容貌如生,服饰华丽,仁宗这才叹道:“人言岂能信?”随即下令遣散了包围刘宅的兵士,并在刘太后遗像前焚香,道:“自今大娘娘平生分明矣。”言外之意就是刘太后是清白无辜的,她并没有谋害自己的母亲。 李氏是在临死时才被封为宸妃的,刘太后在李妃死后,最初是想秘而不宣,准备以一般宫人礼仪举办丧事。但宰相吕夷简力劝大权在握的刘太后,要想保全刘氏一门,就必须厚葬李妃,刘后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决定以高规格为李宸妃发丧。生母虽然厚葬,但却未能冲淡仁宗对李氏的无限愧疚,他一定要让自己的母亲享受到生前未曾得到的名分。经过朝廷上下一番激烈争论,最终,将真宗的第一位皇后郭氏列于太庙之中,而另建一座奉慈庙分别供奉刘氏、李氏的牌位。刘氏被追谥为庄献明肃皇太后,李氏被追谥为庄懿皇太后。奉慈庙的建立,最终确立了仁宗生母的地位,同时也意味着年轻的仁宗在政治上的日益成熟,逐渐摆脱了刘太后的阴影。

回答5:

宋王朝漫话 之1 传统京剧中有一出戏叫《狸猫换太子》,写的是北宋真宗年间刘皇后无子,真宗另一位妃子李氏怀孕,刘皇后为了将李氏的孩子据为己有,想出了一个很损的招儿:自己也假装怀孕,而且产期和李氏几乎同时。当李氏产下皇子后,她便命亲信将一只狸猫塞到李氏宫中,把皇子换回,并说皇子是她所生。如此掉包儿之后,她的皇后地位和未来的太后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巩固,而李氏却因生下怪物受到真宗的厌恶,被赶出了后宫。 这个故事流传很广,以致很多人都相信宋朝真的发生过这么一件咄咄怪事,它的可信度究竟如何?我们看看史书中的记载,就会一目了然了。要说清这件事,首先要弄清当事的三个主要人物:宋真宗赵恒、皇后刘氏和嫔妃李氏。真宗是太宗赵光义的第三个儿子,他的大哥赵元佐因患癫痫病,无法继承帝位;二哥赵元僖突发重病猝死,本不该继承皇位的赵恒就这样捡了个皇帝。 早在赵恒还是韩王时,偶然一个机会认识了从蜀中“北漂儿”漂到汴京的银匠妹妹刘氏。刘氏不但长得漂亮,而且能歌善舞,这下子可把赵恒迷得不亦乐乎。赵恒的结发妻子是开国大将潘美的女儿潘氏,潘氏的嬷嬷又是曾经得到赵光义行幸的宫女,看到潘氏受到赵恒的冷落,她心里有气,于是把赵恒拈花惹草的事告诉了赵光义,赵光义大为恼火,立即命令赵恒把刘氏轰出家门。赵恒不敢违命,又不甘心失去这位美女,于是偷偷地将刘氏寄存在王府卫队长张耆家里。几年后他做了皇帝,忙不迭地将刘氏接进了后宫,百般宠爱,自不必说。 此后刘氏一路扶摇,当上了大宋朝的皇后。可惜刘氏不能生育,直到真宗晚年,肚子也没鼓起过一次,这自然成了她最大的一块心病。事有凑巧,她的侍女李氏偶然间被赵恒行幸了一次,便怀上了龙种。请注意:此时的李氏根本不是什么嫔妃,更没有任何名分和封号,只是刘皇后宫里行走的一个小丫头而已。李氏怀孕的事,赵恒知道得一清二楚,李氏临产之前,他还特地带着后妃们到宣德楼前做过一次民俗“预测”:如果丢到楼下的玉钗摔断,就预示着李氏将生公主;如果没摔断,便会生下皇子。结果玉钗落地,竟然完好无损!数日之后,皇子降生,把赵恒高兴坏了。可他高兴的只是喜得贵子,却把李氏忘在了脑后。 刘皇后是个权力欲极强的女人,赵恒一直畏她三分,加上赵恒到了晚年,大事小情都由刘皇后作主,所以刘皇后硬是把皇子从李氏手里夺了过来,与一位巴结她的杨贵妃共同抚养,理由很简单:李氏是个丫头下人,未来的皇帝出自这样的人,名声太不好听。赵恒和李氏本无感情,又惹不起刘皇后,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她去了。不久赵恒得了病,自顾不暇,更顾不上李氏,所以李氏依旧是个侍婢的身份。从会说话时起,皇子赵受益便称刘皇后为“大娘娘”,称杨贵妃为“二娘娘”,全然不知道他的生母是谁。而李氏在刘皇后的淫威之下,“默处宫中,与众婢无异”。宫里的女眷和太监虽然知道底细,谁敢捅这个马蜂窝?后来赵恒病死,十三岁的赵受益即皇帝位,因为年龄太小,皇太后刘氏垂帘听政,十余年间,执掌大宋的最高权力,更不会有人提起此事。直到刘氏病故,赵恒的八弟才将此事原委告诉了赵受益,也就是当时在位的仁宗皇帝,至此真相大白。仁宗悲痛之余,追赠生母李氏为章懿皇后葬在真宗墓旁,这段公案才宣告结束。 尽管刘氏的做法没有《狸猫换太子》那么荒诞离奇,还是受到后人一致的谴责。到了元朝,戏剧家把这件事翻出来编成了戏文。元杂剧中有一出《抱妆盒》,就是以这件事为蓝本再创作的。剧中写宋真宗在后园里射出一个弹丸,约定哪个嫔妃拾到此丸,便可得幸。李美人无意间拣到了弹丸,于是得幸怀孕,生下一子。刘氏妒火中烧,命侍女寇承御盗出太子刺死,丢进金水河中。寇承御不忍,与太监陈琳合谋,将太子装在一个妆盒里,假作给八大王送礼,将太子转送到八大王家中寄养。八大王为了避祸,谎称此子是他的第十二子。后来真宗驾崩,临终前选定八大王的第十二子为太子,继承了皇位。刘氏得知新皇帝就是李氏所生,逼问寇承御,寇承御撞阶而死。新皇帝最终弄清原委,重赏了太监陈琳。这出戏意在揭露刘氏不顾赵氏江山,因嫉妒而欲置太子于死地,还没出现狸猫换太子的情节。到了明清,有人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加工,才成了后来“狸猫换太子”的雏形。因为狸猫换太子的做法太令人发指,所以这出戏很快就火了起来,直到今日,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而且深信不疑。殊不知这则故事原本出于剧作家们的“戏说”,和历史的真实相去甚远。 开栏小语 宋朝是我国中世纪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也是一个充满争议、充满谜团的朝代。风云际会三百载,究竟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有什么值得挖掘的历史细节?宋代文献学者李之亮教授研读史籍数十年,已出版相关基础研究著作近三千万字,近年又在陆续出版多卷本历史小说《赵宋王朝》,引起了许多宋史爱好者的关注。今天,我们特约李之亮教授在本刊开辟《漫话赵宋王朝》专栏,将其在科研和创作中的心得与广大读者分享。希望这个栏目能给您带来思考,带来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