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最大冲突在于对四种基本作用力的描述上不能一致。量子力学认为力是由粒子的交换而来的,电磁力是由光子交换而来,弱力是由弱规范玻色子交换而来,强力是由胶子交换而来。
2、而引力无法进行“量子化”。广义相对论认为引力就是空间弯曲而导致的. 但是却无法把其他三种力进行“几何化”。
3、主要是量子力学玩的是概率,爱因斯坦拒绝接受这种不确定性的原理:粒子在时空中的位置永远不能被准确地测量,因为量子不确定性的概率不会产生任何确定的结果。
4、而爱因斯坦的理论虽然影响了世界,但是他任然属于经典物理学,爱因斯坦相信只要有足够的观测条件和精确的计算,就能知道一个粒子的准确位置,他把粒子想象成就好比扔出去一个球,科学家可以准确计算出球的轨迹和落点,爱因斯坦并不是排斥统计和概率本身,而是因为量子力学的理论缺乏足够的理由。
扩展资料: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理论在天体物理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它直接推导出某些大质量恒星会终结为一个黑洞——时空中的某些区域发生极度的扭曲以至于连光都无法逸出;而多大质量的恒星会塌陷为黑洞则是印裔物理学家钱德拉塞卡的功劳——钱德拉塞卡极限(白矮星的质量上限)。
有证据表明恒星质量黑洞以及超大质量黑洞是某些天体例如活动星系核和微类星体发射高强度辐射的直接成因。光线在引力场中的偏折会形成引力透镜现象,这使得人们能够观察到处于遥远位置的同一个天体的多个成像。
广义相对论:是一种关于万有引力本质的理论。爱因斯坦曾经一度试图把万有引力定律纳入相对论的框架,几经失败后,他终于认识到,狭义相对论容纳不了万有引力定律。于是,他将狭义相对性原理推广到广义相对性,又利用在局部惯性系中万有引力与惯性力等效的原理,建立了用弯曲时空的黎曼几何描述引力的广义相对论理论。
狭义相对论与广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只适用于惯性系,它的时空背景是平直的四维时空,而广义相对论则适用于包括非惯性系在内的一切参考系,它的时空背景是弯曲的黎曼时空。
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物质的理论,与相对论一起被认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本支柱,许多物理学理论和科学如原子物理学、固体物理学、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以及其它相关的学科都是以量子力学为基础所进行的。
量子力学是描写原子和亚原子尺度的物理学理论 。该理论形成于20世纪初期,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物质组成成分的认识。微观世界里,粒子不是台球,而是嗡嗡跳跃的概率云,它们不只存在一个位置,也不会从点A通过一条单一路径到达点B。
根据量子理论,粒子的行为常常像波,用于描述粒子行为的“波函数”预测一个粒子可能的特性,诸如它的位置和速度,而非确定的特性 。物理学中有些怪异的概念,诸如纠缠和不确定性原理,就源于量子力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广义相对论 百度百科-量子力学
严重冲突:
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最大冲突在于对四种基本作用力的描述上不能一致。量子力学认为力是由粒子的交换而来的,电磁力是由光子交换而来,弱力是由弱规范玻色子交换而来,强力是由胶子交换而来。而引力无法进行“量子化”。广义相对论认为引力就是空间弯曲而导致的。 但是却无法把其他三种力进行“几何化”。
广义相对论(General Relativity) 描写物质间引力相互作用的理论。
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是研究物质世界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物理学分支,主要研究原子、分子、凝聚态物质,以及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结构、性质的基础理论它与相对论一起构成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
扩展资料:
造成冲突的原因:
其根本在于两个理论的数学基础,物理意义和哲学思想都有着很大的分歧。
数学原因:广义相对论是无限可分的,是连续性的。量子论是不连续性的,有最小单位的。
物理原因:广义相对论是经典确定理论,由状态A可以推论出确定的,唯一的状态B。量子论是不确定性的,由状态A到状态B是不可预知的,是随机的过程。
哲学原因:广义相对论描述的世界是客观实在性的,宇宙与观测者严格区分开,在观测过程中观测者发现了世界。量子论描述的世界是主观能动性的,宇宙与观测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观测过程中观测者改变和创造了世界。形象一点说,广义相对论描述的是一个美丽,庄严的“和谐”世界。量子论描述的是一个激情,奔放的“自由”世界。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广义相对论
百度百科--量子力学
纯手工帮你写的哦~~~
主要是量子力学玩的是概率,爱因斯坦拒绝接受这种不确定性的原理:粒子在时空中的位置永远不能被准确地测量,因为量子不确定性的概率不会产生任何确定的结果。
而爱因斯坦的理论虽然影响了世界,但是他任然属于经典物理学,爱因斯坦相信只要有足够的观测条件和精确的计算,就能知道一个粒子的准确位置....他把粒子想象成就好比扔出去一个球,科学家可以准确计算出球的轨迹和落点...
而波尔的量子力学正相反,量子力学认为永远不可能确定一个单个粒子的位置,确定了位置就不能确定时间,确定了时间就不能确定位置...如果这个球极其细小,那你就没法完全确定球的落点...只能用概率来解释说有百分之多少落在这个地方,有百分之多少落在那个地方...
爱因斯坦并不是排斥统计和概率本身,而是因为量子力学的理论缺乏足够的理由。他最著名的一句话是:上帝是不掷骰子的.....
很长一段时间,这2个理论都是背道而驰的,物理界也分成了2派....2派人各自研究自己的领域,但大部分人比较相信量子力学。晚年的爱因斯坦变得越来越固执,他不再接收新的物理理论,一个人独自研究被称为二十世纪二十个科学之迷的大统一理论,企图把自然界中的电磁、引力、弱、强等各种互相作用力统一起来的理论......
最终让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走到一起的是近代科学家证实了黑洞的存在,黑洞是一个在数学上,密度质量无穷大,而体积无穷小的东西... 无论人类的科学还多稚嫩多无知,但是可以确定一样东西就是世界上绝对没有无穷这种东西...
所以科学家们就开始要对黑洞做出解释,但是无论是量子力学和相对论,都无法单独对黑洞的内部结构做出合理的解释,相对论能解释大质量大密度的东西,而量子力学能解释小尺度小东西的运动规则...所以只有将两个理论结合起来才能慢慢探索黑洞的结构....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就像是两节列车,只是人们还没找到连接两列列车的方法而已...你不要看现在人类的科技这么的发达...只是人类对于已经了解的东西的利用,发展,改进和改善真的很快,但是对于未知东西的探索却非常非常的缓慢.....
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引力难以量子化上。
首先要梳理一下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结合的过程。最早将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成功结合的是狄拉克方程。狄拉克方程成功解释了费米子自旋产生的原因,并预言了正电子,很快得到实验证实。但它的“负能海”等结果还是不够自然。这个问题在量子场论下才得到解决,首先狄拉克自己对电磁场做了量子化,场的量子是自旋为1的光子。随后海森堡和泡利又提出了更广义的场正则量子化形式,约当和魏格纳对狄拉克方程做了场量子化,场的量子为自旋1/2的费米子。至此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成功结合为了平直时空背景下的量子场论。
量子场论在粒子物理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建立在量子场论基础上的量子电动力学(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电弱统一理论(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量子色动力学(20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三者合称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完整地描述了四种基本力中的电磁力,弱力和强力。其中电磁力和弱力的统一理论已经被实验证实(198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它们和强力的统一也早已有了完整的理论模型,但暂时未被实验证实。
四种基本力只剩下由广义相对论描述的引力了,但是利用量子场论来描述引力的时候,出现了巨大的困难。因为它的“荷”是质量,这就导致在量子场论的微扰方法下,任何粒子,无论是有静质量还是动质量,都要和引力子耦合,包括引力子也要和自己耦合,这样计算费曼图会产生一堆无穷大。在量子电动力学和电弱统一理论里,无穷大可以通过重整化消除,但是引力做不到。
超弦理论可以通过有限大小的弦来代替量子场论中无限小的基本粒子,从而解决无穷大发散问题,而且引力子可以和其它基本粒子一样自然地出现,所以被誉为最有希望统一四种基本力的理论。不过超弦理论离实验验证的条件太远(探索普朗克尺度以下),我怀疑人类文明到尽头也未必能触及。
还有一种方案是直接认为广义相对论是基本的,不对其做量子化,而是直接在广义相对论的弯曲时空背景下建立量子场论。但这只属于形式上的统一,并不是根本上统一。
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最大冲突在于对四种基本作用力的描述上不能一致.量子力学认为力是由粒子的交换而来的,电磁力是由光子交换而来,弱力是由弱规范玻色子交换而来,强力是由胶子交换而来. 而引力无法进行“量子化”.广义相对论认为引力就是空间弯曲而导致的. 但是却无法把其他三种力进行“几何化”.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原因呢?其根本在于两个理论的数学基础,物理意义和哲学思想都有着很大的分歧.数学原因:广义相对论是无限可分的,是连续性的.量子论是不连续性的,有最小单位的.物理原因:广义相对论是经典确定理论,由状态A可以推论出确定的,唯一的状态B.量子论是不确定性的,由状态A到状态B是不可预知的,是随机的过程.哲学原因:广义相对论描述的世界是客观实在性的,宇宙与观测者严格区分开,在观测过程中观测者发现了世界.量子论描述的世界是主观能动性的,宇宙与观测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观测过程中观测者改变和创造了世界. 形象一点说,广义相对论描述的是一个美丽,庄严的“和谐”世界.量子论描述的是一个激情,奔放的“自由”世界.