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将相和》中,赵王的具体性格特征并未被详细描绘,但可以从他在特定情境中的表现来推断他的一些特质。
首先,赵王是一个软弱和胆小的人。当秦王提出要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时,赵王明显感到了害怕,没有展现出大国君主应有的气魄和决断力。
其次,从赵国的历史背景来看,赵王也是一个明事理、识大体的人。他明白赵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需要与强秦进行较量,因此他任用蔺相如等忠良之臣来协助管理国家,并赏罚严明,使得赵国在他的领导下能够保持稳定,与强秦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赵王也可能具有果敢勇猛的品质。当蔺相如以和氏璧有瑕疵为由欺骗秦王后,赵王立即召集所有文武大臣商议对策,并在蔺相如的建议下派兵攻击秦军。这表明赵王在面对危机时能够迅速做出决策,并敢于与强大的敌人对抗。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根据《将相和》中赵王的有限表现进行的分析和推断。对于赵王的完整性格特征,可能需要更多的历史资料和文学作品的支撑才能得出更全面的评价。
赵王能用好这两人就足以证明他有用人之才,是个中间调和者,他听从蔺相如和廉颇的劝谏直面秦王就能看出他听得进别人的劝谏
文中赵王即赵惠文王,父亲为大名鼎鼎的赵武灵王。赵武灵王晚年禅位给儿子赵惠文王,自称主父,移居沙丘宫。后来赵国发生权力斗争,与主父不和,居然派兵围困沙丘宫,不供给饮食,致使亲生父亲活活饿死。可见这个人的人品不怎么样,也说明权力斗争中是不讲亲情的。
当然,赵惠文王知人善任,礼贤下士,手下网罗了一大批贤臣良将,如从燕国逃到赵国避难的乐毅,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赵胜,以及蔺相如、廉颇、马服君赵奢等。在他的努力下,赵国得到很大的发展,不失为一位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