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求皆苦 无求乃乐什么意思

有求皆苦 无求乃乐什么意思
2025-01-07 02:48:40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意思是:有所求,才会感到痛苦,若没有贪求,就会得到快乐。

禅有四行:有求皆苦,无求乃乐,打破执着,是“无所求行”,让自己从苦海解脱出来,用法净之理作指导,是“称法行”。

这两句出自《二入四行论》:“经曰:有求皆苦,无求乃乐也。四名称法行,即性净之理也。”

《二入四行论》是由菩提达摩的弟子昙林所记诉的菩提达摩的语录。

扩展资料

菩提达摩被尊为中国禅宗初祖,他的禅法及禅学理论在中国禅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国禅宗及中国佛教的发展也具有极大的影响。达摩禅法主要体现在现今所保存的《二入四行论》中,了解这一论典的思想,对了解达摩禅法,对于理解中国禅宗及中国佛教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达摩在中国北方传授禅法的时候,曾经向弟子传授“二入四行”的禅法,又据载,他特别提倡南朝宋代求那跋陀罗译的《楞伽经》四卷,曾以此经授惠可。

四卷《楞伽经》全名《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是早期唯识经典之一,讲世界万有皆由心显现,虚妄不实;文字不能“显示”真谛,要人们远离“一切妄想相、言说相”;众生皆有如来藏自性清净心,是众生成佛的内在根据。

达摩以四卷《楞伽经》传授给弟子,就是为了教导他们参照此经的思想认真坐禅修行,重视内心觉悟,而不要受当时佛教界风气的影响一味地追求读经解经。

《二入四行论》篇幅不大,却精辟而又深刻地阐释了佛教修学佛法的原则和宗旨,它以简短的文字深刻而又清晰地揭示出了修行的重要途径,给修行者指明了一条成佛的道路,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其以般若中观思想为主要理论基础的禅法思想,对人们的现实生活也有着重要意义,使人们能在现实生活中,处处以禅意指导人生,在生活中能打破种种名相的束缚,从而更好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烦恼和痛苦,达到解脱。

达摩的禅法《二入四行论》对人们认识和理解佛教,对人们更好地把佛教与现实生活无间地联系起来,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这样达摩不仅是中国禅宗的初祖,对中国禅宗有着重要影响,他的禅法对现代中国佛教的发展也同样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入四行论

回答2:

  菩提达摩在论中说:世人长迷,处处贪著,名之为求。智者悟真,理将俗反,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万有斯空,无所愿乐。功德黑暗,常相随逐,三界久居,犹如火宅,有身皆苦,谁得而安?了达此处,故于诸有,息想无求。经云:有求皆苦,
  无求则乐。判知无求,真为道行。

  菩提达摩禅法中的无所求行,就是修学佛法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对待世间万物所应抱的正确态度。在佛教看来,世间万物都是如梦幻,如聚沫水泡,缘生不实,根本不值得贪恋和执著。所以,菩提达摩指出,世间上的人,由于受无明习惯势力的影响而长期沉迷,不通达世间万物缘生不实之理。因此,处处贪求执著为真实,这就是平常说的“求”。而对于有大智慧的人来讲,能体悟到佛法缘生无性的道理,正好与世俗人相反,让自己的内心安住在无造作无取舍的状态。因为有形之物都是处在运动变化中的,而世间万物都是空无自性的,没有什么值得贪求快乐的东西。善业和恶业经常交织在一起,由于有漏善业和恶业的原因,所以,永远处在三界轮回中,其实就象住火宅中一样痛苦。身体就是痛苦的根源,谁人能在三界中得到真正的安乐呢?如果能通达这种道理,对于外界万物,灭除妄想而无所贪求。正如佛经所说:有所求都是痛苦的开始,无所求就能得到快乐。如果能认识到无所求,对世间万物了知缘生无性而不执著,才是真正的修习解脱道,这就是菩提达摩所说的“无所求行”。简单地说起来,“无所求行”,就是在现实生活中通达万物缘生无性的道理而不执著贪求,世间万有也不是执著贪求能得到的,如果真能在生活中做到这样,“人到无求品自高”,自然就能证得解脱道。

  参考资料:http://www.konglin.org/bbs2/viewthread.php?tid=1550

回答3:

有求皆苦是指不要被精神,肉体的欲望所干扰,否则会发现都是苦。因为肉体欲望无穷尽,精神层面各种欲望也是无穷尽的。而且常常互相矛盾重重。很痛苦。

无求乃乐,指我们从心地宝藏发出的无念而念才是欢乐的。永无止尽的欢乐。

无求不是和石头一样什么想法没有,那叫枯木石头禅,是一种病。无求是不染肉体,各种精神的欲望干扰,无求是开发心地宝藏连接一切宇宙力量创造美好的力量,实现一切愿力的力量。

回答4:

人之苦在于无能,有事求于别人正式无能的表现所以才苦(不达意故),无求乃乐证明一切皆有万事如意自然快乐

回答5:

就是这个意思,人有苦就是因为有所求。如果什么都不要了,就会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