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是指遵从周朝的礼乐制度,也就是上下等级制度。你可以从孔子的阶级属性去理解,因为他是奴隶主阶级的代表,在春秋战国礼崩乐坏的背景下,他当然希望恢复和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用的工具就是礼乐制度。
这一单元的线索挺清晰的,就是讲了儒学的发展演变,1、春秋:儒学创立,代表人物孔子;2、发展:战国,孟子、荀子;3、汉代:儒学成为统治思想;4、宋明:发展为理学;5、明清:遭到批判。
儒家思想在政治上贯穿始终的是一个“仁”字,也就是统治者要对老百姓好,我们所说的民本思想,这是它积极的一面;但是它也维护上下等级的关系,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所以后世对它进行批判。
在做人上,它主张积极入世,“君子自强不息”,鼓励人生,但是孔子也倡导“中庸之道”,对国人也产生消极一面。总之,儒学博大精深。
作为常考考点,像是汉代大一统、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区别,特别是明清思想批判,尤其高三明清承古萌新的阶段特征中,思想上的批判思想是作为萌新的一面的。
希望能帮到你,祝你取得好成绩!
主要是指周朝礼乐制度,孔子推行的周礼是有所损益的,因而也并不是完全的周朝礼乐,但是以周礼为主体。儒家的礼乐是整理了孔子及其弟子关于礼乐的主张,成书较晚。
当然是指西周以来社会遵行的礼乐制度。这套制度体系也可以简称之为“周礼”。至于儒家经典《周礼》,则是一部书,现在大多认为是对周代礼仪制度进行整理记录并夹杂了儒家的一些理想的一本书,成书已经在战国晚期了。
指礼乐制度。 《周礼》只是礼乐制度某些方面的反映
礼乐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