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被奸臣所害就是被昏君处死,古代大臣一般只有两个结果功成名就带着荣光度过余生不然就是带着遗憾死去,而蔺相如和廉颇都是抱着遗憾死去。在当初战国末期赵国的时候,廉颇被尊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他英勇好战,战斗力极高,立下的战功多不胜数,因些他在赵国被封为上卿,在赵国的地位极高。
直到在长平之战那会,秦赵两国爆发战争在赵国的北平,本来赵国打的还挺好,秦国出现粮草供应问题加上廉颇的用兵老道,让秦国大感头疼。但是秦国也想出了反击的对策,赵国在这次战争前期的时候没有取得优势,打算和秦国说和了,但是遭到秦国的故意戏耍,年轻气盛的赵王打算出兵讨伐秦国,而懂兵法的廉颇知道这一刻防守才是最好的选择。
就选择了不听赵王命令去攻打秦军,赵王感到非常的生气,并将廉颇换下来将赵括代替廉颇的位置,而赵括遵从了赵王的命令,组织进攻,在秦国那边看见自己的反间计成功了,并派上名将白起,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制作出针对性军略,最终秦国获得了这次战争的胜利。
然后蔺相如就出现了,他替赵国完成完璧归赵,在渑池会秦王面前保住了赵王的尊严,因此赵王便其封为上卿, 这时候廉颇就不服了,自己久经沙场这么多年才有个上卿的职位,这个人动动嘴皮子竟然与自己同坐,甚至比自己地位还要高的样子。
然后廉颇想见识一下蔺相如厉害在那里,而蔺相如则每天躲着他,那些奴仆就问蔺相如是不是怕廉颇找他麻烦,蔺相如回答说我连帝王都敢说,一位大将我为什么会怕,只不过他遇见我可能会和我争一个高下,到时候弄得两败俱伤,那不就刚好顺了敌人的心意吗?
廉颇知道这件事之后,非常惭愧竟然被这种地位给迷惑了头脑,就身背荆条过去蔺相如门前请罪,从此两人变成世交。到后来蔺相如和太子郚一起被送去秦国当人质,结果到了秦国以后太子郚死了,而蔺相如也被判以极刑处死。而赵王听信奸臣的诡言,解除了廉颇的官职,并排剂他,廉颇则选择投靠魏国,但是到了魏国也得不到重用,最后带着遗憾死去 。
廉颇最后抑郁成疾客死他乡,蔺相如病死于赵都邯郸,算不上惨,只是以他们的能力志向这样的结局不算好。廉颇是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当时的白起、王翦、李牧等名将齐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可以说赵国因他的存在而存在,消亡而消亡。他临到死都还盼着赵王能重新重用他,对赵国忠心耿耿,但是一腔热血无处喷洒,非常可惜。蔺相如劝阻赵王不要任用赵括,没能成功,很多有利的政见也不被采纳,也算空怀奇才。
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中学课本就有学过。这是两个忠君爱国,一文一武的奇才,共事于赵国君王。廉颇领兵打仗从未有败绩,在打仗如家常便饭的战国时期,武将保家卫国可谓国之栋梁,国之重器。对于靠动嘴、懂点“小聪明”就备受赵王器重的蔺相如非常不满,武将不懂文臣的作用,但文臣却知武将的重要。蔺相如站在国家荣誉和尊严的至高位置,对廉颇宽容忍让,让廉颇对其佩服之至,后来竟成了至交好友。
但是廉颇虽然有才,也架不住君主的无能。赵孝成王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弃廉颇不用而用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让四十万赵国士兵被残忍坑杀,从此走上灭国之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廉颇是后世用人之策的最典型的一个例子。用好一个人,不用一个人对成败的影响有直接影响。
廉颇身在异国他乡,魏国、楚国奉他为上宾,求他当主帅也没能让廉颇心动分毫,心里只有赵国。可悲、可叹!蔺相如一直辅佐赵王,奈何君王不纳谏。后世有说蔺相如和太子去秦国做人质,结果太子死了,蔺相如获罪处以极刑。不过这个说法历史依据不足,史学家都偏向病死一说。
廉颇的结局:公元前260年,秦昭王派王龁攻打并占领了上党,上党的民众纷纷逃往赵国。赵孝成王派廉颇在长平迎战秦军,但几次对战均被秦军打败,于是廉颇在丹河东岸修筑堡垒,固守不战。但是赵孝成王对廉颇坚守不战极为不满,而且他也派人找秦国议和,但秦国假意接受,实则迷惑楚国和魏国,使他们以为秦、赵已经和好,便不会派兵援助赵国。同时秦国还使用离间计,散布谣言说廉颇容易对付,但是赵括很令人害怕。于是赵孝成王不顾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反对,将赵括任命为主将,后长平之战败。长平之战后,燕国攻打赵国,廉颇将其击败,燕国割让五座城池求和。接着赵悼襄王继位,撤换廉颇军职,于是廉颇选择投靠了魏国。魏王虽然收留了廉颇,但毕竟廉颇原来是赵国大将,也不怎么信任他,廉颇在魏国也没有得到重用。廉颇在魏国期间,赵国屡次被秦国攻打,于是赵王派使者去见廉颇,看他是否还可以任用,廉颇的仇人郭开贿赂使者,于是有了“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故事。赵王便决定不任用廉颇了。此时楚国注意到了廉颇(毕竟还是很有名气的),于是将廉颇接到楚国。但是廉颇虽在楚国,却心系赵国,在楚国也没有建立什么功劳,最终老死在楚国。蔺相如结局:蔺相如的结局记载不详,他大约是在长平之战以后不久去世的。廉颇和蔺相如的结局之惨,主要是赵王不够信任他们,自己的判断能力也不够,听信奸臣谗言,作出错误的判断。而且廉颇作为武将,武将领兵在外,很少能被君主完全信任。
负荆请罪
历史典故
[1]
故事梗概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与渑池会盟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2]
负荆请罪的图片
白话故事
渑池会结束以后,由于蔺相如劳苦功高,为赵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说:“我是赵国将军,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
历朝历代都是这样,包括现在也是如此,不会溜须拍马,不会阿谀奉承的话,始终都在底层做最卑微的工作,然后工资也相对来说比较低,始终都爬不上去,他们两个都是比较正直的人,这种人注定得不到领导的赏识,因为有其他拍马屁的人,把领导的双眼蒙蔽了,或者说领导也甘愿双眼被蒙闭,有句话这么说的,不是要你能力有多强,是要表现出要做主人家那狗,只有时刻表示忠心,才能在主人那里得到肉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