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的作者是谁

2025-02-06 05:39:17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出自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作者素描】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官至丞相。
【原文回放】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文言大意】
君子的品行,以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以节俭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淡寡欲就不能显现出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安稳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必须学习才能增长。不学习就不能有广博的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怠慢便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噪便不能治理品性。年华随时间流逝,意志随岁月消磨,于是枝枯叶落,大多不能对社会有所作为。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时,后悔又怎么来的及呢?
【全文品析】
这封著名的家书,全文不足百字,言近旨远,含意隽永,是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54岁的诸葛亮留给他8岁的儿子诸葛瞻的生命绝唱,是诸葛亮处世立身的智慧结晶。作者以一个父亲的身份告诫儿子读书修身,静心养德,保国爱民,平治天下,即有慈父的殷殷期待,舐犊情深,更有贤圣的切切教诲,催人肺
腑。从《诫子书》中,我们领悟到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人生真谛,体会到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生命哲思,所有这些,对我们而言仍大有裨益,富有启迪。
【名句赏析】
“静以修身”。宁静才能够静思反省,修养身心,为官做人才能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做到不受利诱,不受物惑。“俭以养德”。以节俭培养自己的德行。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但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更可以过着怡然的简朴生活,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
【网友新说】
“俭”不一定是指“节约”,这只是狭义的理解,广义的“俭”是指清心寡欲,只有做到这样,才能不会患得患失;“静”不一定是指生活在一个很安静的环境,而是指一个人无论生活在安静的乡村,还是喧闹的城市,都要有一颗“宁静”的心。——谈泊明志,宁静致远。静,不一定要学什么“静坐”之类,那只能算是一种形式而已,静,是需要随时随地的练习,需要随时随地的应用,这样就可以做到“静以修身”了。
【运用举例】
在这浮躁的社会中,在面对着社会的起伏跌宕时,我们往往不知所措显得多么的无知;面对功名,利禄,前程,金钱,所有的一切,我们常常昏昏然萌生出种种邪念,仿佛上天安排的一种“障眼法”,用这些来考验我们的定力。此时,“俭以养德,静以修身”告诉我们,抛却功利,抛却浮躁,抛却盲目,面对功名,利禄,前程,金钱,视之“于我如浮云”,宁静安定,宠辱不惊,不要急于求成。
【快乐演练】
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2、“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幅对联歌颂的对象是()
3、仿照例句,再续写句子。
宁静,是一种境界追求。它置理想于崇高,胸怀宽阔,达观人生,为谋天下兴,广学博纳,求真务实,努力坚持正确的,自觉修正错误的,积极创造崭新的。
宁静,是一种 。它

4、请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为题,写一篇演讲稿。

回答2:

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回答3:

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被后人称作《诫子书》,原文如下: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回答4:

此句出自诸葛亮的《戒子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