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好教师之间的关系

如何处理好教师之间的关系
2024-10-28 01:05:09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一、自我完善,尽量展现一个良好的自我形象。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是告诉我们要不断改造自己的不良习惯,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注重外在形象。一个出口成“脏”、尖刻、阴谋、不诚实、不修边幅、着装古怪的人,一般很难交到知心朋友,人际关系也不会怎么好;而一个高尚的人、宽宏大量、穿着整洁的人,往往容易受到人的尊敬,大家也喜欢接近他,这样的人,人际关系一般都很好。因此,学校的每一为教师平时加强自身修养,注重外在形象是很重要的,在人际交往中是不可忽视的首要条件。
  与同事交谈时多谈谈自己工作中的失误。聊天最容易在短暂的时间里产生亲密关系。尤其是谈论自己的失败经验,效果更佳。注意,不要一味地谈自己成功的经验,这会招来他人反感,容易让对方认为你是一个自高自大又爱吹嘘的人。
  校园地方虽然狭小,彼此之间都很熟,但是主动与人打招呼这一环节千万不能省略。有些人并不是清高,而是没有主动与人打招呼的习惯,结果很多必要的、重要的关系就自动放弃了和没有抓住。主动与人打招,只费点口舌,但收益并不只是这点口舌,它会使同事改变看法和印象,认为是一个随和的人,和谐的人,开朗的人,心胸宽广的人。这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二、交往中注重细节,多替对方考虑。
  在与同事相处时找出与对方的共同点,任何人都有这样一种心理特性,例如,同一故乡或同学的人,往往不知不觉地因同伴意识、同族意识而亲密地连结在一起,这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表现出自己关心对方,这必然会赢得对方的好感。
  记住对方说过的话,事后再提出来当话题,也是表示关心的做法之一。尤其是兴趣、嗜好、梦想等,对对方来说,是最重要,最有趣的事情,一旦提出来做话题,对方一定觉得愉快。
  在同事有困难或需要找人倾诉时, 以笑声支援对方,做个忠实的听众,适时地反应情绪,可以使对方摈弃紧张感,双方同时笑起来,无形之中产生了亲密友人、同伴的气氛。
  在工作中遇到难题先征求对方的意见。先斩后奏往往会造成人的反感和不愉快,
  即使别人不表现出来,也会留下阴影,影响人际关系。有些事情,先征求对方的意见,本来别人是不乐意的,但由于诚恳地征求别人意见,最后别人就同意了,因为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不愿被别人忽视和遗忘。同事之间需要善意的建议。平时交往,不要什么意见都提,什么话都讲,要尊重对方、 理解人,有建议要表示出你的善意,不要使对方感觉到你充满敌意。善意的建议,会使对方感到是真心实意在帮助,这样会融洽彼此关系。指出对方身上的微小变化(积极的),如一个熟悉的同事穿了一件好看的衣服来上班时,表示你的关心和注目,这亦会引起对方的好感,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且随着谈话的深入,很有可能你们会成为谈得来的好朋友。记住对方某些“特别的日子”,如生日、参加工作时间等,人都希望被人重视和关怀,记住对方特别的日子,会使对方产生感激之情,知道自己是一个细心的人,为人热情的人,对方就愿主动交往。闲聊时引导对方谈得意之事。人都希望被人肯定, 也希望大家认为自己有本事,有能力。引导对方谈得意之事,在对方畅所欲言时,也就在对方人心中留下一个善解人意、谦虚、诚恳的好印象,大家都希望与这种个性品质的人打交道,这非常有利于彼此关系的培养。

回答2:

01
多和老师交流沟通,从中使得老师对你的印象加深。在空闲时间,和老师多交流学习的方法,从中获益,获得老师的真传 ,从而得到提高。和老师多多交流说说话,总会对自己以后的发展有利。
02
及时的向老师询问问题。在课堂上,向老师询问一些问题,对于不会的问题及时问,切记不要在老师说话的时候 突然打断,在老师讲完后再问。一定要对老师有礼貌,注意观察场合。
03
把老师当做自己的朋友来对待。把老师当做自己的知心朋友来对待,当做是自己的知己,从中更好的与朋友交流知识,学习知识。把老师当做知己来对待,把自己的想法对老师说,看看老师怎么回答。
04
偶尔帮老师分担一些事情,特别是在老师比较忙碌的时候。在老师很忙碌的时候,提供援手,帮老师分担一些,这样可以给老师一个好感,也能使老师对你的认识加深。
05
在课堂上活跃一些,积极回答问题。在老师讲课的时候,活跃一下,将课堂气氛带动上来,积极回答问题,不管答案是否对与错,总之能够答出来便是可以了。

回答3:

简论新课程基本教学理念下的教师合作交流

摘要:新课程基本教学理念明确了教师之间必须加强合作,相互学习。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所教授内容的互动,教师们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在思维、科研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使原有的观念更加完善和科学,产生“1+1>2”的效果。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教师在准备课程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教师集体的智慧相互借鉴、共同探讨。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除了学校内教师的集体备课以外,合作的形式还有很多,尤其是加强与其他学校教师的交流,能起到开阔眼界、启发灵感、提供借鉴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新课程 集体备课 校际交流

新课程基本教学理念明确了单靠一位教师的力量是有限的,教师之间必须加强合作,相互学习。因为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异,即使是教授同一课题的教师在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整体设计等方面的差异也是明显的。这种差异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所教授内容的互动,教师们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在思维、科研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使原有的观念更加完善和科学,产生“1+1>2”的效果。那么,新课程基本教学理念下的教师怎样进行合作交流呢?

(一)新课程提倡校内集体备课和研讨活动

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教师在准备课程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教师集体的智慧相互借鉴、共同探讨。正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如果有五个能力较弱的教师团结在一个集体里,受着一种思想、一种原则、一种作风的鼓舞,能齐心一致地工作的话,那就比十个各随已愿地单独行动的优良教师要好得多。”

1.同学科集体备课

历史学科教师人数比较少,集体备课时主要以学科为单位确立备课组,研究课标、学生、教材,查找资料,每一位教师都应在集体备课中阐述自己的设计和观点,同伴之间再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形成各具特色的、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历史课。

2.集体备课时应注意的几点内容

教师在集体备课时,要注重把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相互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要集中集体的智慧,优化每一处教学环节,尽量设计开放、生动的课堂。

备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大胆的取舍,选取的教学内容应体现时代性,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备问题的设计——精心设计教学课堂中的问题,可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问题不能设计的太大、过于简单或缺乏针对性,否则可能会使学生无所适从。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阶段性心理特征,设计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力度,一定要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能够根据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和学习。

备教法——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师由于经验、知识结构的不同,他选择的教学方法也要不一样。我们可以在众多的方法中,选择一种更适合学生、更能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

3.与其他学科的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不仅仅是指同学科教师间相互开放、相互借鉴、共同研究、共享成果,不同学科教师间也应当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因为历史知识具有综合性特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外交、社会生活、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既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中外历史的联系,又要注意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尽量联系人文、地理、政治等多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逐步培养学生能够合理地应用历史与社会的知识、能力及价值观去解决社会问题的综合素质。

(二)新课程下如何加强校际的相互学习

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除了学校内教师的集体备课以外,合作的形式还有很多,尤其是加强与其他学校教师的交流,能起到开阔眼界、启发灵感、提供借鉴的重要作用。校际间的相互学习可以有两种形式:

1.直接的交流

每学期,各级教研室、教师进修学校都会组织很多的进修活动,如讲座、听报告、集体备课、“说、讲、评”课等,这些活动给我们提供了与其他学校教师进行交流、学习的好机会。通过参与活动,可以使教师开拓思维、了解新的历史教学现状,有利于改进自己的教学,促进各项能力的提高。

2.间接的交流

让“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成为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民主、平等和促进个性发展的师生关系落实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以前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本身要有一桶水。现在,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研究如何把一桶水倒给学生,并教给学生找水的方法、怎样使用现代化先进的手段更有效地找到水。为此教师就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平时要多阅读、学习有关学科教育的学术刊物等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同时教师还要借助网络、通讯等方式,实现不同学校、不同地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大家共同探索,充分发挥群体效应。同伴互助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教师共同成长的一种重要途径。“教育论坛”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同伴互助、相互学习的好机会。在论坛中,教师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备课,倾听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相互学习,业务水平、自我认识等都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回答4: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对教育教学质量有着决定的作用。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要有“爱心”,这是教育成功的根本点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只有全心全意地爱学生,才能取得学生的信赖;爱的越深 ,教育的效果就越大。
要有“诚心”,是教育成功的出发点
在班级中,“后进生”由于学习成绩较差,或因为行为上不够规范,受到的批评较多,在学中也时常受到埋怨,来自于教师、同学和家长的歧视、批评,使他们在学校中受到了冷落,在内心深处产生了自卑感。一有什么动静,他们就变得很敏感,对教师的教育,即使是真心诚意的教育,他们也是心存戒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