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就你的这句话 “按照温病派,经方家、火神派、民间中医等派别来对这个问题分析解决办法。”解释几句。 用中医理论解释病情和派别关系不大。 关键是用什么样的辩证方法解释就用什么样的方法解释。
经方派和温病派(你应该说的是温病四大家)不是对立的。温病学家中也有经方的。关于这个话很多。可以详细聊。
自汗如雨,薄白苔齿痕舌,倦怠乏力,喜卧懒坐,气短懒言,吃太辣就会拉肚子 关于这几个症状我先解释一下。 这些就是气虚的症状。 气虚不能固护体表,自然就会汗出。气虚自然无力。 人们常说气力气力。 没有气就没有力。所以气虚就没力气,倦怠。嗜睡 眼睛无神。
吃太辣就会拉肚子 辣的本来就刺激肠胃。 不过脾虚的人在加上辣的刺激就更厉害了。那么脾虚和气虚有什么关系呢 。 脾胃之气叫中气。故有拉肚子症状。
暑湿头昏 。脾胃的一个生理作用就是运化水湿。脾胃之气虚了,即所说的脾虚。 脾虚则不能运化水湿。 不能把精微物质输送到头面部发挥儒养作用。这叫做脾不升清。所以头昏。
上面是气虚的解释。中医讲的气 和 阳 的来源是什么呢?气 和 阳 都是属于功能,功能从哪来呢。 没有物质就没有功能 而 中医讲的 阴、血就是物质。功能长期不好,必然累及物质。 引起物质少了 就是说阴虚了。 阴虚自然火旺,虚火上炎就会 失眠 多梦 口腔溃疡 口气重 心悸 小便黄等。
同样 阳 也属于物质。 既然物质少了,就是阴虚了 物质少了 自然功能就不行。所以阳也虚,所以畏寒肢冷,膝盖以下冰凉,尿后反滴肾气不足。
随之 治疗的方案就出来了。 首先要补充物质,然后在培养功能。 所以先滋阴, 稍加清虚火的。 等阴不虚,虚火不旺了,然后重点在补气。补齐的时候可以稍加上温阳的药。 慢慢就行了。
上面是我的解释,没怎么总结语言。 哈哈 凑合看看。
可以共同治疗的,不过建议通过自身的阳气来调节,阳正则邪出。
平时饮食上注意营养,禁吃辛辣刺激。
不过看你好像不是提问问题的,像是拷问中医界的,呵呵。
详细的不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