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因沙澧河相汇处,河湾状似海螺,将上口镇更名为螺湾河镇。明嘉靖三年(1524年),山东定陶进士乔迁任郾城知县,认为“螺”字用于地名不雅,遂改“螺”为“漯”。
漯河市,河南省辖市,位于华北平原西南边缘地带。西部为伏牛山,东部为平原,是中国地形上第二第三阶梯的接合部位;处于暖温带的南部边缘地区,属于温暖过渡型季风气候。一年当中,冷热交替,四季分明。下辖3市辖区、2县,2018年总人口284.13万人。
扩展资料:
地形地貌
漯河市位于华北平原西南边缘地带,西部为伏牛山,东部为平原,是中国地形上第二第三阶梯的接合部位。市境范围内沉积了厚达千米以上的新生界地层,形成比较平坦的平原地貌景观。由于西部山地的上升,全市总地势西高东低。
西部卸甲店一带绝对高程达百米以上,东部漯河市区57米左右,临额县王岗、三家店一带最低,为53米左右。坡降在1‰一4‰。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漯河
商周时期,漯河小镇就逐渐形成,因临近隐水(今沙河)故称隐阳城,属召陵县管辖。南北朝时期,隐阳城改称奇雒城。隋炀帝大业年间,奇雒城改名殷城,因它紧傍隐水,隐水又名殷水,城随水名。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山东定陶进士乔迁任郾城知县,认为“螺”字用于地名不雅,遂改“螺”为“漯”。清末,京汉铁路在这里修建车站,取名漯湾河车站,因名称字多,为便于书写和称呼,省略为漯河车站,漯湾河镇也随之称漯河镇,属郾城县。1948年7月,设立县级漯河市。198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漯河市由县级市升格为省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