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格格、郡主的区别?

2024-11-22 17:53:1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区别

1、公主——一般是正牌皇家女

“公主”一词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其名称含义为“公为之主婚”,简称“公主”。西周时期。各诸侯国的诸侯都称“公”,周朝天子通常把女儿下嫁给诸侯,而周朝天子一般是不会为自己女儿主婚的,通常是叫同姓的诸侯来主婚,于是天子的女儿就被称为公主了。所谓公主也者,乃“公”主持其婚礼之意也。

此外,从汉代开始,皇帝的姊妹称为长公主,先皇帝的姊妹(即今皇帝的姑母)称为大长公主。如汉武帝时,称景帝的姊姊为馆陶大长公主,称武帝的姊姊为平阳长公主等等。加上“长”字、“大”字,是表示尊祟的意思。

2、郡主——从皇家女降为皇戚女

两汉至两晋时期,郡主、县主都是指皇帝的女儿,但到隋唐时代情况就不同了。隋唐时代,太子和诸亲王的女儿也可以封郡封县,称为郡主和县主。太子的女儿一般封郡,称为郡主,亲王的女儿封县,称为县主;明清两,,情况又有所不同,亲王的女儿统称为郡主,郡主的女儿才称为县主。

3、格格——谁说皇帝的女儿才是格格?

格格,为满语之译音,意为“小姐”,为清代皇族女儿的称呼。后金时,后金皇帝和贝勒满清贵族的称号的女儿都曾称“格格”。但到清太宗皇太极即位以后,就在崇德元年公元年仿明设制,皇帝的女儿就开始称“公主”了。

至于“格格”,则为其他皇族女儿的称号。据《清史稿职官四公主表》载,清世祖福临顺治十七年,又将格格分为数等,亲王之女封为郡主,称“和硕格格”;郡王之女封县主,贝勒之女封郡君,称“多罗格格”;贝子爵位名,位在亲王、郡王、贝勒之下之女封县君,称“固山格格”;镇国公、辅国公之女封乡君,称“格格”。

在清代公主的婚姻中,还有一种身份特殊的“格格”。公主嫁出皇宫之前,皇太后或皇后要挑选一名精明的宫女,随同嫁妆一道送到驸马家中,当夜与珊马同床试婚,称为“试婚格格”。翌日,这位试婚格格立即遣人将昨夜的体验,即驸马有无生理缺陷,有无阳疾等隐疾,将在床上的一切详细情况回报宫中。

公主完婚后,这位试婚格格便成为驸马的侧室,或继续留在公主身边当佣人。不过,清朝的这种试婚之仪,只限于皇室公主,一般王府贵族是不能有试婚之举的。

扩展资料:

一、公主的由来

我们都知道公主是指皇帝的女儿。周朝的时候,天子的女儿还没有叫做公主而是叫王姬,公主的称呼是到战国时期才有的。天子还有诸侯的女儿都可以称为公主也叫君主。比如在《史记 李斯传》中提到,李斯的儿子都娶了秦公主,这里秦公主是指秦王的女儿。公主的主是指主婚的意思。传说周朝中期天子嫁女儿给诸侯,不自主婚,让同姓诸侯主持婚事,所以才叫公主。到了汉代公主就专门是指天子的女儿了。

二、郡主的由来

晋开始公主封郡者叫做郡公主。南北朝时期也有郡公主。到了唐朝就开始有郡主了,不过那个时候是专门指太子的女儿。到了明朝的时候,亲王的女儿也可以叫为郡主。郡主以下的女儿称为“郡君”、“县君”、“乡君”。到了清代的时候郡主,也可以指亲王的女儿。

三、格格的由来

说起格格比较出名的当属琼瑶小说当中的《还珠格格》和《新月格格》。其实汉字中的名词并没有格格二字。格格在汉字中只是一个用来形容女子小声的形容词而已。名词格格是满文gege翻译成的汉语。

看过《还珠格格》和《新月格格》两部电视剧人会默认为格格其实就是皇帝的女儿,就是和公主没有区别。不过在满语当中gege是小姐、姐姐、姊妹的意思。所有满洲的贵族人家的女儿都可以叫做格格,比如满朝的开国皇帝努尔哈赤的女儿就专门叫做格格。不过后来清太宗仿制明制,就把皇帝的女儿称为公主,而格格就变成了王公的女儿。等到入关后,又做了新的规定,皇后生的女儿成为固伦公主,嫔妃所生的女儿成为和硕公主,亲王所生的女儿称为和硕格格。

郡王和这的女儿称为多罗格格。 公的女儿就叫做公格格。到了雍正时期又有一些变化,和硕格格改为了郡主,多罗格格改为县主。所以呢,格格并不是皇帝的女儿,连皇后或者皇弟收养的女儿都不可能称为格格,而称为公主。所以严格来讲,还珠格格和新月格格都是不正确的要叫做公主才是正确的。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公主

百度百科—格格

回答2:

区别如下:

1、起源时间不同:格格是满族和清朝对女性的一种称谓。郡主,是由郡公主这个词演化而来的,郡公主始于东汉。公主起源于先秦。

2、对象不同:公主,是中国古代对皇女、王女、宗女的称谓。格格,满语,意为小姐。为清皇族女儿的统一称呼。郡主,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对皇族女性的封号。

3、读音不同:公主的读音: gōng zhǔ; 格格的读音:gé gé ;郡主的读音:jùn zhǔ 。


扩展资料:

公主的封号通常有三种:

1、以国名:如宁国公主,霍国公主、岐国公主、陈国公主等。

2、以郡县名:称某某郡(县)公主,如新城公主、馆陶公主、长乐公主、平原公主、平阳公主等。但此处的郡公主、县公主仍是公主,而非“郡主”“县主”。

3、以美名:以各种褒义词命名,如太平公主、文成公主、药茶公主、安乐公主、宁定公主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公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格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郡主

回答3:

格格"原为满语的译音,译成汉语就是小姐,姐姐之意。清朝贵胄之家女儿的称谓,即妇人之爵名。

清朝前身"后金"初年,国君(即"大汗")、贝勒的女儿(有时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妇女)均称"格格",无定制。例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女称"东果格格",次女称"嫩哲格格"。

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即中宫)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格格"遂专指王公贵胄之女的专称。例如,皇太极的次女马喀塔(孝端文皇后所生)初封固伦长公主,后改为"永宁长公主",复改为"温庄长公主"。由此可见,现在影视剧中把皇帝之女称作"格格"是不准确的(如,"还珠格格"、"十八格格"......)。顺治十七年(一六六0年)始把"格格"分为五等,即:

一、亲王之女,称为"和硕格格",汉名为"郡主";

二、世子及郡王之女,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县主";

三、多罗贝勒之女,亦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郡君";

四、贝子之女,称为"固山格格",汉名"县君";

五、镇国公、辅国公之女,称"格格",汉名"乡君";

此外,"公"以下之女,俱称"宗女"。"格格"之称一直沿用至清末民初之际,才渐渐终止。例如清高宗(乾隆帝弘历)一生共生了十个女儿,其中有五人因早殁没有加封,另外五个女儿,加封为公主。即第三女(孝贤纯皇后生),封固伦和敬公主;第四女(纯惠皇贵妃苏氏生)封和硕嘉公主;第七女(孝仪纯皇后生),封固伦和静公主;第九女(孝仪纯皇后生),封和硕和恪公主;第十女(妃汪氏生),封固伦和孝公主。她是个例外,因为她是在乾隆六十五岁时生的,是乾隆帝最钟爱的女儿,后下嫁给和的长子丰绅殷德。她本应封为和硕公主。但乾隆破例把他封为"固伦公主"。此外,乾隆帝还收养了其弟弘昼的一个女儿,后来加封为和硕和婉公主。

从以上事例来看,清朝从皇太极开始就已经不把皇帝的女儿称作"格格"了,一般均称为"公主"。 但公主的家人也可以在不是很正式的场合叫她“格格”,这是按照她的排行来叫的,如“大格格”、“十格格”等。

回答4:

格格"是满语的译音,译成汉语就是小姐,姐姐之意。清朝贵胄之家女儿的称谓,即妇人之爵名。

从语言的角度讲,格格这个词的含义十分的广泛,除了有上面说到的小姐、姐姐之类的意思之外,还有“丫头”“姑娘”等等。另外就是人们

最长提到的“格格”最为爵位的含义。

受到“还珠格格”等电视剧的影响,很多人就认为格格是清朝公主的称呼,这种说法实际上十不准确的。

不过这个问题得分两个时期来说。在清朝正是更改国号之前(从前称为金),并没有一套十分正规完整的礼仪制度,而是保留女真民族过往的

一些习俗。在这个时期,“格格”这个称呼的含义便是分的模糊,抛开其在满语中的本意来说,实际上它就是对女子(包括各个年龄段的女子

)的总称。

后来,努尔哈赤建立女真国后,格格的界定范围就随之缩小,主要指的是贵族的女子,例如:努尔哈赤长女称东果格格、次女称嫩哲格格、三

女哈达格格、养女巴约特格格等等。

应该说,这段时期是“格格”与“公主”这两个词的界限最模糊的时期,就以上提到的几位格格来说,她们其实也还有别的称号,比如东果格

格亦称东果公主,嫩哲格格亦称沾河公主、哈达格格亦称哈达公主。由此看来,这个时候公主与格格确实是可以互换的。

但是我们同样也看到,这个时期,皇女册封的礼制已经开始逐渐有所完善,比如说努尔哈赤的四女、八女、养女和养孙女都正式被受封为“和

硕公主”,也就是说,从此开始,格格与公主就渐渐有了分别了。

第二个时期是皇太极建立大清朝开始,在更该国好的同时,皇太极根据汉族的宫廷礼法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后宫制度(这也是清朝后宫礼制

的雏形),这其中也包括公主及贵族女子的封号。这一点从皇太极的女儿们的封号里就不难看出,比如“皇太极长女固伦敖汉公主、次女固伦

温庄长公主、三女固伦雍穆长公主等等。

这里需要解释的是,“温庄”、“雍穆”之类的公主的徽号建立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的。以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例子来说,皇太极有一个嫁

给吴三桂之子吴应熊的女儿,也就是金庸小说中的建宁公主 。她是皇太极最小的女儿,最初时被封为和硕建宁长公主,后改为和硕恪纯长公主

。还有四女固伦兴平长公主后改为固伦雍穆长公主;三女固伦延庆长公主后改为固伦端靖长公主等等。这是满族统治者在接受汉文化后的一个

重要反映,也就是在汉文字的使用上,开始选择更为讲究也更为正式的字眼最为尊号或徽号的使用。

再说回来,也就是说,从皇太极开始,格格就不再作为皇帝女儿的称为了,也就与公主有了正式的分别。但是,满族人还是对格格一词作出了

保留,就像上面“静Anyle”说到的,和硕格格(郡主)、多罗格格(县主、郡君)、固山格格(县君)、格格(乡君)等等。同时上面也说到

了,格格自此以后除了封号外,成了一种贵族女子非正式的称呼(大格格、二格格之类)。但不需要提醒的是,这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称呼的,

因为格格这个词有丫头、姑娘的意思,所以说,这某格格的称呼只能是长辈伙同辈中的长者才可以称呼的,至于什么宫女、太监或是外臣是不

可以这么称呼的。

另外还要提到的是,格格并不只是皇室宗女的称呼,也可以是皇室妻妾的称呼,一般指的是没有福晋或侧福晋等正式身份的妻妾,典型的例子

是,乾隆皇帝的生母孝圣皇后在雍正还是皇子的时候,在雍王府中的称号就是格格。

综上所述,回答楼主的问题:在封建社会中,不论是哪朝哪代,“公主”都必然是皇帝之女或是皇帝所收养女的称呼,简单来说,公主肯定是皇

帝(或是某地最高统治者)的女儿(不论是否亲生),但是,皇帝的女儿却不一定都是公主(比如说皇太极八女只受封为乡君)。

“郡主”在清朝以前,指的是王爷(一般是郡王)的女儿,这种封号只有低封,没有高赏,意思是,郡王的女儿除了郡主以外,也可以封为县

主、郡君等等,但不能叫公主(当然,皇帝的女儿也一样)。清朝时,王爵有了新的划分,也就是亲王与郡王之分,这个时候,郡主便是亲王

女儿的封号。

至于格格,是清朝独有的称谓,请含义十分广泛,如何解释要以实际情况来定。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顺治以后,格格绝对不能称呼皇帝

的女儿,即使是在非正式的场合中也是如此。比如在《玉牒》及《圣祖实录》中,康熙皇帝的女儿在得到正式的封号之前,被明确称为大公主

、二公主等等。

以上就是我对该问题的解答,呵呵...

回答5:

公主:指在封建社会里,皇帝女儿的称呼。
格格:满人入关后,皇帝女儿的称呼。
郡主:指王爷女儿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