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生物学家把世界上不同肤色的人类划分为五大人种:黄色人种、黑色人种、白色人种、棕色人种和红色人种。后来,被误认为红色人种的印第安人重新归入黄色人种。于是,就有了所谓的四大人种。
虽然四大人种分散在世界各地,肤色相差很大,但各种肤色的人类之间可以进行基因交流,并不存在生殖隔离。对于生活在非洲的狮子和生活在亚洲的老虎,尽管它们都是都是属于猫科豹属,但它们之间很难进行杂交,产生健康后代的概率不超过十万分之一。
那么,为什么生殖隔离没有在人类之中出现呢?
虽然狮子和老虎是近亲,但它们是不同的物种。由于长期上的地理隔离,这两个物种已经分开进化非常漫长的时间,它们各自都出现了独有的基因变化,由此造成的结果就是生殖隔离。
另一方面,之所以不同肤色人类之间的基因交流不受限制,其原因在于全人类属于同一个物种,我们称之为“智人”。从生物学上来看,以肤色对人种进行分类是非常狭隘的,并没有科学依据。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科学家能够有效地追踪人类的进化过程。男性的Y染色体会遗传给后代,而女性也有独特的遗传物质会留给后代,那就是线粒体DNA。基于这样的原理,就能追踪人类的祖先究竟是哪里来的。
线粒体夏娃和Y染色体亚当
回溯人类的线粒体DNA,最终都会追溯到大约15万年前的同一位女性,她的线粒体DNA遗传给了如今地球上的所有人类。于是,科学家把她称之为“线粒体夏娃”,这是人类在母系上的最近共同祖先。
另一方面,回溯男性的Y染色体,最终都会追溯到大约25万年前的同一位男性,他的Y染色体一直遗传到现在。于是,科学家把他称之为“Y染色体亚当”,这是男性的父系最近共同祖先。
不过,人类身上还有很多其他基因,并不是所有的基因都是来自于线粒体夏娃和Y染色体亚当。只是由于当时的绝大部分女性到后来没有女性后代,绝大部分男性到后来没有女性后代,所以才导致他们的线粒体DNA和Y染色体失传。
从分子生物学来看,在目前地球上,不同肤色的人类其实有着共同的祖先,他们最初是生活在非洲的早期智人,距今大约25万至40万年。到了几万年前,智人开始迁徙出非洲,并逐渐散播到世界各地。
由于地理纬度上的差异,不同地方的日照时长有着很大的差别。在太阳辐射强烈的低纬度地区,为了应对紫外线伤害皮肤,黑色素会逐渐积累起来,所以肤色会变黑。反之,高纬度地区的人类拥有较浅肤色。
虽然人类皮肤颜色的变化已有几万年的时间,但不同肤色人类的地理分隔时间还不够长,基因上的差异仍然很小,全人类还是属于同一个物种,没有达到生殖隔离的程度。
物种进化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黄种人、黑种人、白种人之所以有此差异是因为地理隔离,在此前仍是同一物种,形成生殖隔离往往要经历极其漫长的时间。
因为他们的生物类型是一样的,不一样的只是部分外观。当然没有生殖隔离。就像两种不同的植物之间都可以嫁接,何况只是一点点的基因不一样呢。
在全球人类大规模交流之前,原住民的肤色呈现出明显的分布模式-纬度越低,越靠近赤道,人的皮肤就越黑;纬度越高,两极越接近,人的皮肤就越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