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应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只有坚定“四个自信”,才能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拓展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谱系,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文化本质和文化理想,标志着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加明确而开阔的文化建构。
扩展资料: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实践的选择,也是当代中国和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懈进行文化建设、文化创造、文化选择和文化超越的总体性成果。
展开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引导青年学生坚定“四个自信”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高举伟大旗帜 坚定“四个自信”
加强青年“四个自信”教育,要正视青年通常提出的三大类问题,做到有说服力地解疑释惑。
回答为何要有“四个自信”的问题。要讲清楚青年不但要有个人自信,而且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要有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的自信,有了政党自信、国家自信、民族自信才能积极投身于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有了道路自信才能够保持战略定力,在实践中避免犯颠覆性错误;有了理论自信才能够把握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实践;有了制度自信才能获得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并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有了文化自信才能增强全国人民的精神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动力。
回答为何能有“四个自信”的问题。当代青年既没有经历过旧中国的“积贫积弱”“内忧外患”,也没有经历过社会主义初创时期的“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而且也没有经历过改革开放的完整历程,因此不容易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就的宝贵,对经济新常态、贫富差距拉大、生态环境恶化、腐败多发等社会矛盾和问题有时不能正确看待。针对这种情况,要教育青年用普遍矛盾的观点观察社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是主流、是本质,发展中的问题最终要靠发展来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最有理由、最有根据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
回答如何才有“四个自信”的问题。如何才有“四个自信”的问题,实际上是如何看待和评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问题。加强青年“四个自信”教育,最根本的还是教育青年拿起马克思主义的“望远镜”和“显微镜”,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观察世界和分析问题。让青年更好坚持“四个自信”,就要加强对青年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教育,加强对青年的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教育,加强对青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中国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